徹悟 道德經 第41章 大象無形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
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yú)。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夫唯道,善始且成。
流行的註解:
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為道了。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
相對性之真解:
有悟性的人聽了「道」,能聽懂然後會不斷的執行它;普通的人聽了「道」,將信將疑偶爾能執行;俗人聽了「道」,反而會人為笑它是錯的。
沒讓俗人聽了笑認為是錯的道,不足以是真正的道。
所以古代的名言才會說:
明白的「道」,在俗人看來好像是迷惑的;
前進的「道」在俗人看來好像是後退的;
平直的「道」在俗人看來好像是曲折蜿蜒的;
最高的「德」在俗人看來好像是低深的山谷;
廣布的「德」在俗人看來好像卻不足;
做了的「德」在俗人看來好像沒做過;
不變的性質在俗人看來好像在變來變去。
包含了一切的「白」,在俗人看來卻好像是「黑」的。
包含了一切的「方向」,在俗人看來卻好像是「沒有方向」的。
包含了一切的「器」,在俗人看來卻好像是沒有器/器還沒造好。
包含了一切的「聲音」,俗人卻無法區分以聽到任何聲音。
包含了一切的「形狀」,俗人卻無法區分以看到任何形狀。
「道」是絕對的,沒有任何相對性。
所以只有「道」,不管「相對性」如何變幻,變幻多少次,它都能適用於一切層級的類別。
相對性之真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有悟性的人聽了「道」,能聽懂然後會不斷的執行它;普通的人聽了「道」,將信將疑偶爾能執行;俗人聽了「道」,反而會人為笑它是錯的。沒讓俗人聽了笑認為是錯的道,不足以是真正的道。
為什麼俗人不笑的「道」不足以是真正的「道」?
因為俗人只能看到偏駁的表象,而失去了與其「所認知的表象」相對應的「逝」、「遠」、「反」的表象。俗人聽到「道」中所含的「與其認知相反的表象」就會認為很荒謬,而哈哈大笑。
不能讓俗人笑以為荒謬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因為它還不夠大到包含所有表象,它沒有講到「與俗人認知相反的表象」,俗人就不會認為它是荒謬的,而哈哈大笑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俗人未能去除其「認知的相對性」,所以只能看到偏駁的類別,而看不到所有全面的類別。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yú)。
昧:昏暗迷惑
夷:平坦。也可解釋為大到看不出來。
纇:絲線上的纏結。是形容曲折蜿蜒。也可解釋為 細小。
建:建立,創立。
建言:立言,放出話來,名言。
谷:山谷。這裡是形容:空虛,不含事物。
建德:做了「德」的行為。
偷:偷偷默默,不為人所知。這裡指:俗人察覺不到,以為沒做過。
質真:性質真實不變。
渝:改變。
所以名言說:
明白的「道」,在俗人看來好像是迷惑的;
前進的「道」,在俗人看來好像是後退的;
平直的「道」,在俗人看來好像是曲折蜿蜒的;
最全面的「德」,在俗人看來好像是沒有德;
廣布的「德」,在俗人看來好像卻不足;
做了「德」的事,在俗人看來好像沒做過;
不變的性質,在俗人看來好像在變來變去。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大:包含一切。可以認為是在喻指「道」。
辱:本意是「骯髒,黑」。
方:方向。
隅:角,指的也是方向。
器:器物。這裡指的是「有相對性」的萬物萬類。
晚成:還沒完成,形容沒有。不是「很晚才完成」的意思。「大器晚成」這個成語被世人完全誤解了。世人用它來形容「很晚才取得大成就的人」,其實它應該用來形容「有了全部的成就,但俗人卻以為他沒有成就」。
希:去聽但無法區分
無名:沒有相對性。
包含了一切的「白」,在俗人看來卻好像是「黑」的。
包含了一切的「方向」,在俗人看來卻好像是「沒有方向」的。
包含了一切的「類別」,在俗人看來卻好像是沒有類別(器還沒造好)。
包含了一切的「聲音」,俗人卻無法區分以聽到任何聲音。
包含了一切的「形象」,俗人卻無法區分以看到任何形狀。
是絕對的,沒有任何相對性。
夫唯道,善始且成。
始:開始
成:完成。這裡的「開始」和「完成」指的是「相對性變幻」之前,和「相對性變幻」之後。
善:遵守自然法則。即:平等平衡的對待。
善始且成:指的就是:「道」對「相對性變幻」之前,和「相對性變幻」之後的事物類別,都能平等對待,都能同樣適用。延伸的意思就是說:「道」是全面適用的。
所以只有「道」,不管「相對性」如何變幻,變幻多少次,它都能適用於一切層級的類別。
這句話是本章的最終論點。
相對性之總結:
俗人因認知偏駁,當聽到「道」中所含的與其認知相反的類別形式,就會認為「道」是荒謬可笑的。老子借俗人的視角,來大量舉例論述:含有相對性的法則,只能適用於其「下屬層級的類別」,無法適用於其「同層級的相對類別」和其「所屬上層的母集類別」。
從而推導出其論點:因為「道」沒有相對性,所以它是宇宙中最高的層級,最大的全集。所以只有「道」,不管「相對性」如何變幻,變幻多少次,它都能適用於一切層級的類別。「道」是全面適用的。
推薦閱讀:
※無能的力量,一個不被承認的德國支教——盧安克
※讓我如何尊敬你,我的老師們?
※【認真想】學這些知識有什麼用呢?
※要不是為了孩子,我們早就離婚了,你對這句話有什麼理解?
※「送娃上學」 的路為何又臟又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