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細胞能有多大?
在多數人的印象里,細胞總是微小的事物,單細胞生物也很少長得很大。對此最常見的解釋是體積越大,單位質量相對的單位表面積就越小,與外界的物質交換就越困難。
如果細胞不論長得多大都是一個形狀,那這個理論的確非常正確,但在真實的自然界,一個巨型細胞有的是辦法擴大自己的相對錶面積。
於是在本期混亂博物館裡,我們看到了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型細胞。
https://www.zhihu.com/video/875454110835544064
以下為視頻文字稿:
僅就目前已知的所有生物,細胞是它們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這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細胞很微小。
這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觀念,但是例外的情況也很多,有些案例還會令我們非常意外。首先的,很多人會想到鳥類未受精的卵是個很大的細胞,因此將鴕鳥蛋看作世界上最大的細胞——這未免太牽強了,鳥卵里真正的細胞是卵黃上的受精卵,尺寸仍在毫米以下,蛋黃、蛋清和蛋殼的真正身份是雌鳥的分泌物。另一個不那麼牽強的挑戰者是植物的蛋,或者說種子:種子植物普遍擁有胚乳,它最初與卵細胞同源,是大孢子母細胞的後代,在被子植物身上,它來自這對極核受精的產物。
椰子是世界上最大的種子,我們平常喝的椰汁就是它的胚乳,而且是一種特殊的胚乳:胚乳的細胞核分裂很快,在初期來不及形成各自的細胞膜,會形成一個含有眾多細胞核的巨大細胞,椰汁就是這個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但考慮到這只是發育中的過渡狀態,我們更傾向於將它看作沒有分裂的多個細胞。像這樣一個細胞膜包裹多個細胞核的情形,我們稱為合胞體(Syncytium),它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大多數細胞都很小:體積越大,單個細胞核所能顧及的細胞質比例就越少,新陳代謝的效率就越低。但是在多細胞生物中,很多生理功能偏偏就需要很大的單個細胞——就以人體來說,骨骼肌收縮需要很長的肌纖維,神經信號傳導需要很長的突觸——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我們也的確進化出了一種通用辦法:又細又長。骨骼肌的細胞是一根極長的細絲,其中每隔一段距離就安排一個細胞核,供養內部綿長的肌動蛋白,我們大腿內側的縫匠肌長度可達半米,這就意味著半米長的肌肉細胞。而神經元精密的功能不允許多個細胞核,動物門就在神經元周圍包裹了大量的膠質細胞,從外部營養神經元——謠言說大腦只開發了10%,就是因為大腦中有90%的細胞都是膠質細胞,沒有思維功能。
在一種許旺細胞的包裹下,脊椎動物周圍神經的一個軸突可以長以米記,對於藍鯨來說,這個神經元可以從大腦延伸至尾部,長達25米,對於史前的蜥腳恐龍來說,它們喉返神經中的神經元還會更長。離開動物界,我們還會看到一些更加強大的單個細胞,比如變形蟲界是動物界和真菌界的基底旁支,在很多地方擁有我們兩者的共同特點。黏菌是其中最複雜的類群,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一個巨大的合胞體,但要比椰子的胚乳統一得多:這團原生質體能不斷脈絡分支,蔓延四周,並且像神經網路一樣對刺激作出反應,當它遇到食物,就會包裹上去吃掉它——這個細胞雖然未必有多麼巨大,但是相當聰明,能學會走迷宮。而在植物界,線粒體和葉綠體在細胞內部構成了足夠的物質循環,因此出現了一些更加優秀的例子:綠藻門是植物界基底的類群,其中有許多巨型單細胞植物,比如球法囊藻(Ventricaria ventricosa)只有一個直徑可達2厘米以上的珍珠或者葡萄般的大型合胞體細胞,但是細胞壁非常堅固,一般的魚類都咬不動它。同樣常見的硬毛藻和管枝藻也有類似的結構。而羽藻綱的蕨藻科擁有一些更加複雜的巨大細胞:它們的合胞體單細胞會不斷分支,長出類似根莖葉的凸起,最後高可達30厘米,綿延可達數米——就體積和質量而言,它們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細胞。最後要提及一種非常重要的單細胞藻類:絨枝藻目的傘藻生活在淺海中,在細胞底部伸出根一樣的突起,上方伸出一個柄,長出形狀各異的傘蓋,高可達10厘米——與前面幾種綠藻不同的是,這樣巨大的一個細胞竟然只有一個細胞核,恆定地藏在細胞底部,以它為材料,我們用嫁接的方法證明了一個基本概念:遺傳物質存在於細胞核,而不是細胞質。
推薦閱讀:
※細胞培養經驗(一)
※是誰在指揮皮膚的自我修復?
※為什麼菜割了能從根上重新完整長出來,人斷了手指不能重新長?具體是什麼機制控制的?
※這些病毒真的能侵入已壞死細胞,再賦予其生命嗎?
※為什麼顯微鏡看到的都是平面的東西,而不是立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