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板甲配件里的奇葩時尚:尖頭克拉科鞋、熊掌護足具、護陰甲

在十五世紀與十六世紀之交,文藝復興運動終結了中世紀神學壓抑的統治,人們開始思考自我,尋求個人精神、人性解放,社會思潮從神本主義轉變為了人本主義。科學、音樂、繪畫、文學、工藝等方方面面,都開始打破從前宗教的藩籬,挑戰過往的成規。當時的歐洲社會,審美和時尚的轉變令人瞠目結舌——這也立刻體現在了盔甲上,這種變化在當時歐洲武器盔甲的中心之一——德意志地區,體現得尤為明顯。

在義大利和尼德蘭(昔日的勃艮第)時尚的共同影響下,先前神聖羅馬帝國和西歐許多地區都使用的標誌性盔甲,從注重雅緻和優雅纖細的風格,在短短十年間遽然轉為新的形態。這種潮流上的改變源自於對人體新的理解和認可。不再模糊處理並理想化人的體型,人類本身的特徵和人體之美開始被突出。同大眾審美觀的改變相一致,新的典雅標準是強調魁梧高大的身材,更圓潤的造型,還有普遍較為粗獷的線條。不過作為昔日時尚的殘留,16世紀的盔甲仍然保持了收腰的特徵以及對男性纖細腿部線條的塑造。

▲15世紀產於法國的一雙克拉科鞋(Crakow)。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收藏

最為顯著,也是這種新審美最容易識別的的一個特徵,就是鞋子造型的變遷。至少從十四世紀開始,尖頭男鞋成了時尚.1450年至1490年間,有些男鞋甚至會誇張地延至極長,被稱為克拉科鞋(英語:Crakows,德語:Schnabelschuh)。同時期的護足具(sabaton)也遵循了這一獨特風格。當然,武器工匠不會盲目附庸風雅,因為盔甲畢竟需適應實戰。因此,有時盔甲師會將護足伸出的尖端部分(被稱作poulaine)製造成可分離的模式,如此一來,騎士下馬之後便可將其拆卸,從而不會影響到機動性。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1459年3月22日-1519年1月12日)的護足具

然而,到了1500年左右,風靡一時的尖頭鞋彷彿一夜之間就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與之完全相反的樣式。這種新式的鞋子在腳趾的前端隆起成弧形,並取消了長長的突起。當然,盔甲匠們亦會緊跟時尚潮流,這種形制很快又被吸收進護足具之中,依據其造型,它被稱作「熊掌護足具」 (英語:bear-paw sabaton,德語: Kuhmaulschuh)。

▲法國國王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的護足具,與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明顯不同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Ferdinand I ,1503–1564)的護足具

當然,盔甲絕非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玩物,大約在同一時期,它也體現出相應的實用性。盔甲中護陰甲(armored codpiece)的歷史可以說是與世俗男性服飾中的對應部分息息相關。自十四世紀中期以後,男性衣著中的上衣有時變得極短,胯部於是便完全暴露了出來。此時,褲子尚未出現,男人們穿著系在襯衣或腰帶上的緊身褲(leggings),胯部也就由靠緊身褲固定的一塊遮襠布(flap)遮擋起來。

▲小漢斯?霍爾拜因繪製的英王亨利八世肖像,遮襠布加入了填充物

進入十六世紀後,由於對人體美的追求,遮襠布時常加入填充物,以凸顯男主人的風采,因此在視覺上往往十分惹眼。雖然現代人目睹這樣的服飾可能會感到瞠目結舌,但直到十六世紀末,遮襠布一直是歐洲男性服裝中的尋常物件。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一世的全身板甲,其護陰甲部分十分誇張,估計是為了凸顯君主的「男子氣概」

在盔甲上,與服裝類似,保護男性生殖器的的分離部件——護陰甲,是在十六世紀二十年代出現的,一直到70年代都在使用。通常其內部有著厚實的填充物,外部與下擺邊緣的中心相連。早期護陰甲的形態是杯狀的。但是它受到世俗男裝的直接影響,後期甚至出現了類似腰果形狀的護陰甲。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馬千、彭琴華,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兵器的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冷兵器研究所(lbqyjs)


推薦閱讀:

戰鬥民族祖先的「防彈衣」:羅斯人鎧甲的演變史
污!古希臘的鎧甲竟有奶頭和肚臍?
腦洞大開!一戰時期的美軍為了提升戰鬥力竟還去復原古代鎧甲?
想買一套萬元內的整套騎士盔甲哪裡可以買到 ?
中世紀盔甲是如何穿戴固定的?

TAG:历史 | 欧洲 | 盔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