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真的有用嗎?Gautam's JMP (2013)

之前看過變形記,把一個放蕩不羈的城市孩子與一個勤工儉學的農村孩子交換以下;農村孩子進城,城市孩子進村,最後的結果總是城市孩子在農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農村孩子在城市裡收穫到了另外一對爸爸媽媽。

這樣的節目真的有用嗎?鏡頭下,不知道城市孩子到底有沒有犯錯,農村孩子到底喜不喜歡大山外的世界。也許節目的實際情況我們無法得知,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過經濟學家做過類似的實驗:

想要挑戰一下更加專業的經濟論文的同學們,歡迎閱讀原文:

Gautam Rao's JMP

印度的社會,本來就因為等級階級制度相當分裂,窮人更窮,富人更富的現象十分普遍。在這樣一個分裂的國家,倘若把富有的孩子和貧窮的孩子放在一個教室學習,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

一個實驗中,印度的窮孩子走進了富人孩子的私立學校中。這裡面的有一些學校,會通過字母隨機排列學生座位,這樣,無論貧富,都可以做同桌。而有些學校,讓孩子自己選座位,那麼,窮孩子更有可能因為等級階層被隔離。

這樣一來,一個自然實驗就產生了。在其他特徵類似的情況下, 比較不同學校,貧富同桌與貧富分離的孩子們, 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Rao(2013)發現,在對比之下,貧富同桌學校的富裕孩子比貧富分離學校中的富裕孩子們更加有愛心,更加願意與貧窮孩子分享自己的照片,也在各種遊戲中,更加願意與貧窮孩子們一起玩。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富裕孩子們在接觸過貧窮孩子之後,雖然印度語的成績降低了,其他科目的成績也不會因為與貧窮孩子同桌而受到影響。

對了,在介紹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們的TA還和我們說,這些富裕孩子接觸了貧窮孩子之後,學會說髒話了。。。

說明更加接地氣了?

不說了,直接放圖:

如圖,紅色線條代表著貧富同桌的學校,綠色代表貧富分離學校,由此可見,紅色線條的富裕孩子們更加慈善,願意與眾人分享。

如圖,當通過字母分配座位,坐在貧窮學生旁邊的富裕學生更加慷慨友好,願意把東西與窮人們分享。

更會分享。

更少的歧視。

更多的交流。

更加的慈善。

等等等等。

所以,讓富裕的孩子接觸貧窮的孩子,真的會提升他們的性格,讓他們變得更加慈善慷慨,友好,善於社交。這也許,就是解決印度種族階級歧視的一個起點。下一代的諸位可以在一起和諧相處,沒有歧視,或許可以解決印度社會現在存在的種種問題。

但是,一切真的和Rao(2013) 所想的一樣美好嗎?Rao大大的這篇Job Market Paper,雖然受到諸多青睞,甚至用我們TA的話說,讓哈佛原因為其投資數多,把他請過來,無論時間長短,做完研究。可是,其中還是有一些漏洞的。比如,今天我和幾個學姐就發現,如果仔細看這些研究中的圖標,便會發現,貧富同桌,只會在孩子早期開始學習,也就是一年級二年級的時候對其產生影響。而當孩子一旦長大,對於社會階層有了或多或少的認識之後,也許在和貧窮孩子做同桌的時候,並不會像早期一樣接受他們,變得更加慷慨以及善良。這樣一來,變形記雖然管用,但是也是會根據年齡,效力遞減的。

也許Rao(2013)是有不足,但是道理卻講的很好。較好比我們教授經常講的一樣,像我們做學術的人,不能老呆在屬於我們的象牙塔里一樣,做人,也不能老是物以類聚。無論貧富,遇到不同的人,也要嘗試接觸了解他們,嘗試尊重他們的不同。這樣,也許就像Rao(2013)中的富裕孩子一樣,我們會變得更加慷慨,更加善良吧。

感謝閱讀,不知不覺中,經濟研究又變得這麼正能量了「害羞臉」。

Ref:

Rao, Gautam. "Familiarity Does Not Breed Contempt: Diversity, Discrimination and Generosity in Delhi Schools." December 30, 2012. Accessed July 28, 2017.

Jiacheng Feng. Labor Economics Review Section 5. Harvard University. July 27, 2017. Accessed July 28, 2017.


推薦閱讀:

假設某一性別在智力上有優勢,那麼該性別是否應該享有一定特權?
回到平凡的生活,快樂才能常駐於心
戴雨瀟:美國判決引爆互聯網——論網路中立和平等主義|伐柯熱點
從柏拉圖到馬克思(五)——為什麼說有利於弱勢群體的「不平等」才是公正?
唐納德·川普提出的限制穆斯林入境,是否與其基督信仰之「人人生而平等」觀念相悖?

TAG:阶层固化 | 平等 | 劳动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