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不想再做不感興趣的工作

1.

彷彿進入了怪圈,近幾個月來,身邊不止一人對我說「我對現在的工作不感興趣,想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其中不少人,是公司最近新招的一些員工。

才入職一兩周,一次任務都還沒完成,就知道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要離職了?

那當初面試時為何信誓旦旦、信心滿滿呢?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和這些人一一聊下來,才發現:哦,原來「不感興趣」是個背鍋俠,替「工作太難」背了鍋。

這些因為興趣而離職的小夥伴們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入職後第一份任務的執行並不順利,他們發現工作遠比想像中困難,一番糾結後,選擇了放棄,即所謂的「畏難」。

於是乎便把「我做不好這件事情」包裝成「我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畢竟誰都知道不感興趣的事情勢必不會投入太大精力在其中,完成不好也就天經地義了。

其實遇見困難時想撤退,乃人之常態,和每個人骨子裡的惰性一樣,與生俱來。

做自己擅長且輕鬆的事情,當然可以帶來更大的成就感和舒適感,相反,做自己既不擅長又困難重重的事,自然會痛苦異常。

有一陣子,我也在做自己既不擅長又沒經驗的事,一次次受挫之後,內心深處開始本能地排斥去推進這件事情,每一次開始工作前,都要做很久心理工作去逼迫自己完成它。

那陣子我每天都過得很壓抑,不斷問自己「既然這件事情我既不擅長,又不喜歡,那我還要不要做下去?」。

「痛苦的時候,就是在成長。」

「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都要先做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那時候,我就是靠著這些句子反覆給自己打雞血,支撐自己堅持下去。

當一個人做不好一件事情時,「不喜歡」和「不感興趣」成了避免他人質疑自己能力最大的擋箭牌,既安慰了自己,也欺騙了他人。

直到後來我才想明白,在還沒有付出至少80%的努力之前,就輕易說自己做不好一件事情是出於不喜歡,實在是耍流氓。

所以,當公司里的新人們說「我做不好這件事情,因為我對它不感興趣」時,我一般會問他們兩個問題:

1.在確定自己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之前,你為它付出了多少?

2.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又付出了多少?

答案基本都是:因為不感興趣所以付出很少;我對XXX感興趣,但也只是感興趣而已,沒有付諸過具體實踐。

這種沒有付諸過努力的喜歡和不感興趣,如砂礫般,風一吹,就散了。

所以我認為,只有在對一件事情付出過80%的努力後仍對這件事情提不起興緻,才有資格說「我做不好這件事情,因為不感興趣」。否則,都只是「畏難」情緒在作怪罷了。

2.

如果你已經確定了自己對一件事情真的不感興趣,接下來,可能是去尋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並把它變成工作?這個問題比確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更難。

首先,你心中可能藏著有很多虛假興趣,需要花上一段時間將它們逐一擊破。

比如你喜歡畫畫,就去找從事相關職業的人,看看他們工作3年、5年、甚至10年後的狀態是怎樣的,和你想像中的是否有出入。然後再找一份和繪畫相關的工作,從入門到精通,從低級到高級,看你能堅持到哪一個階段,遇到困難時是消極退縮還是憑著熱愛去努力克服。

感興趣的事情不等於輕鬆就能勝任、取得成就感的事情,很多人正是因為混淆了這一點,才會在所謂「感興趣的事情」上遇到困難後,立馬退縮。

當你發自內心地喜歡做一件事情,那麼哪怕中途遇到了困難,也能憑著自身的喜愛去克服它。且這種克服困難以後所取得的成就感,與輕鬆就能勝任一件事情所取得的成就感,截然不同。也正是這種成就感,使一個人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抱有更大的興趣和激情,投入其中。

但是當一個人真正的興趣變成了工作,就皆大歡喜了嗎?倒也未必。

有句話不是說「當你把興趣變成了工作,最後會連興趣都沒有了」嗎?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把興趣發展成工作。一方面是因為不是每個人的興趣,都能夠養活自己。

打個比方,我的興趣是攝影,但攝影並不能讓我過上我想過的生活,至少短期內不能。

因為想靠攝影賺錢,首先至少要有幾年的時間去積累作品、粉絲和人氣,其次還有昂貴的學習成本、器材成本等,除非一個人有充足的資金支撐自己度過前幾年0收入的漫長時光,否則很快就會捉襟見肘,被現實擊敗。更何況,即使有了前幾年的物質付出,最後也不一定能如願成為一個可以靠攝影生存的人,搞投資的人會告訴你,這是一件高投入、低回報的事情,風險大,須謹慎。

還有一種風險是,當興趣變成一種按照他人喜好來獲取金錢收益的工作時,興趣還能否稱之為興趣,就成了一道未知題。

畢竟你之所以喜歡興趣,是因為它自由且不求回報,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執行你的興趣,不用在意他人眼光。一旦有人對你的興趣提出要求、指手畫腳,興趣帶給我們的快感必將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感興趣的事情和擅長的事情,並不會重合。

一個人在興趣上的天賦高低,往往決定了他能在這條路上走多遠。私以為,在感興趣的事情上沒有天賦是一件比做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更痛苦的事。

就像我以前寫過的日劇《重版出來》里的那個漫畫助手沼田一樣。

從小就喜歡漫畫,立志於成為一名漫畫家的他,默默無聞地在知名漫畫家手下當了幾十年的助理,眼看著和自己一起當助理的同伴出師了一波又一波,出版自己的漫畫,走向市場、成名然後受人追捧。

唯有自己,一次次被出版社拒稿,再一次次重畫新的作品,這就樣堅持到了40歲,依舊一無所成。

他一定也曾為自己的失敗找過無數借口:

「是因為沒有遇到賞識我的伯樂。」

「是因為現在的讀者品味太差了。」

「是因為我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

在沒有天賦這件事情上,人們總是習慣找出無數借口為自己的無能辯解。

直到沼田40歲那年,才終於承認了自己在漫畫這件事情上沒有天賦的事實。

他去找自己的老師,說出自己即將放棄漫畫,回到家鄉幫父親開店、結婚生子的打算。他的老師——一位泰斗級的漫畫界大師,其實早就看透了一切:「終於能面對自己了,是吧?」

是啊,確認自己對一件事情不感興趣後,我們可以馬上放棄。但承認自己對感興趣的事情並不擅長,卻需要花很多年。

3.

這個世界上能把興趣變成工作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即使做到了,也並不會如你想像中諸事如意。畢竟我們就算再喜歡一件事情,也總有打死也不想再做那件事情的時刻。我們得承受這些時刻,因為世上沒有輕鬆的工作。

能夠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生活,已經比大多數人幸運太多。

至於要不要把興趣變成工作,這取決於你是誰,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如果你是一個目標導向的人,靠成就感和結果驅動,可以把興趣和工作分得很開,比如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那麼工作是工作,興趣是興趣,彼此之間最好互不干擾。

如果你是一個興趣驅動的人,靠豐富的人生體驗和富足的精神世界生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會極大降低自己的幸福度,那麼就儘可能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不能為你帶來多大的物質回報。

越長大我越明白,人生的很多事情,在於取捨。得到了什麼,就會相應地失去些什麼,以此來獲取平衡。

如果你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想輕鬆快樂無壓力,還有大把錢可以賺,告訴你一個心想事成的秘訣:

出門走到太陽底下,閉上眼睛,開始你的白日夢吧。

----------

首發於公眾號:土土土槽(xtutux6)

一些無用的生活感悟:

被上進心卡住時,怎麼辦?

世上已有天才,你還努力什麼?

為什麼加班的人總是你?

推薦閱讀:

上善若水:當下與未來合流
層次越低的人,越愛抱怨
《大魚海棠》的12年究竟在熬些什麼?
Kindle 相對於其他可以看電子書的非專業設備(比如手機、iPad),有什麼優勢(尤其是閱讀體驗方面)?
一碗正宗的粵式炒飯是怎麼樣的?

TAG:工作 | 生活 | 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