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
我在扒一扒同聲傳譯是個什麼樣的存在里講到,做同傳的核心能力是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能力,換言之,就是能拎得清,講得透。這個能力也是我在過來人告訴你如何通過CATTI一級口譯里提到的博觀而約取的約取,堪稱腦力勞動最核心也最有意思的過程。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能力的實質到底是什麼。
首先請認真讀一下這個概念: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這幾個頓號表明,約取,實質是一個過程,並非一個單獨動作。為了方便理解,我拿最近玩的樂高來打個比方。
你需要用大腦處理的內容,可能原本是長這個樣子的:
它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存在,有自己的組織框架,由不同的部分組合而成。
要理解這個內容,你第一眼看到的都是顯露在外的部分,比如白、圓頂、長身、建築,這就是感性認識。如果具象化你的感性認識,大概是這個樣子的:它基本就是個印象而已。如果批判性思維練習較少,沒有有意識地去理性認識這個內容,那基本認知過程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如果有人問你,這個內容講的是什麼,你只能根據你的這個感性認識回答一些零散而表面的特徵:白、圓頂、長身、建築。 對於沒有接觸個這個內容的人來說,這些信息遠遠不足以還原這個內容,因為它想像出的內容很可能是這樣的:這就會造成理解差異。比如我們都知道,學英語的基本要求就是擴展英文辭彙量,很多人通過感性認識將英文辭彙量當作了英文單詞和中文詞的對應,就是以偏概全地理解了這個要求。但如果你看過英語不好?很可能是單詞背多了,你就知道,辭彙量綜合來說是對辭彙含義和用法的綜合認識。如果我們把中文對應詞、辭彙含義、辭彙用法視為三個集合,那麼中文對應詞只是辭彙含義的一個子集,且跟辭彙用法的集合相交而不重合。要理解到這個層面,僅靠感性認識顯然是不夠的,需要靠邏輯鏈拆分重建再表達。說到拆解,你腦海里的圖像可能是這樣的:
然而並不,脫離框架的零碎部分的堆積,並非我講的邏輯鏈拆分。這種零碎內容,單個認識不僅困難,意義也不大。死記硬背單詞,實際上就是一個碎片堆積的工作,下次再想死記硬背單詞的時候,請想想上面這張圖。邏輯鏈拆解應該是下面這樣的:邏輯鏈拆解是對零件之間聯繫的拆解。這個聯繫包括兩方面:一是內部零件的排列方式(如上圖),即事情的來龍去脈,拆解排列方式,就是「察消長之往來」,是對縱向邏輯,如時序、因果等的拆解; 二是零件之間的組合方式(如下圖),即事物的瓜葛相連,拆解組合方式,就是「辨利害於疑似」,是對橫向邏輯,如比較、主次的拆解。
- 涉及到提高辭彙量的時候,感性認識的人因為想當然的把辭彙量和知道的英文單詞的中文對應詞等同起來,就會選擇背單詞。而我因為我對辭彙量的理解是其對單詞含義和用法的了解多少,並不會選擇死背單詞。
- 我知道外語單詞的含義不只是中文對應詞,其用法更不等同於它中文對應詞在中文中的用法,同時識記這二者,需要有語境支撐,因此我選擇背課文。
- 背課文的過程,我有意識的橫縱向拆解課文邏輯鏈,就可以更有效率的背課文(具體怎麼做會在live里講,這裡不是重點不展開)。
由此可見,在拆解邏輯鏈時,在掌握來龍去脈的基礎上釐清事物之間的關係,可以省去無數無用功,並且不斷地拉開自己和別人在認知上的差距。
拆解之後,就到了邏輯鏈重建。重建邏輯鏈是依照拆解的兩方面相應進行的。
重建零件之間的排列方式,就可胸有成竹,竹林雖未成,卻已知高低起伏、參差錯落。 重建零件之間的瓜葛相連,是畫龍點睛,龍骨再好也不過池中物,必得神來一筆,方能騰雲駕霧。
根據縱向邏輯搭框架,根據橫向邏輯組合關係,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因為再表達,是檢驗你腦子裡剛才做的一系列事情的方法。
俗話說,你不說我怎麼知道呢,但其實,你不說,你也不知道。只有在重新描繪的時候,你才知道,哪是虛哪是實。
舉個例子,我寫碩士論文的時候,和導師討論思路,每次他都不讓我們空口說來討論思路,一定要每個人都把思路寫成成文的東西再談。這是因為論文這麼邏輯複雜的東西,你腦子裡想,嘴裡碎碎的說,都不可能看出問題,只有寫下來,才知道自己哪裡還差著。我在The Economist 深度閱讀訓練(一)里使勁強調大家要自己去做聽寫,也是一樣的道理。同理,做口譯的時候,你聽懂沒聽懂,記下沒加下,只有說出來才知道。你說你聽懂了,沒表達出來,對不起,那說明你縱向邏輯重建有問題,框架缺了一塊,所以內容丟了;你說你數字單位忘說了,那是你橫向邏輯沒用筆記補上,所以沒說出來。 但如果你不做這一步,不出聲或者不錄音回聽,只是自己默默記個筆記想一想,你很可能以為你的邏輯鏈拆解重建是成功的。
這也是為什麼,我曾經說,試一個人懂不懂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TA給你講一講,如果講的清楚,說明他邏輯鏈拆解重建有序,真懂。說不出來,或者要找原文念給你聽的,都不是真的懂。
再放大了說,到學術層面。參加過高端國際學術大會的人應該都會發現,越是業界大牛,講起東西來越容易理解,基本思路都還能跟得上;越是出處茅廬的學生,越容易堆積一堆學術名詞堆在一起,雲里霧裡不知所云。為什麼? 因為邏輯鏈拆解重建的能力越強,理解得就越深入,這意味著橫縱向邏輯都能瞭然於胸,再脈絡清晰地講出來,就是深入淺出。
這正應了那句古話:「鴻論深入顯出,切中事機,據理辯駁,雖有利口,無所復置其喙。」 而這,也就是我們在邏輯鏈表達上最後都應該努力達到的目標。
我在過來人告訴你如何通過CATTI一級口譯里講到,博觀而約取的約取,即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堪稱腦力勞動最核心也最有意思的過程。其實就有意思在這個地方,它是一個思維的拆解重建,可以把它想成一個思維樂高,當別人停於表面的時候,你鑽進去,不斷深入,就能體會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思維樂趣。
理順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釐清了事物之間的糾結瓜葛,就知道什麼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而批判性思維本身,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說完了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是什麼,下面就是怎麼辦的問題。如何鍛煉這個能力,我的回答是,深度閱讀。空談思維,沒有載體,是難以理解,也難以實踐的。深度閱讀的選材一定是非輕閱讀,不熟悉的題材、甚至語言。因為唯有如此才能逼迫你去拆解重建。
深度閱讀的具體步驟,需要非常仔細地例證和解釋,這裡並不展開講,進一步講解可以參考性價比最高的英語學習方法, 主要是以英語翻譯學習方法為載體,展示講邏輯鏈拆解重建再表達的應用。看過該live後,相信我,也相信自己,願意做配套訓練的同學可以視情況參加正在進行的The Economist 深度閱讀訓練(一)。更系統的乾貨和方法論,歡迎微信搜索「草頭萃」,點擊歷史乾貨查看。推薦閱讀:
※英語怎樣區分同位語和補語?
※浪漫英語(1)我還是有點喜歡你
※2017年的最後一天,學長奉上
※如何提升主動辭彙量(上)
※那些翻譯起來分分鐘讓人藍瘦香菇的英語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