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兩百萬。

6月的那個下午我心懷著忐忑又一次刷新了郵箱,一封標題加粗的未讀信件赫然躺在那裡,它來了。

「I am pleased to inform you …"我進了。

這一刻我等了很久。

一年級要去學費不菲的民辦小學,開學前我對媽媽講:「我一定好好讀書,給家裡省錢。」四年級我因為游泳訓練成績下滑,沒有考進本市最有名的數學老師的競賽班,我堅持每天做4道奧數題,寫完了5本筆記本,終於被老師收入門下。初中我身兼數職,是班長合唱團團長又在舞蹈隊,還在田徑隊跳高長跑代表學校四處比賽。中考那年我放棄了最好的高中最好的班級的名額,簽下全額獎學金去新加坡讀高中。全新的語言環境下我不敢懈怠,歷史,數學和哲學多次拿到年級第一。16歲我申請了新加坡科研所的大學先修項目,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介紹自己的研究。高中畢業,我在導師的推薦下申請了科研所的全額獎學金,兩輪面試一輪網申一輪心理測試,我終於走到了這一步。只差一封措辭禮貌的郵件回復,就能免費去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念書,從本科到博士8年衣食無憂,畢業後保證一份受人尊敬起薪不低的工作,拿到新加坡綠卡,實現六歲時候的承諾:「好好讀書,給家裡省錢。」十多年來我和家人一起一步一個腳印,用時間用金錢搶奪教育資源蛋糕上的果仁和糖霜。終極大禮包來了。

我卻猶豫了,我想拍自己一巴掌。

因為這不是故事的全部。四年級我因為學業和體訓的雙重壓力不堪重負,變得越來越沉默,家庭溝通充滿了冷暴力,不得不在兩年後放棄了一直喜歡的游泳。初來新加坡,文化的隔閡讓我無法和當地人打成一片,我努力學習,卻「除了成績一無所有」,開始質疑學校和生活的意義。高中我花了很多心思開展的社團活動,卻和科研項目的時間衝突,社團比賽沒拿到理想的成績留下了遺憾。5月我去新加坡面試,夜晚躺在宿舍窄窄的單人床上,想到畢業後在科研所6年的服務期,成為一個外國人,遠離家鄉和曾經的朋友,我的心在下沉——不知道是踏實還是恐懼。那封帶著好消息的錄取郵件也有一個附加條件——放棄我的數學和哲學專業,轉為純數學或計算機相關專業。這一點尤其讓我寢食難安。我的胃開始打結,心沉在腳底,彷彿即將失戀。

我突然被一種焦慮包圍了。十多年來,我都屬於一個被稱作「別人家的孩子」的群體。小時候他們乖巧聽話,愛好廣泛,成績拔尖;長大後他們年薪百萬,家庭和睦,孝順體貼。

人常會在一生的某個階段被外界的評價困擾,「別人家的孩子」則從小與評價的壓力如影隨形。一開始,用符合社會期待的行為換來正面的評價,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正回饋。但在一次又一次被評價、日復一日被當做「優秀「的標準之後,他人評價中的那個「我」開始變得太過光彩奪目。伴隨我們名字的,是「懂事」、「自律」、「數學好」、「文筆好」等等空洞的標籤。當「別人家的孩子」從小背負著標籤在社會中成長時,衝破這些標籤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他人口中的「我」和自己感知的「我」從來不是完全相同的:我也許有點懶惰,有點自私,讀起網路小說停不下來。這一部分真實的、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我」卻在他人的評價中幾乎隱形。一方面,我依賴每一次精彩表現換來的掌聲和歡呼,渴望活成標籤中的樣子。另一方面,與「他人的肯定」不符的特質被習慣性壓抑。每當這一部分的「我」面臨暴露,我就不由自主地開始焦慮。

收到獎學金錄取的那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這種焦慮:「我」的一部分在抗拒一個大眾認可的理性選擇,努力維護的標籤面臨崩塌。

但是,大眾的觀點即正義嗎?別人對我的看法,會因為一個決定而徹底改變嗎?

我在人生的路口來回踱步,未來的可能性被一一列出逐步剖析。我發現,站在這個時間結點,我不可能客觀地確定某一個選項絕對優於另一個。此刻的信息所能給出的最縝密的分析和權衡,也敵不過世事無常、歷史的洪流滾滾。知識論無法給出絕對正確的知識;道德理論辯不出一個永遠正確的行為。做決策比論證知識和道德準則更有意思,因為人生只有一次,能走的路只有一條,不可折返再來,平行比較。

客觀的分析不能給我答案,我終於轉過身來,開始審視自己的內心。

我放不下讀數學講義妙不可言的興奮,但更貪戀哲學課上的唇槍舌戰,深夜寫論文的豁然開朗。我誠然對實驗室的生活饒有興趣,卻仍期待著多種多樣的可能性。異國自由的文化、乾淨的空氣的確令人嚮往,但祖國嘈雜的街、瞬息萬變的地平線上有另一種無拘無束。「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克爾凱郭爾說The most common form of despair is not being who you are.——世上最常見的一種絕望是無法成為你自己。被物化的絕望讓露西在《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里勇敢解除了婚約;失去選擇權力的絕望讓楚門在《楚門的世界》裡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海景小城;壓抑和理智的絕望促使尼娜在《黑天鵝》里找到了自己的熱情和狂野。歷經過這種絕望便知「做自己」的可貴,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成為自己的條件和勇氣。

使我最終下定決心的,是父母簡單的一句話:「你自己來選吧,我們會支持你。」

我終於意識到,我是誰,在別人的眼中我是誰,不會被某一個行為徹底改寫。真正了解你的人看見的不僅僅是你身上被他人認可的品質,也會包容你的缺點,珍惜你的獨特之處。我想長大不是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逃避選擇的權利,而是擁抱生活的不確定,坦然面對可能到來的恐懼和失望。被「別人家的孩子」標籤壓抑的那一部分「我」終於站了起來,抬著頭在陽光下蹦蹦跳跳。豁然開朗。

再見了,兩百萬。

你沒法證明這個選擇是錯誤的,就像我無法證明其正確性一樣。但是誰管他呢。

當然,你可以說我不過是在追求另一群人的認同:相信博雅教育嚷嚷著尼采薩特衣食無憂的中產階級第二代。阿爾西比亞德也曾被蘇格拉底的魅力和圈子所吸引,放棄了烏合之眾的認可,轉而努力去獲得蘇格拉底圈子的認同。但是誰又能說,某一個圈子必然優於另一個,某一套價值體系必然好過另一套呢?甚至潛移默化中,某些外界的價值觀已經內化為我們的一部分。所謂「尊重自己內心的選擇」,也不過反映了某個圈子的某個側面。身處社會之中,我們逃無可逃。正如阿爾西比亞德最終背叛了蘇格拉底,選擇退回到烏合之眾去一樣——我也不知道我能撐多久。

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我又能講出一番道理,寫一篇長文章合理化自己的選擇——用一些虛無縹緲的理論把自己繞進去的能力,使人區別於動物,我還是願意多多享受這種樂趣。

註:圖片源自Grace Easton

作者介紹:

小魚,三士渡學員,Oxford,Yale-NUS, Imperial College錄取。讀書奇慢的哲學愛好者,沒有戲劇天賦的華會主席,不太會編程的機器人論文第一作者,沒有競賽成績的牛津數學系錄取。想法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保守主義,身體上的懶癌晚期。坡上四年,遇到了一群有意思的人,一步一腳印地走出了自己的路。

更多申請的乾貨,留學的趣事,哈耶普思麻學長學姐的經驗分享 請關注三士渡公眾號:StooogesEducation

推薦閱讀:

從投資角度分析Career path (丁敏 v2017.3.28)
會英語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
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一堂課,你還記得嗎?
對於二十幾歲的人來說,哪些事情越早醒悟越好
一個不甘平庸的人,生活在平庸的環境中,是否會被同化?

TAG:留学 | 人生规划 | 留学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