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建築師的表白——讓屋面板和樓板更薄
20170725更新:
感謝大家在評論區的激烈討論,下一篇我將繼續分享板桁架的造價、節點和施工方面的內容。
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建築一網哈。
感恩。
———————————————————————————————————————
導讀:很多建築師都希望在大懸挑或者大跨度的情況下,屋面板和樓板可以做到薄、更薄、超薄(成為建築大師,就差這樣一個代表作了,哈哈)。可是這對結構工程師來說,確實是很大的挑戰(臣妾做不到啊!)。
因為板的剛度和截面高度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板厚度降低一點,剛度就會下降很多。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請各位建築師聽我慢慢道來:
Step 1
— 我們發現了一個小問題 —
目前,不論是混凝土結構還是鋼結構,建築樓板和承重屋面板基本上只有現澆混凝土板一種形式,雖然能夠很好滿足一般建築需要,但在一些對外觀、實用性和工期要求較高的建築中,其不足就顯而易見了。
以混凝土結構為例,首先混凝土板需要現場濕作業,延長了施工工期,其次自重大,導致板跨度較小,板下部開間尺寸受到嚴格控制,主次梁的傳力模式與額外的建築面層更是減小了樓層的建築凈高(如圖1所示),大大限制了建築創造的範圍,不利於新穎別緻建築的誕生。
圖1:混凝土結構的主次梁
以鋼結構為例,網架結構(如圖2所示)是一種優秀的雙向傳力空間結構體系,經常被用於大懸挑結構。然而如圖3所示,1250的結構厚度,完成面卻需要2050。多出來的2050-1250=800mm為檁托、檁條、包邊龍骨等構件加起來的厚度。
圖2:傳統網架現場圖片
圖3:傳統網架厚度示意
小結
現在的問題是:屋面板和樓板太厚,尤其是在大懸挑和大跨度結構的時候,這限制了建築師的發揮。
Step 2
— 解決問題——用板桁架 —
建築師希望結構厚度較薄的時候,網架結構顯得無能為力。
為此,我們發明了一種板桁架結構系統——板桁架,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證書(如圖4所示)。板桁架是一種輕質超薄的空間傳力板系統,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可以進行多向的懸挑,且無需濕作業,製作施工速度快。
圖4:板桁架發明專利
如圖5所示,兩側鋼板(3、4)既作為受力結構,又充當了圍護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板桁架的有益效果是:工廠加工生產,現場拼裝,全過程無濕作業,大大縮短的施工周期;取消主次梁,厚度小,自重小,無需建築面層,增加了建築凈高;軸向受力,空間傳力,提高了板各向的強度、剛度和跨度,有利於幫助建築師實現設計意圖。
圖5:板桁架結構示意圖
圖6:弧線效果
此外,我們對結構進行了一系列的構造措施優化,以解決保溫、隔熱、防腐、設備管線走空腔等問題。
小結
板桁架是一種輕質超薄的空間傳力板系統,擁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可以進行多向的懸挑,且無需濕作業,製作施工速度快。
Step 3
— 板桁架力學性能 —
我們來看看1.25m的結構厚度和2.05m(如圖3所示)的結構厚度的力學區別(對於同樣的用鋼量):
- 強度:2.05/1.25=1.64,抗彎承載能力增加了64%!
- 剛度: 1/(2.05/1.25)2=0.37,位移將只有原來的37%!【大懸挑結構主要是位移控制】
- 而且,由於圍護鋼板都參與受力,剛度可以進一步大大提高!
結論:在同樣厚度的情況下,較之傳統網架,板桁架的強度和剛度更大。換言之,要達到同樣的強度和剛度設計指標,較之傳統網架,板桁架的厚度可以做的更小。
小結
要達到同樣的強度和剛度設計指標,較之傳統網架,板桁架的厚度可以做的更小。
Step 4
— 板桁架案例欣賞 —
此項目為日播活動中心,坐落在上海松江。整個建築盤旋而上,只有兩顆V型柱支撐。建築內部無鋼柱,幕牆立柱與結構柱統一設計。同時,樓板採用了 板桁架 專利技術,有一點弧線,建築效果比較飄逸。
圖7:板桁架應用案例圖示1
圖8:板桁架應用案例圖示2
圖9:板桁架應用案例圖示3
圖10:板桁架應用案例圖示4(內部無鋼柱)
圖11:板桁架應用案例圖示5(內部無鋼柱)
圖12:板桁架應用案例圖示6(V形柱)
圖13:板桁架應用案例圖示7
小結
適合應用板桁架的建築:
- 大懸挑:同時也要顯得薄的結構,比如懸挑樓層......
- 大跨度:同時也要顯得薄的結構,比如連廊......
備註:板桁架發明專利所有者為上海泰大建築科技有限公司。泰大建築,極致設計。
本文鏈接地址:
給建築師的表白--讓屋面板和樓板更薄-建築一網--施工、材料、設計一體化
建築一網(http://www.jianzhu1.com)是一群同濟大學畢業建築和土木相關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和博士組成的技術團體。我們自2011年始即開始從事結構設計和研究工作, 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創新技術,並整理了對中國規範、歐洲規範和美國規範的總結筆記。此外, 團隊還在結構產品領域有所研究,並推出了超薄夾層、板桁架、無檁網架、裝配式廠房和裝配式酒店等相關裝配式產品。
小建建寫文章、製圖很辛苦,你可以通過轉發這篇文章來支持我們的付出。
或者,關注我們的 :
微信公眾號:建築一網
微博:建築一網
知乎專欄:建築一網
知乎:神經土木男
QQ:3284006434
PS. 我的Live工科生的職業發展與突圍已經開通,歡迎參與,9月3號周日 晚上八點,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
※張朝陽:聰明人有思維的勇敢性和精確性,而組織起他們,才能夠成創新的基礎
※活動 | 你離獨角獸,只差一場峰會的距離!
※The Verge首屆年度機器人獎都頒給了哪些奇葩?
※聯想要以創新迎來中國市場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