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博陽離開領英&赤兔後:誰能接過職場社交的大旗?

引言:

6月的最後一天,LinkedIn的中國區總裁沈博陽從領英中國正式離職,沈博陽將開始下一段生活,領英中國將進入下一個階段,而中國職場社交也將進入下一個時代。中國的職場社交將何去何從?誰將繼續舉起中國職場社交的大旗?

國際職場社交巨頭折戟中國市場

近年來,國外互聯網企業進軍中國最終折戟的案例不勝枚舉。原因多樣,但都逃不了本土化過程的水土不服問題。如Google、Twitter、eBay等等。領英中國區總裁的換帥也意味著LinkedIn在中國本土化的過程中同樣遭遇了難以克服的水土不服,受到了階段性的挫折。在中國職場社交並不興盛的時期,國際品牌LinkedIn進軍中國並採用了一個中文名字——領英。

領英進入中國後的戰略一直採用的是「高端用戶影響大眾用戶」的策略,先從白領精英人士、海歸等人群開始推廣,在大眾市場步伐相對滯後。而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多採用免費的策略,從大眾用戶開始做起,所以當領英中國在高端用戶中打開缺口之後,大眾市場已經被其他家本土職場社交軟體佔領。即使之後推出了赤兔仍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產品上來講,雖然針對中國用戶定製,但賬戶註冊繁瑣,交互體驗差,頁面設計感缺乏等問題仍然突出。不符合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造成用戶粘性不足,無法獲得足夠數量的活躍用戶對於一款具有社交屬性軟體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這也導致了領英中國本土化表現並不樂觀。

本土力量:釘釘和脈脈獨樹一幟

目前中國職場社交領域已經發展到了新的階段,如何做到滿足更多職場人群的需求、平衡好職場與社交兩個方面是重要課題。而就當前市場上的各家應用APP來看,釘釘和脈脈的表現更加突出。但釘釘更傾向於職場辦公,處理單個公司內部管理問題,突出的功能有打卡、日報、DING會議等。而脈脈從創立之初走的就是平衡職場與社交的路線,在這兩方面的結合上的成就十分突出。

作為一款職場社交APP,脈脈致力於幫助職場人通過工作圈進行高效工作交流,掌握行業動態,分享職場經驗和話題觀點;通過吐槽爆料獲取行業內幕、同行薪資及公司內情;通過人脈辦事拓展人脈,實現跳槽、挖人、找錢、找關係等需求。相對應的推出實名快速認證,可實名、匿名打發話題、動態、文章,實名動態的本質是讓人們發現人脈,匿名八卦可以增加用戶粘性。此外經常性進行行業內大咖職播,補充平台高端信息傳播。直面中國國內職場需求,更加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正是基於脈脈的引領效應,中國市場上的其他職場社交平台也在模仿著脈脈的模式,比如,獵聘網的獵聘同道越來越像脈脈;領英剛剛推出赤兔APP時,也加入了匿名八卦;陌陌在2015年起讓用戶填寫公司信息。

圖:脈脈創始人林凡

團隊背景來看,脈脈主要創始團隊成員來自國內搜索巨頭之一——王小川領銜的搜狗,產研團隊多為清華背景,脈脈創始人林凡是前搜狗技術總監,大街網技術合伙人,對搜索引擎演算法和數據挖掘有深入積累,對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了解更加深入。

公開數據顯示,脈脈自2013年10月上線至今,已有註冊用戶數千萬,其中互聯網、金融、文化傳媒、房產建築等行業用戶覆蓋率和活躍度最高,堪稱名副其實的中國職場社交第一應用。

脈脈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和其針對中國用戶實際需要,專註職場社交領域的目標定位分不開。相信在接下來的競爭中這樣的目標定位仍然會是其核心戰略。

而沈博陽治下的領英中國對微信的定位卻是直接競爭對手,甚至面對幾十位媒體記者說:自己從不使用微信。領英中國這個定位,無疑是落腳在綜合性社交軟體的位置和微信赤膊競爭。

而脈脈則劍走偏鋒,從不將微信作為直接對手,從始至終盯緊了職場社交的剛性需求,全國1.5億的職場人群需要專有的溝通軟體,而微信這種大而全的綜合社交應用,並不能完全滿足職場社交這一需求。這就好比一個國家和省份、整體與部分雖然區別,但是一定會並存,脈脈要做的就是滿足用戶的職場社交需求。而且,針對特定目標人群,提供垂直細分的服務,也是互聯網行業逐漸成熟的一個大趨勢。

中國職場社交的前景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已經顛覆了人們的交往溝通方式,微信、脈脈等移動互聯網技術造就了更加豐富的溝通方式,開始影響企業人際網路的架構和效率。但是目前企業人際網路在信息傳遞的過程還有許多壁壘,影響了企業運營過程中的溝通效果。移動互聯網具備著組織扁平化、溝通碎片化、即時掌握他人動態及節約溝通成本等特點,這些特點可以很好的解決當前企業人際網路中存在的組織壁壘、環境壁壘、認知壁壘及交往壁壘等障礙因素。所以脈脈等移動端職場社交的出現會對中國的職場產生深刻的影響,脈脈創始人林凡曾預估,整個中國的職場社交領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百億甚至千億美金。

沈博陽帶領下的領英中國有了一定量的用戶積累,可謂勞苦功高,但LinkedIn並沒有真正的中國化,更沒有完全找准移動時代中國用戶的真正職場社交需求。沈博陽的離去,不是中國職場社交的失敗,更多的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另一個時代的來臨,在新時代的風口浪尖上,誰能夠重新接過職場社交的大旗?

文/趙宏民 一篇網路創始人、媒媒噠聯合發起人

推薦閱讀:

領導不直接開口裁員,用沒事找茬來讓員工自行辭職,這樣對嗎?
郭曹互撕——又一場離職引發的悲劇
如何正確的離職?
職場中,這3件事,最好在入職3年之內想清楚!

TAG:职场 | LinkedIn | 社交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