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湯為什麼能夠治好慢性寒性腹瀉?此間的奧秘是什麼呢?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談到了日本對經方「真武湯」的實踐,比如大塚敬節先生,用「真武湯」治療慢性腹瀉,成績斐然。當然在日本,用「真武湯」治療慢性腹瀉並非大塚敬節的發明,矢數有道這樣用,龍野一雄也這樣用,即使在劑量極其微小的情況下(原方一兩按現在的1.3克換算),也有很好的效果。

大塚敬節先生總結了他的經驗:

有時用「人蔘湯」(註:也就是「理中湯」)後反而腹瀉,給予「真武湯」有效。許多的場合難於判斷應該用「人蔘湯」還是「真武湯」,但對於慢性腹瀉,「真武湯」證比人蔘湯證多見。

一些朋友反對這種用法,他們認為脾胃虛弱,容易出現瀉利、肢冷證者,當用「真武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認為這種情況應該屬於理中湯證,可是鐵的事實在這兒,許多用理中湯無效的病例,用真武湯卻好了。

我在臨床中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患者長期腹瀉,臍下可聞及腸鳴音,肚子咕嚕咕嚕地響,大便溏,身體虛弱,脈弱無力,已碾轉求醫多年。我一看他們以前的處方,人蔘,白朮,乾薑,甘草可以裝幾箱子。但,效果不佳,而且人蔘吃多了,還會出現腹脹。

所以,我覺得應該正視日本人的實踐——就是治療慢性腹瀉時,「真武湯」確實可以用於理中湯無效時。他們的醫案有一個好處,就是幾乎不作假,而眾所周知,中國八十年代後的醫案可信度非常低,這我就不詳談了。

那麼,此間的奧秘是什麼呢?

我們還是回到原文去看看。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方十五。[316]n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白朮二兩 生薑三兩(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n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傷寒論,第316條

少陰病,二、三天還是不好,到了四、五天,腹痛,小便少,四肢沉重疼痛,開始腹瀉,這是有水氣的原因。患者也有出現咳嗽的,小便不少,但腹瀉的,也有嘔吐的。n

出現慢性腹瀉,最關鍵的原因是,人體處理「飲食」的「分別失調」。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人體臟腑處理飲食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把飲食及體內的產物分為對身體有用的「」和無用的「」。這階段若失調,比如「清」得不到補充,人就越來越虛弱,「清」,補充太過,就會出現營養過剩。這個階段的失調多是「脾胃失調」引起的。

第二階段是對「濁」的處理,就是把「濁」分成大便,小便兩部分,若處理不當,該去膀胱的,去了大腸,也會出現腹瀉,這個階段的失調多是「小腸失調」引起的。但是這個階段的失調不會導致人越來越虛弱,因為「清」已經被吸收了。所以很多慢性腹瀉的患者,精神還是不錯的。

理解這兩個階段,也許就能理解為什麼「真武湯」能治療部分頑固的「慢性腹瀉」。

真武湯」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的變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是治療人體內「水濕四泛」的方子,當然水濕泛濫的程度遠沒有「真武湯」證嚴重,僅僅是「心下微滿痛」及「小便不利」,還沒有到「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的程度。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用了擅於祛濕,利小便的「鐵三角」:芍藥,茯苓,白朮。

芍藥促進肌、肉中濕氣的迴流;白朮祛除心下飲,健脾燥濕;茯苓,可以祛除胸中之飲,也能祛除腎水,提高膀胱的氣化功能。三葯合用,可以導流心下,胃腸間的水飲,通過膀胱排除。

真武湯保留了「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中鼓舞胃氣,促進胃氣生成的「生薑」,以及祛濕,利小便「鐵三角」,加上了能振奮、鼓舞胃、腎陽氣的「炮附子」。

「生薑,附子」,溫補胃腎之陽,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通過陽氣溫化水飲,這是解決慢性腹瀉,腸間水停的根本之道。「芍藥,茯苓,白朮」則引導心下,腸間水飲隨小便而出,從而讓患者恢復第二階段,對「濁」的處理能力,於是慢性腹瀉自然可以慢慢痊癒。

在實踐中,我很少使用「理中湯」治療慢性腹瀉,理中湯中有人蔘,乾薑,治療虛羸,胃寒的能力是很不錯的,但是它治療「停水」的能力不如「真武湯」,因為理中湯中沒有利小便鐵三角,也沒有附子。而且人蔘貴嘛,貴的藥物我不喜歡用。慢性腹瀉多有「停水」,有停水,應該首選真武湯。

不過,學習真武湯,取其方意即可。有時患者畏寒,肢冷的情況不重,溫補脾胃,我就不用附子,用山藥,蓮子,再加祛濕,利小便鐵三角,幾劑下去,患者的腹瀉,便溏情況也會大為改善。有時我還喜歡寒溫並用,用點蒲公英,久病必瘀,蒲公英又能消瘀,又能清胃,是「清道夫」般的角色。想想看一條水溝,如果只是將水蒸發,卻不清掃,那麼污垢也不會消失啊!

延伸閱讀:

匠心獨運,把附子從「毒藥」變大補陽氣的「良藥」! - 知乎專欄

分清「陰陽離決」與「伏陽」,做附子高階、合理的使用者 - 知乎專欄

日本漢方醫師用真武湯來治慢性腹瀉,有成就,也有遺憾!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判斷「真正的中醫」的簡單方法
中醫和西醫是差異很大的兩套醫學體系,那麼中醫是否應該有自身的一套標準,而非以西醫標準來衡量?
中醫如何解釋器官移植之後的排異反應?
在醫學中辨識偽科學
如何看待鴻茅藥酒進入國家品牌計劃?

TAG:中医 | 中西医结合 | 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