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系列(二)閱讀K線的能力如何養成

上周的讀書筆記主要講了一下歷史上價格記錄方式的演進過程,以及價格形成機制的三種類型。理解這兩個方面的內容之後,大家基本上可以理解為什麼閱讀K線圖會對判斷行情走勢起到關鍵作用。

那麼本周的讀書筆記中,我們繼續向更實用的方面推進,來解決一下困擾很多新手投資者的關鍵點——如何養成閱讀K線的能力。

通過上一篇內容我們可以知道,很多投資者面對K線圖無從下手的真正原因是,面對K線圖的時候,只做到了看,這種「看」的問題就是觀察過程很泛泛,沒有抓住有效細節,沒能榨取出K線圖中涵蓋的關鍵信息。

所以我們需要把觀察K線圖的能力,從「看」這種水平提升到「閱讀」這個水平。

但是這裡先強調一點,任何一種能力的養成和提升,都離不開日積月累的持續進步。

因此,不是讀一遍《日本蠟燭圖技術》,或者把讀書筆記系列追完之後,能力就馬上迅猛提升的,而是要把書中的知識點記住,然後通過筆記中給大家提供的方式方法持續的去使用這些知識點,隨著大家不斷的去使用這些知識點,對自己最初的理解進行糾錯,調整,更新等等,才能完成技術分析能力的提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千萬不要因為看了書之後,用了幾次知識點而沒有馬上收到預期的效果就消極和放棄。

養成閱讀K線能力的方式

————自己動手繪製K線————

要學會怎麼從K線圖中挖掘到關鍵的信息,首先要倒過來試一試親手繪製K線。

說白了就是,你要知道它能幹什麼用,就要先知道它是怎麼被製作出來的。

了解信息量是如何被濃縮到K線當中去的,才會更好的知道如何將信息量從K線中提取出來。

需要練習繪製的K線有兩種,

一種是把平時的日分時圖,繪製成K線圖

這種連續練習一個月左右就可以了,基本上常見的單K線形態就都經歷過了。

每天收盤之後,只要5-10分鐘就可以搞定,連續一個月繪製,大多數投資者都有這個時間和精力。

這種的話,一看到一根K線,就可以第一時間在腦海中還原出當日大概的分時走勢。

一種是長期的K線圖,建議大家可以繪製一遍上證指數季度K線圖

上證指數季度線K線圖,目前剛好是108根,數量不是特別多,繪製起來不算很麻煩。

大概找一個完全沒有什麼事情的周末,兩天時間可以完全搞定。

繪製一遍季線圖之後,常見的多K線形態組合基本就都經歷過了。

而且對理解上證歷史走勢,和將來判斷大趨勢的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因為很少有投資者真的仔細去看過上證指數比較遠的歷史走勢,繪製一遍季線圖,不僅提升對K線的理解力,也提升對上證歷史走勢的了解,是一舉兩得的。

兩大張白紙,一支筆,一把直尺,和一點空餘時間,而且也不枯燥,繪製一遍圖表之後。

就會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對K線的理解力有本質性的提高,之後再觀察K線就不會豪無頭緒,只會泛泛的瀏覽K線圖,而是第一眼看過去,就能發現一些細節上的問題。

————持續的按照套路閱讀K線————

除了練習繪製K線圖,可以直接的提升閱讀K線能力之外,我們還需要一個固定順序和套路來閱讀K線圖表,以免在觀察過程中,將一些細節和關鍵點遺漏,以至於導致最終的判斷結論跑偏。

這個閱讀K線的順序和套路我在上一篇簡單給大家列舉出來了,這裡展開講一下

第一步,首先觀察K線本身,要獲取的信息量分別有,

1,漲跌(K線的陰陽)

這個不用多說了,絕大多數投資者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個,而且最能記住的也是這個。

2,漲跌幅度(K線的長短)

這個情況在很多投資者眼裡好像也不是個大問題,和當日是漲還是跌一樣,大家覺得這個信息即使只是泛泛的看一下,也是會記住的。

但是實際上,大多數投資者的觀察結論和感受是會受主觀情緒影響的,在單日漲跌幅度這個環節上,就會存在一種情況,導致大家的實際感受和事實有出入。

情況一,持續陰跌之後,出現上漲,即使漲幅並不是很大,但是在心理預期和慣性思維下,會讓人感覺好像是一個很驚喜的大陽線。這就是典型的觀察結論受了行情走勢帶來的影響。

情況二,持續上漲之後,再次短期調整,即使跌幅不是很大,但是在心理預期和慣性思維下,會讓人感覺好像是一個很震撼的長陰線。這也是典型的觀察結論受了行情走勢的影響。

比如說上圖中的貴州茅台,因為持續不斷的上漲,中間出現了兩次跌幅不到3%的陰線,也讓部分投資者感覺很驚險,造成一種好像跌幅非常嚴重的感受。

這裡我們講一個基本的漲跌幅度分類(針對非超級權重的個股,不適用與指數和超級權重股)

單日漲跌幅度在0.5%以內,可以視為當日基本沒有明顯漲跌。

單日漲跌幅度在0.5%—1.5%之間,可以視為小陽/陰線。

單日漲跌幅度在1.5%—3.0%之間,可以視為中陽/陰線。

單日漲跌幅度超過3%以上,可以視為長陽/陰線。

所以看待單日漲跌幅度時,首先要考慮目前的市場環境,其次也要考慮漲跌幅度的絕對值到底是高還是一般,不要因為近期市場環境干擾到對漲跌幅度的判斷。

3,K線中上下影線和實體的關係

(確實是否為特殊K線,因為K線分為常規K線和反轉信號K線)

確定單K線形態是K線分析方法中,最關鍵的第一步。

而確定單K線形態的關鍵則要看——K線實體和上下影線的關係

(先看K線實體長短,再看影線實體長短,之後對比上下影線比例,最後對比影線和實體比例)

這一套觀察流程下來,就可以明確的把我們要觀察的這條K線形態,明確和下圖對應起來。

4,K線對應的當日成交量水平。

這個情況在本書的敘述不多,我們會在後面《量價關係》的解讀中,仔細展開這方面的內容。

第二步,其次觀察分時圖,要獲取的信息量分別有,

1,當日價格運行狀態分類(沖高回落,探底回升,窄幅震蕩,劇烈震蕩,單邊漲跌)

這一步是對上一步觀察K線形態的進一步細化,因為現在的行情軟體要比當年更完善更發達。

因此,雖然我們單看K線形態就可以倒推當日分時圖的走勢情況,但是最好還是展開分時圖再一次明確日內走勢的形成過程。

比如說,圖中的A和B兩條K線,都是典型的當日沖高回落走勢,但是在細節上還是有區別的。

A是早盤沖高,午盤之前回落,整個下午都在橫盤運行。

B是上午持續沖高,下午快速回落。

日內的細節走勢,沖高和回落髮生的時間點不同,速度和節奏不同,對市場整體的心態和情緒影響有很大區別,有可能引發不同的後續走勢,或者說即使導致的後果都是下跌,但是下跌的過程如何,可以從出現沖高回落這一天的日內走勢中,提前看出一些端倪。

2,日內最高價和最低價附近的成交量水平。

日內最高點和最低點附近的成交量水平,對觀察、分析和操作都有很明顯的影響。

這個也是重點觀察目標之一,舉個例子

如上圖所示,在尾盤跳水之前,有些有經驗的投資者就可以提前判斷出,這一天的指數沖高就不適合追漲買入。

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指數早盤上攻,午後衝擊日內高點的過程中,成交量都不配合,典型的日內高點與成交量水平相背離,這種沖高就需要謹慎,不適合追擊。而且尾盤跳水時成交量快速放大,這樣的話,後續還需要進一步消化短期壓力。

第三步,然後是與相鄰K線關係,要獲取的信息量分別有,

1,是否有上一根/兩根K線組成特定的K線組合

前面講了關於單K線的觀察方式,但是對於分析和判斷行情來說,K線組合的成功率更高,效力也更大,因此在明確了單K線攜帶的所有信息之後,我們需要繼續觀察當前K線和前面幾條K線是否組成了特定的K線組合。

對於新手來說,最簡單的方面就是圈起來觀察,把當前的行情軟體打開,找到我們要重點觀察的當日或者其它關鍵K線,然後用QQ截圖截屏,截屏時就會出現幾個簡單的畫圖工具,選擇圓圈或者方框,把重點K線和它前面的1-2條K線圈在一起。

然後就是下圖這樣的狀態,這樣觀察圈裡的K線是否符合特定K線組合就一目了然了。

然後找出常見的特定K線組合案例圖,像這樣的

(這個特定組合案例圖不是很全,這個我找時間做一版最全的給大家,到時候大家可以列印下來,或者存在手機里,需要的時候拿出來進行一下對比,方便有效。)

進行一下對比,就能確定近期的K線是否出現了特定組合,

比如說,我們截的那個圖中,

第一個圓圈處是一個典型的吞沒形態——看跌,

第二個圓圈處是一個典型的孕線組合——看跌,

第三個圓圈處暫時不屬於明確的特定形態組合。

2,當日K線與最近的價格/成交密集區的關係

目前K線和前期價格/成交密集區的關係,是很多投資者經常忽視的一個關鍵點。

這會導致在一些關鍵判斷中,投資者猶豫不決,無法得出比較明確的定論,

舉個例子,

我們在這個截圖的圓圈處,看到了一個明顯的看漲的K線組合,但是投資者往往會在這裡糾結和猶豫,因為如果是K線處於很明確的低位時,很多投資者都會大膽把它視為一個看漲信號。

但是當時的指數位置,即不算高也不算低,從絕對位置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很尷尬的問題。

不過觀察一下近期的價格/成交密集區就好辦了,我們會發現這個半高不低的位置,其實對應一個前期價格密集區,如果指數在這裡回升的話,可以和前期低點的價格密集區形成一個雙底形態,那麼這裡就可以大膽假設這是一個看漲信號。

實驗性買入之後,直接把前期這個價格密集區的低位作為止損線即可。

再比如,下圖這種情況

K線組合出現明顯的看跌信號,同時看跌信號出現的位置,剛好是前期高位成交密集區,有很大的套牢盤壓力,前期高點成交密集區+K線組合看空信號,兩者疊加的情況出現,完全可以先減倉避險,然後再盤面情況做出應對。

3,K線與目前市場整體趨勢的關係,

要獲取的信息量主要是當前K線是出現在下跌趨勢還是上漲趨勢當中。

在K線形態分析中,很多特殊K線其實長得差不多,甚至是一樣的。

比如說下影線超長,上影線和實體很小的這種鎚子線。

出現在持續的上漲之後,是一個看空信號。

出現在持續的下跌之後,是一個看漲信號。

所以當前K線和市場整體趨勢的關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察對象。

面對一條K線,只要把上述的步驟按順序進行一遍,基本上就可以榨乾K線上攜帶的所有信息量,而且沒有任何遺漏和歧義的可能性。

這個過程看似繁瑣複雜,其實不然,主要就是三大步驟,

一看K線本身,二看K線和分時圖關係,三看K線和臨近K線和趨勢的關係。

按照這個順序和套路觀察K線,我找純新手試過,每天按照這個流程進行一遍,也不超過20分鐘就搞定了。加上每天自己繪製一下K線的5-10分鐘時間,每天所需時間也不過半小時,少打一盤王者榮耀的時間而已,而且也不消耗太大的腦力,主要是訓練和強化觀察過程中,不要遺漏細節,不要只是泛泛的盯著K線發獃,而沒有獲取信息量而已。

同時,按照這個順序和套路觀察K線一個月之後就會很熟練了,熟練之後即使匆忙的掃一眼K線,獲取的信息量也會比絕大多數投資者要多。

一個月時間裡,每天佔用半小時,就可以養成一個長期受益的閱讀K線能力,這是一個超划算的事情,不是么?

關於閱讀K線能力養成的內容就先講到這,有什麼疑問大家留言在評論區就好,我看到了會整理起來在下次更新時給大家講一下。

下一次更新,講一些具體的K線技巧實用技巧。

最後,喜歡這個系列的話,請大家多多點贊鼓勵!


推薦閱讀:

2016.9.1 一個新的投資組合
2017.10.10 最接地氣的經濟學諾獎得主
2016.9.7 第二輪年線爭奪戰
暗戰,央行影子利率逼美元破百

TAG:投资 | 股票 | 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