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悟空傳》導演郭子健:孫悟空要打翻的上蒼就是《1984》里的老大哥

(本文為「壹娛觀察」獨家首發,有需要開通白名單的公號請後台回復「轉載」)

文/Sabina

西遊在過去幾年裡可以說是被中國電影反覆創作最多的題材之一,對任何一個導演來說,拍西遊都像是職業生涯里的一次大考——如何超越前人、舊作,如何駕馭魔幻電影所需的重特效,都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今夏,接受這次大考的是曾與周星馳聯合導演《西遊降魔篇》的郭子健,他的西遊新作《悟空傳》已於7月13日搬上了大銀幕,當日票房便破億——儘管口碑略有爭議,但是《悟空傳》也實現了158天後,國產片終於再次單日票房破億的「小目標」。郭子健也在近日接受了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的專訪,講述了其拍攝《悟空傳》前後的心路歷程。

《西遊降魔》之後拍西遊電影已全無興趣,唯有《悟空傳》

儘管郭子健導演在十年前便取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這一殊榮,但是使他真正走進內地觀眾視野的,可能還要從執導《西遊降魔篇》(2013)開始算起。這部與星爺合作的影片最終以內地總票房12.45億的成績榮登當年票房總冠軍寶座,而這部電影也是他與《悟空傳》緣分的開始。

《西遊降魔篇》海報

網路小說《悟空傳》走紅於2000年,因其超高的人氣享有「網路第一書」的稱號。郭子健是在為寫《西遊降魔篇》劇本收集素材的時候接觸到的《悟空傳》。令他沒想到的是,初次閱讀便被深深吸引住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本書)就好像從我心裏面跑出來一樣,每一句台詞,每一句話都好像是我自己說的。」雖然後來《西遊降魔篇》並沒有採用這個故事,但他卻動了有朝一日能手執導筒將它搬上大銀幕的念頭。

之後《西遊降魔篇》亮眼的票房成績與不錯的口碑讓很多電影公司找上門來,紛紛邀請郭子健執導一些關於西遊題材的電影。郭子健對依照經典拍西遊的命題創作並無興趣,「如果又拍什麼《盤絲洞》《女兒國》,我真的沒有很大興趣,但是如果可以讓我拍《悟空傳》的話,我就可以,因為我覺得這個根本不是(傳統的)西遊。」

在他看來,小說《悟空傳》之所以會受到如此多人的喜愛,是因為每個人看到《悟空傳》的時候都能看到自己的青春。「會看到自己的悲哀、無奈,興奮於人物對令人恐懼的成人世界的奮起反抗。」

小說版《悟空傳》插圖

因此,郭子健認為,這樣一部沒有具體情節、書寫也十分意識流的作品反而更適合改編成電影,只要抓住了《悟空傳》的精神內核,再賦予自己內心對西遊故事的理解,是可以進行大膽的再創作的。於是,他邀請《悟空傳》小說原作者今何在同他一起完成這部電影的改編劇本,以期在不失原著內涵的情況下,創造出新的熱血故事。

讓特效展示中國的創意,讓美術表現時代的細節

出生於70年代的郭子健坦言自己受動漫文化影響很深,從小就愛看諸如奧特曼,假面騎士之類的超級英雄故事,對他來說,最大的夢想之一就是拍一部屬於自己的超級英雄電影。

超級英雄這一類型電影是國內導演很少涉獵的,一是因為投資大,風險成本高;二來對於特效的要求很高,需要比較過硬的技術支持,不過這並沒有難倒郭子健。

「我們做特效,不在於花多少的錢,用多少的團隊,來實現一個很炫、很宏大的畫面,而是我們如何把一些屬於我們中國人的創意放在裡面。」郭子健說,「在這部《悟空傳》里沒有一頭怪獸,也就意味著沒有一個要花很多錢做的超級怪物,但是觀眾能看到一些非常出奇的創意,其實我覺得特效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你有沒有把這個特效跟人物、跟劇情,跟整個故事的創意配合。」

為什麼金箍棒叫做定海神針?郭子健從這個問題出發,一點一點建立了金箍棒的特效設計的創意,「如果能夠在海裡面興風作浪的,真實世界裡肯定是海底裡面的火山。為什麼會有海嘯,為什麼有洪水,就是因為在海底的火山爆發,會讓整個海有波動,所以如果這個定海神針是能夠定住海,又可以讓這個海有波動的話,它就肯定是火山。」於是在《悟空傳》里的金箍棒就有了火山的材質感,在變大的過程里呈現的是火山爆發後熔岩迸射的視覺效果——破壞力的質感異常的逼真。

再比如天庭,在幾乎所有的影視作品裡面,對於天庭的設計大都是模仿古代的朝堂,玉皇大帝也是照著皇帝的冠冕、服裝去設計。《悟空傳》里最燃的部分便是對權威、對命運的反抗,上蒼(電影里代替玉皇大帝的稱呼)就代表了命運的主宰者,代表了不顧生命自由意志的絕對權威,那怎樣才能讓上蒼的形象躍然於銀幕上呢?

郭子健的創意就是讓觀眾「看不到(天庭)最上面的一個人」。他說,這一想法是來自於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裡面的那句『Bigbrother is watching you』(老大哥在看著你),「他永遠不會跟你對話,你也不知道他的勢力有多大,更不知道究竟有沒有這個人。」這才是絕對權威,才是主宰者。

明明是可以讓想像力自由馳騁的魔幻片,但郭子健卻頗為較真地讓該片在美術細節上落地為「歷史片」,有跡可循、有據可查。

郭子健告訴壹娛觀察,在經典《西遊記》小說里,唐僧師徒四人取西經的時候對應的朝代是唐朝,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有五百年,而《悟空傳》描寫的是他鬧天宮之前三百年的故事,如此向前追溯「時代背景」,那就該是漢朝。因此,電影里的服裝、器物在美術設計上就參考了漢朝的風尚。

除此之外,影片里天兵天將的形象設計也是在細節處頗為有真章。乍一看,外形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著名的「星戰」黑武士,但他們臉上的面具細看的話會發現其實是佛家寺廟裡金剛羅漢的造型。郭子健告訴壹娛觀察,這源自於他的童年回憶,兒時的他進寺廟看到這些金剛羅漢就會覺得佛像很恐怖,於是這次就把兒時的夢魘加入到了電影里,「他們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台詞,但是你會聽到一些低沉的念經聲音,似佛咒,又似呼吸。」儘管觀眾或許很難注意到這些細節,但郭子健很在意自己在創作上必須的講究。

「我來過,我戰鬥過,我不在乎結局。」

《悟空傳》小說里有不少很燃的台詞,「老子的名字是孫悟空」就是其中一句。在早前片方釋出的預告片里,彭于晏就是用這句台詞做了亮相,也點燃了《悟空傳》粉絲的熱情。但圍繞這句台詞,有不少人的評價是,彭于晏的台灣口音普通話「讓人齣戲」。

對此,郭子健並不迴避。他說,堅持讓演員用原聲,而不是配音是他電影的一貫做法。「你們真的可以接受一個說很標準普通話然後一點台腔都沒有的彭于晏嗎?」他認為,如果採用配音,那才是真正的「令人齣戲」,況且彭于晏已經相當儘力,「他一直在糾正普通話發音,三四個月之間來回北京十多次,一點臉色都沒給我。」郭子健說,彭于晏在《翻滾吧!阿信》里學體操,在《激戰》里學拳擊,在《破風》學自行車,這一次他最大的努力就是在改善他的普通話上面,「如果這樣努力都改變不了偏見,我只可以說事情就是這樣,我已經儘力了,彭于晏也已經儘力了,也許往上調的空間肯定會有,但是到現在我覺得是完美的。」

《悟空傳》已經於13日上映,對於一部由IP改編的西遊題材大片來說,面對原著廣泛的粉絲,褒貶不一自是當然,郭子健也深知面對這麼宏大的原著故事,在改編和創作上難免缺失和遺憾,但有一點他是非常自信的——他為這部內地的超級英雄電影注入的原著精神、注入的創新視效。

「至於電影最終票房表現是怎麼樣,我控制不了,我從來都只可以從自己可以控制的方向裡面工作。如果有壓力的話應該是我對不對得起觀眾,對不對得起我自己製作這個電影的心。」就像《悟空傳》里另一句被奉為經典的台詞,「我來過,我戰鬥過,我不在乎結局。」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請聯繫:壹娛觀察(個人微信ID:yiyuguancha6)

壹娛觀察(公眾號ID:yiyuguancha)想做中國電影產業和泛娛樂產業的望遠鏡和聲吶。


推薦閱讀:

彭于晏女朋友是誰!?目測是他經紀人安妮?
被彭于晏翻牌什麼感受?
可不可以分享彭于晏ins照片?
如何評價電影《湄公河行動》的第二種結局?
那麼多人喜歡彭于晏 我現在知道原因了

TAG:悟空传电影 | 彭于晏 | 孙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