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丨當裝備越來越多時,我們該如何輕裝上陣?

在剛過去的5月,K天王(Kilian Jornet)在一周之內連登兩次珠峰,一次26小時,一次17小時,為自己的「生命巔峰」計劃划上了圓滿的句號。下圖為此次K天王公布在網站上的速登珠峰的個人裝備,和去年相比,去掉了滑雪板。

K天王速攀珠峰的裝備 來自:summitsofmylife

且不說高手對於裝備的嚴苛要求,就總體而言,戶外裝備的輕量化是大勢所趨,相同功能下,能少些負擔,又有誰不樂意呢?隨著戶外經驗的累積,裝備也隨之增加,甚至到了家裡都放不下的程度,我們總是嫌棄柜子太小,與此同時,社會上又出現了一種「斷舍離」的生活態度,那麼在戶外,我們如何「斷舍離」呢?當大家的背包越來越大、越來越重時,我們如何輕裝上路?

張諾婭2017大陸分水嶺裝備,4400公里路程,150天的行李全部背在身上,基重5.6公斤,一次輕量化的典範 來自:zhangnuoya-walk

什麼是輕量化?

輕量化,顧名思義,就是用最輕巧的裝備、更高效的進行戶外活動。將所帶的裝備精簡到最少、最實用,少即是多嘛!隨著科技的發展,要做到這些並不是很難,你可以買最輕量的裝備,你甚至可以DIY滿足自己需要的專屬裝備。

當然,既然是戶外運動,那麼「輕」肯定不是我們追求的第一要素,我們要的是開心和安全。輕可以幫助我們走的更遠,幫助我們更好的享受戶外。滿足基本性能,保障安全是輕量化的前提條件。

山間徒步 來自:greenland

通過提前準備與計劃,我們可以合理的決定自己該帶什麼衣服、該用哪些裝備,該怎麼解決吃喝種類以及多少的問題。輕量化不是越輕越好,而是在保障活動順暢進行的前提下越輕越好。

總體來說,就是通過減少每件裝備的重量,利用一物多用、組裝代替,提前計劃等做到裝備最輕!該帶的一件也不少,不該帶的一件也不多帶!

輕量化的發展

其實,我們曾經「輕量」過。且不說我們的祖先出門打獵、伐木等只攜帶必要裝備,就是初期玩戶外我們也會選擇盡量少的東西,當然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剛開始我們也沒有那種「大包」。

阿巴拉契亞山徑,全長約3489公里,是美國最著名的長距離步道之一,很多人都會選擇走其中的一段或者全段。1955年,67歲的蓋特伍德(Gatewood)老奶奶用最簡單的裝備,扛著麻袋走了三趟。那時候,傳統的製造業甚至都還沒有普及。這位來自美國中西部農民的妻子,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堅持,完成了之前沒有人做過的事,啟發了一場有關輕量化的革命!

蓋特伍德老奶奶扛個麻袋就走完了阿巴拉契亞山徑 來自:wiki

受蓋特伍德老奶奶的影響,1992年,雷賈丁(Ray Jardine)發表了「太平洋山脊徒(PCT)步旅行手冊」,之後雷賈丁又於2000年出版了《Beyond Backpacking》一書,引發了一場關於輕量化的革命。

雷賈丁把他的新的方法稱為新的、簡約的背包方法,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輕量化原則、三大系統以及技術創新。其中提到的系統方法被認為是最重要的貢獻,將系統方法應用於輕量裝備,打包成輕量背包。人們開始對每件裝備稱重,以期減少每一件裝備的重量。不過後來很多人都跳過輕量原則,直接選擇最輕的背包、帳篷和睡袋。

而反觀雷賈丁的的裝備清單,並沒有什麼特別新奇的東西,都是一些我們用的老東西,然後通過DIY,組裝、設計出自己需要的功能。

極簡背包 來自:backpackinglight

大多數早期的長途背包客攜帶輕便背包,直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後期,我們開始看到背包的重量也在增長,有些背包自重就達到3公斤。當然這與背包的功能以及人們娛樂的心態也有一定的關係,帶更多的東西,便能在戶外環境中生活的更像城市裡一樣舒適。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大量的網站和論壇都開始討論輕量化,大家交流經驗,除了購買裝備,還會思考、改進(輕量化)裝備,經常和有著相同理念的陌生人一起徒步上千公里。大家甚至為輕量化、超輕化等定出了參考指標,比如傳統的徒步愛好者通常背包重達9公斤,輕量化徒步者背包在5.4公斤到9公斤之間,而超輕長途旅行的人背包可能在3公斤到5公斤之間。

輕量化愛好者出門前都會對背包稱重 來自:jimdo

隨著市場的需求,出現了一些專門生產輕量化裝備的公司,在商業的推動下,一些輕量化的新材料也先後出現,比如粗苯纖維(Cuben Fiber)、大力馬等材料,現在輕量背包客也越來越多,他們總會想辦法使得自己的背包輕點、再輕點,而當同是輕量化愛好者在一起的時候,他們便會比較誰的背包更輕。

跑步輕量化

當下最流行的運動是什麼?無疑是跑步!馬拉松的報名基本都是滿額狀態,身邊的朋友也經常「約跑」。在跑步成為流行的時候,跑步的輕量化如何體現呢?

極簡跑步,五指鞋,「T恤+短褲」,甚至可以脫掉T恤 來自:triathlons

在日常跑步或者馬拉松跑道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T恤+短褲」 「Bra+短褲」這樣的組合,近年來流行赤腳跑,所以也可以看到很多人連鞋都不穿。所以這一塊輕量化的餘地也就是幾十克的餘量了,我們現在要說的主要是越野跑裝備輕量化,FKT、速攀等的輕量化。

小明,輕量化越野跑者,常玩FKT和速攀,在英國湖區BGR玩FKT,背包重量在3公斤左右,全部裝進16L的背包;速攀哈巴,24小時,從北京到登頂哈巴。在速攀哈巴的一天時間裡,他的所有裝備控制在5公斤內,全都塞進了30L的背包。

速攀哈巴,背包30L,裝備控制在5公斤內 來自:小明

在還沒有開始跑步的時候,小明主要是在登山,登山除了忍受高反的折磨外,還有漫長的路途,這時候,一件輕薄而又不失專業的裝備對小明來講尤為重要。後來轉為跑步,小明發現,輕量化的裝備除了讓自己更放鬆,更爽之外,還可以更快,取得更好的成績,由於不需要背負太多東西,所以他在山裡比以前更加自由歡快

小明在哈巴雪山 來自:小明

小明講到,在很多越野跑賽事中,都把衝鋒衣作為強制裝備,那麼這時候選擇怎樣的衝鋒衣便有了講究。當越野跑精英大神們在把賽事成績和記錄以「秒」為單位推進時,他們對裝備的要求也就以「克」為單位精減。當登山出鏡率很高的始祖鳥Alpha SV款也有490克重量(M碼)的時候,於是超輕衝鋒衣登場了。

首先是Marmot precip的衝鋒衣做到了370克的重量,然後OR把超輕衝鋒衣控制在了250克以內,緊接著Salomon把超輕衝鋒衣做到了200克以內,英國品牌貝豪斯(Berghaus)的Vapourlight Hyper Smock 2則做到了75克的重量,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超輕衝鋒衣比半個饅頭還輕!裝進兜里比拳頭還小!更有甚者,在日本的一家店裡出現了65克的衝鋒衣,你確定這是衝鋒衣?是!這是衝鋒衣!

貝豪斯超輕衝鋒衣,只有75g 來自:wiggle

是不是每個越野跑者都適合超輕衝鋒衣?當然不是!這個與自身的經驗和實力有關,超輕化並不適合所有人。超輕衝鋒衣之所以能輕,是因為它犧牲掉了部分防水功能,如果你是在9到10個小時完賽百公里的高手,自然沒什麼影響,但是如果你是30小時完賽百公里的,那麼一件沒那麼輕量,但是防水指數更高、更舒適的衝鋒衣反而會更好一些。

在說到輕量化裝備對生活帶來的影響時,小明講到,輕量化是一個思維習慣,在平時選裝備時他就比較較真,經常挑那些最輕量級別的裝備,比如前段時間去英國湖區FKT時,為了達到飲食的輕量化,為了燒熱水,他拋棄了傳統的爐頭套鍋,使用了發熱包,重量只有60克,費用只要10元!

把冷水倒入山之廚袋子,然後封口,把山之廚和發熱包同時放進鋁箔袋子,倒入少許自來水,封好鋁箔袋,5分鐘後,加熱成功! 來自:小明

裝備輕量化

在輕量化的進程中,裝備輕量化佔了很大的比重,隨著輕量化材料的普及,各種裝備也越來越輕。

張東,優極創始人之一,2002年開始騎車,2011年轉到跑步,曾經在330KM巨人之旅脛骨骨膜炎導致小腿骨折,在八百流沙賽事毫無退路的鹽鹼地深夜獨行,曾獨自一人2天內穿越鰲太,2017年6月組隊6人速穿鰲太。

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用跑步的方式來熟悉地形 來自:張東

在玩自行車的時候,張東見證了自行車車架從鋼結構到鋁合金,再從鈦合金到碳纖維這樣越來越輕的演變,有些公路車的車架可以做到500克左右。他知道,跑步領域必然也會這樣,越來越輕。創立優極後,張東一直想著怎麼在不影響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更輕。

粗苯纖維(Cuben Fiber)是目前輕量化產品比較青睞的材質,張東很早就在關注這種材料,現在也在嘗試進行一定的批量生產。粗苯剛開始是作為競賽帆船的船帆,有著很明顯的優缺點:極致輕量、超高強度、防水,但因無紡結構沒有機理,耐用度稍差,加之成本高,造價高,加工難度大,批量生產難度大。

用粗苯纖維做成的上衣,超輕,防水 來自:backpackinglight

由於張東自己就是資深玩家,他把對輕量化的理解融入到產品的設計開發過程中,從七八種材料中按照輕量化的思路進行組合和取捨,設計成輕量化的產品。

6月11號,張東隊伍完成了一次鰲太的FKT穿越,從塘口村出發到大爺海,登頂拔仙台,最後於太白山景區天下索道站結束,全程67公里,累計爬升4800米,平均海拔3000+,總共用時三天兩晚,凈時間30小時10分(從塘口村出發到文公廟分段掐表時間,掃除紮營時間)。

鰲太FKT線路 來自:磨房

在此次FKT穿越中,雖然只有6個人,但是他們對產品的輕量化要求也是極為看重,提前3個月便開始準備,出發前半個月開了碰頭會,進行路線、軌跡、地形、距離、爬升、水源、自導航等內容的集中培訓,並探討出發的行程和注意事項。出發之前對各自的強制裝備進行了互相報備和檢查。

出發前6個人的裝備都做了檢查和確認 來自:張東

張東說,以後輕量化會成為專業運動選擇的指標之一,此次鰲太FKT穿越過後,他意識到他們輕量化的空間還很大,有很多需要改進、優化的空間。他將帶領優極UG團隊,推進FKT和融合速攀的越野跑活動的進程,倡導更多的越野跑愛好者使用自補給、自導航的方式完成中國經典線路的穿越,探求和追尋更為極限的越野跑精神。同時發起了「FKT穿越」聯盟,邀請更多的夥伴參與到FKT的推廣中,同時推動輕量化裝備的升級

出發前6人在村口合影 來自:張東

FKT是英文「Fastest KnownTime」的首字母縮寫,代表已知最快時間。這種說法誕生於登山、徒步和越野跑三項運動交叉之處。按照原則,無論是成熟著名的徒步路線,還是無人知曉的荒山野嶺,只要規定出起點和終點,在一段時間內完成兩點之間的穿越,相較於完成同樣路線穿越的人,如果你耗費時間最短,便可以被稱為創造FKT紀錄。但通常情況下,能夠被大家普遍認可的FKT紀錄,還是要在成熟徒步路線或者知名的山峰攀登路線上。

彩雲指南:輕量化是一個系統工程

輕量化就是裝備最輕?NO!輕量化更多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不是裝備的簡單疊加,它是一個系統工程獨立自主、滿足核心需求是輕量化的前提。

彩雲指南,大學老師,因為對戶外探險和裝備的喜歡,為了有更多的假期,他選擇了老師這份職業。每到假期,他就會出沒於滇西北和川西等等偏遠山區。因為經常和朋友們分享各種徒步及探險經歷,被大家戲稱為老濕。

彩雲指南

當美國的長距離徒步興起,當阿式登山開始盛行,輕量化的理論便開始傳播。2004年的時候,彩雲指南開始接觸到輕量化,他講到輕量化是從實踐中提煉,又反饋到實踐中的理論。除了周末短線外,彩雲指南每年會有4次左右的長距離徒步(純徒步1周以上),在徒步中檢驗、完善自己的輕量化裝備和理論,從輕量化到超輕量化。

彩雲指南在輕量化徒步中 來自:彩雲指南

隨著玩的越來越深入,很多需要的東西市面上都買不到,彩雲指南便根據自己的了解DIY,比如下面這款45L的背包,沒有背負,用Dyneema面料,強度大,且輕量,完全能滿足他的需求。不過對於他來講,這就是一個口袋,用來收納東西而已。

彩雲指南DIY的背包 來自:彩雲指南

策略高於技巧,技巧高於裝備!到後來,彩雲指南並不會把裝備看的多麼重要,那只是普通的東西而已,畢竟裝備層面的問題可以靠別的來彌補。2006年,他和一個藏族朋友轉梅里雪山的時候,那位藏族朋友背著個化肥袋子就走完了全程,彷彿當年蓋特伍茲奶奶麻袋走完AT全程的一幕就發生在他當前。這件事對他觸動挺大,如果不是輕量化的裝備,那麼將很難完成。

輕量化是一個很個人的東西,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輕量化裝備。彩雲指南並不建議新人一次性輕量到底,因為很多東西都需要經驗的累加,只有經過「短途練兵」+「長途檢驗」,才能對輕量化思想有更深刻的認識。

彩雲指南的帳篷是沒有底布的 來自:彩雲指南

如何才能輕量化?彩雲指南講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比如每次出行都會對裝備稱重,做表格統計和分析,精確到克。經過大量的學習和經驗累積,你便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這樣才能帶更少的東西,當對裝備了解後,便會知道如何使用多功能裝備,如何用更輕的裝備,當裝備不足以滿足需要時,你還可以動手DIY改造。

談起輕量化,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為「輕量化=燒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盡然,比如當足夠輕量的時候,可以用麻袋代替背包,用速食麵叉子代替勺子。這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你可以選擇購買昂貴的輕量化裝備,也可以找到更便宜的替代品。而很多時候,你可能壓根就不需要那些東西。

冰川徒步 來自:彩雲指南

對於輕量化,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討論~

編輯:阿爾法

本文首發於 微信公眾號 戶外探險outdoor

擴展閱讀:

15條徒步鞋穿著保養常識及徒步小技巧 - 知乎專欄

不要踩繩子,踩繩子罰做50個俯卧撐! - 知乎專欄

山野錦囊丨當我在談論急救包的時候,我在談論什麼 - 知乎專欄

------------------------------------

知乎專欄:走向山野 - 知乎專欄,從這裡連接山野。


推薦閱讀:

連載6 | 700公里的日夜:這一路,是相遇(下)
心觀西藏——一次作死後的感悟
世紀營家:傳統文化是把營地教育進行本土化的靈魂

TAG:户外运动 | 户外 | 徒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