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樓市迎來終極必殺技!房子真的會降嗎?

樓市稍有風吹草動都會牽動億萬買房人的心,7月7日,上海、深圳樓市再次爆出大消息!

兩大一線城市同日宣布大幅增加住宅土地供應,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主要舉措:

1、上海:在「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上海新增住房比「十二五」增加60%左右,住房用地預計供應5500公頃,新增住房大約為170萬套。

在新增的這170萬套房中:商品住房約45萬套,以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為主;租賃住房約70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約55萬套。

2、深圳:2017年深圳新建商品住房由原來的4.3萬套增加到8萬套,增幅將近1倍。安排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用地65公頃,計劃安排建設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5萬套、約277萬平方米,套數建設指標較去年同期增長25%。

如果把時間往前移,還可以看到北京樓市也有類似舉動:

3、北京:4月7日,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北京計劃今後五年供應住宅用地6000公頃,保障150萬套住房建設需求。

三地政策具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增加住宅土地供應,一線城市房價之所以會上漲,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住宅用地緊缺,住房供不應求,增加供應可以緩解燃眉之急。

1、我們都知道房價漲不漲,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以前(2016年10月-至今)樓市主要是政策調控,不斷加碼的限購、限貸、限價、限售政策,輔之以金融手段(限制房企再融資、信託地產、切斷理財資金進入樓市),短期讓樓市迅速降溫。

來自偉業我愛我家集團的數據,上半年,北京二手住宅的網簽總量環比去年下半年減少了36%,考慮到限價令下新房價格已經失真,現在二手房價格仍然是客觀反應樓市真面目的,可見政策的效果非常明顯。

2、然而正如小白此前說過的,限購新政後有35.62%的買房用戶延緩買房進程,28.22%的用戶表示暫時觀望,如果不輔之中長期政策,單純依靠行政化實際上是為未來房價上漲播下種子。

增加一線城市的土地供應,可以消化購房需求上升帶來的房價上漲壓力,但迫於一線城市控制城市規模,土地供應尤其是住宅用地增幅有限。現在大幅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可以理解為降房價的玩法由政策調控向市場調節轉變,樓市調控迎來2.0版

考慮到北上深樓市總市值在全國樓市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所以三地的樓市「新玩法」在全國具有非常大的指示意義。

那麼問題來了,房價真的會降嗎?

我們還是以上海為例:

1、在「十三五」期間上海將新增住房大約為170萬套,按照目前三口之家的現狀,這170萬套大約可以滿足540萬人的住房需求。

2、從官方公布的人口來看,2014年上海的總人口開始出現拐點,走下降趨勢。

也就是說人口數據無誤的情況下,170萬套的供給是能夠滿足上海人住房需求的,甚至供大於求,理論上未來房價會下跌!

不過如果你僅僅從這一角度看那就錯了,裡面有一些細節你需要注意到,在新增的170萬套房中有70萬套是租賃住房,剩下的才是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真正能夠上市交易的房子已經打了折扣。

其次從人口角度上,2013年上海的小學生人數是79.25萬,2015年是79.87萬,人數是增加的,相比官方統計的總人口,以數人頭為統計的小學生人數更為準確,可見上海的人口增加或是被低估的。

再者,計劃不等於實際完成,以北京為例2016年住宅用地供應計劃是1200公頃,實際上只完成了469公頃,完成度僅有39%。

未來上海的供應用地完成度到底是多少,那要看它的房價走勢,如果房價環比上漲,那可能會增加土地供應。但如果消化周期(待售面積除以銷售面積)過快那麼可能還會減少土地增應,住建部要求的主要指標如下:

對消化周期在36個月以上的,應停止供地;36-18個月的,要減少供地;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奏。

可見本次北上海提出的大幅增加土地供應是調控房價的重要一環,中央對這次房地產調控是認真的,房價進入調整甚至下跌已經是必然。至於調整時間有多久,那取決於經濟,如果經濟下行壓力大,那麼政策可能會有一定的鬆動,供地量不可能大幅增加。

未來的房價將會在經濟波動中徘徊,不過即使是徘徊,未來的房價都不可能出現大漲,因為貨幣周期、調控周期、經濟周期都不允許,這種勢頭至少會持續到2019年底。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veekn365),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推薦閱讀:

樓市瘋了
如何看待有一套房可以少奮鬥十年?錯!少奮鬥103年啊!!?
分析香港樓市(9):八萬五與孫九招│脫苦海

TAG:楼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