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顧問是科學家
編者按:
一個好的理財師就像王品牛排的服務員,在點餐前會詳細詢問客戶的需求,幾分熟,需要哪個部位的牛肉,要什麼醬,配空心粉還是麵條,需要搭配哪種紅酒,雞蛋需要翻嗎等等。對於,客戶的回答,還會進行預警和提示。
文 | 楊超
看膩了小鮮肉,總會翻出卓別林的《摩登時代》重溫一下,工業革命的催化劑來自「科學管理」,縱使時間已跨越百年,工業4.0早已落地生根,但工業化的精髓依然是來自這位叫泰勒的老人,理財師同樣是科學工作者。
未來世界只有兩種公司:一種幫您節省時間,一種幫您消磨時間。最近火熱的王者榮耀屬於後者,而方興未艾的理財顧問行業屬於前者。
節省時間,這件事可以用兩個維度來衡量,
第一:更快。高鐵、飛船、無人駕駛替代馬車。第二:用金錢換取更快的生活。開汽車取代自己步行、下餐館取代自己烹飪、雇保姆取代自己打掃。
而理財顧問在這兩個維度都可以盡情發揮,收集金融資訊,提供投資建議、構建投資模型,幫客戶真正實現「工資滿足生活,投資滿足消費」。
但事與願違,中國理財行業短短十多年的發展史,規模向百萬億進軍,理財行業卻背上了沉重的枷鎖——理財師的建議讓我虧損了!
最近,筆者接到幾位客戶的問詢,問題的焦點都集中在去年熱賣的定增產品。
2016年可謂史上的定增之年,你可能不知道TFboys,但你肯定聽過定增理財,以定增王——財通基金為例,2016年共成立3隻定增基金,募集規模共計124.34億元,同時該公司2016年凈利潤增加了64.26%。
當時定增產品的賣點有三:打折買股票、好公司才能定增、定增潛在收益大!誰也沒想到,2017風雲突變,截止5月份,近七成定增產品虧損,更為嚴重的情況是大部分產品可能會延期。
對比當時產品推廣期間的說辭,客戶有巨大的心理落差。這樣的一幕幕的場景,曾經上演,也還會一直上演。理財顧問真正的價值?我想是理財顧問面對虧損客戶後,一遍遍捫心自問的所在。讓我們用真實的科學數據說話!
參考國外成熟理財市場的相關數據,我們選取兩個樣本進行比較:一類是有理財顧問的客戶,一類是沒有理財顧問的客戶。
最終的結論是:國外的理財顧問每年向客戶收取0.5%-1%諮詢費用(按資產規模),採用這種模式的優秀理財顧問每年能夠創造高於市場2%-3%的回報。
在高度競合的資本市場,要戰勝指數非常困難,在這點上,理財顧問並不比基金經理做的更好。
但眾說周知,投資者熱衷追漲殺跌,導致投資者的凈回報往往低於基金的實際表現,一個極端的例子2000-2009年,表現最好的公募基金十年的年化回報18.2%,但這段時間投資者平均回報為-10%,太多數人高點買入,低點賣出,一個優秀的理財顧問能夠幫助客戶避免這種行為的偏差,創造價值。
某機構2016年的調查研究顯示,優秀的理財師可以為客戶每年帶來3%的回報,其中1.5%來自對行為偏差的糾正。0-0.1%來自退出策略,0-0.75%來自節稅,配置再平衡貢獻了0.35%。
所以,一名優秀的理財師,能為客戶做的不是一個產品的得失,而是在風暴來臨前,能做好預警和準備,並做好長期投資和資產配置。
所以,一個好的理財師就像王品牛排的服務員,在點餐前會詳細詢問客戶的需求,幾分熟,需要哪個部位的牛肉,要什麼醬,配空心粉還是麵條,需要搭配哪種紅酒,雞蛋需要翻嗎等等。
對於,客戶的回答,還會進行預警和提示。如果您要吃三分熟的牛排,可能會有很多血絲,不知道你要不要嘗試下五分?口感會更好。
正如被那款定增產品搞得焦頭爛額的理財顧問,如果時光能夠倒流,在銷售的產品的時候,其實可以花三分鐘,做好三件事情:
一、最壞情景假設:可能虧損本金,尤其遇到政策風險。
二、資產配置建議:根據你的風險測評,我建議您這款產品的配置比例不超過您家庭可投資資產的30%,多的200萬,建議您購買我們公司的固收產品。
三、長期配置建議:您的這部分資金的用途是獲得短期的高收益還是為以後退休打算?有沒有留下足夠的家庭應急資金?這部分資產畢竟要鎖定兩年的時間。如果,做了這些,今天面對這些虧損的定增客戶,將會十分的從容。
理財顧問是科學家,你要帶客戶穿越08年金融危機,15年股災,17年減持新政......獲得高於市場的超額收益!
本文由 楊超 原創於所有理財師都關注的微信公眾號:「麥策家」
原文鏈接:理財顧問是科學家
推薦閱讀:
※從研究員到獨立理財師,她活的比樊勝美更美
※人人都說要做「有用之人」,但我用10年證明「無用」也是一種歸宿
※整「死」理財師操作指南
※金鑽理財師要說件嚴肅的事
※中資美元債的波動是泡沫還是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