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最冷僻的知識,浪漫地說給你聽 | 軟科普計劃 Vol.1

自「100 張書籤計劃」結束之後,我又默默開啟了新項目。其實一開始自己也說不清主題和線索是什麼,只是盲目追隨內心的興趣。

原來書籤計劃的重點在「畫」上,大面積漸暈的色彩,矢量插畫的太陽、森林山丘或人,加上觸動人心的句子,每張書籤大約要花費 2~4 個小時的時間。

新計劃的重點則在「文字」,直到第 10 張完成後背後銜接的主線才隱隱而出——

想把最冷僻的知識,浪漫地說給你聽。

沒有刁鑽尖銳的公式或專有名詞,從泛泛無邊的真相中挑選出與你看似完全無關、又緊緊相連的一些,再用誰都聽得懂的語言去描述。

就… 就起名字為「軟科普計劃」好啦。

↑ 軟科普計劃 No.1

五千萬年聽起來並不算久得離譜,不知道這會否讓你恐慌;漂浮的構造板塊移動速度大約是每年 4 厘米,但對於這個數字你又有什麼概念呢?知道它大約相當於你指甲隱秘生長的速度,整個感覺會有趣得多

大多數人對宇宙間的神奇事物具有本能的好奇心,喜歡看未解之謎,感興趣金字塔和百慕大三角,對於玄妙的量子能點評幾句,也時常舉例薛定諤的貓。

但大多數人到底對現代科學了解多少?他們想探究事實的真相,可好奇心在真正的科學未達到面前時就已經消失殆盡了。

↑ 軟科普計劃 No.2

我曾為仙女座星系 M31 寫過一篇文章《一片終將與我們相遇的小雲》,它是一座看起來就像是銀河系本身的島宇宙,250 萬光年的距離,有人類的進化史那樣長

我始終認為,科學也是一種信仰。總要有人寫詩唱曲,把教義中最美的部分鋪展開,執著地去傳教。

對於這個世界,你認為你了解的已經足夠多了嗎?你上一次翻開課外書,自學與工作課業無關的知識,又是什麼時候?

↑ 軟科普計劃 No.3

我們似乎對已經擁有的一切,感到稀鬆尋常,但其實光是對於「我們為何存在於此」的哲學問題,就值得對著星空痛飲,沉思好幾個晚上

↑ 軟科普計劃 No.4

哪怕是身邊最尋常的一切,都有神秘的來源:曾經為了定下一套共有的長度單位,百年來人們想盡了辦法。

他們嘗試推行過「英尺」(似乎來源於某位皇室成員的腳板長度,但已不可考)和「英畝」(一頭牛一天能犁完的土地面積),都因為定義太模糊而不成功。

到了 18 世紀,法國開始推行「米」這個度量單位,其基礎長度為極點到赤道距離的千萬分之一,或者說地球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不幸的是,地球並不光滑,也不是個完美的球體,這個定義仍不精準。最後,他們將「一米」定義為某根鉑銥合金棒上兩條刻度之間的距離(放棄客觀了,很任性)。

科學家們仍然熱切地想從大自然中找到絕對公平的基礎長度。1960 年的國際計量大會(真的有這種會)上決定,以氪 86 原子輻射出的特定橙紅光波長為基礎來定義米。但這太 geek 了吧!根本聽不懂!不夠自然!

最終,1983 年,人類總算從全宇宙最公正的自然元素「光」身上達成共識,確定了真正的「一米」:光在真空中行進 1/299792458 秒的距離。是的,這又涉及到了「秒」的定義,以後還會另外詳加描述。

從人類的科技樹開始生長已過去數千年,可僅僅在距今 34 年前,我們才總算精確、穩固地定下了全人類文明通用的基礎長度。自此,我們的房屋面積、身高甚至咖啡杯的尺寸都在用光速來衡量,這也算是件非常酷的事了吧。

↑ 軟科普計劃 No.5

↑ 軟科普計劃 No.8

↑ 軟科普計劃 No.6

這一張書籤,是在嘗試「用宇宙的方式說情話」:排除掉有毒的氣體環境,滾燙的地面和險象迭生的地質變化,40 億年前那場持續了百萬年的大雨是個理想化的浪漫存在

有些真相會讓人感到遺憾。

但同時也會讓你看清,在極度大的地方(比如宇宙)和極度小的地方(比如分子)里,世界的運行規則將完全超出你的理解與想像。

↑ 軟科普計劃 No.7

在現實世界裡,你們牽手時會有溫暖的甜蜜。

但在微觀世界中,隨著他/她的手向你的手靠近,你皮膚里的分子會綳得緊緊的,彼此擠在一起,共同努力推開步步逼近的另一隻手——你以為你的手是個堅實、完整的固體,其實,你體驗到的一切都是電磁力的相互作用。

原子的尺寸大約是零點幾納米,最小的原子(比如氫和氧)直徑都在 100 皮米(1 米的一萬億分之一)左右,這個尺度也被稱為「埃」,它的符號很漂亮,寫作 ?。

原子與原子並不接觸,只是由電磁力束縛在一起。所以哪怕握得再緊的手,之間也至少隔著 1 埃的距離。

有點讓人憂鬱。

↑ 軟科普計劃 No.9

如果你失去了身體內所有 DNA,你的體重會在一瞬間減少 150g——這少掉的一點點質量,也許才是地球生命真正的宿主

換一個角度去理解世界,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牛頓的時代,刀就是刀,蘋果就是蘋果,時空是萬事萬物的絕對標準;而到了愛因斯坦的時代,敢於挑戰「真實」的人們開始思考:物體也許不是存在於一個固定的空間中,而是物體之間的關係定義了空間本身。

於是到今天,我們的所有測量均離不開一個基本問題:尺寸決定於空間。我們永遠無法得知一個物體固有的、絕對的尺寸,而只能得到它相對於其他物體的參數。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世界,我們花了百年好不容易得到的「米」的定義,又狹隘了。

(攤手,反正我們只是由 DNA 操控的繁衍工具而已)

↑ 軟科普計劃 No.10

殖民火星非常重要,這不僅僅體現在我們能夠成功實現異星基地、為地球生命做備份,還標誌著「地球人類」將成為一個新的宇宙種族:知道如何向新行星擴張以及將它們地球化,這將賦予我們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能,使人類這個種族長久不衰

這些就是「軟科普計劃」的前 10 張,希望每一張都能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思考。

跟以前一樣,高清無水印的原圖,你可以在網站 morning.rocks 里下載到;這個新系列也將以 100 張為目標繼續下去,會不斷切換角度、文字方式和感覺,讓「有趣而無用」的知識更多地傳播出去。

謝謝一直陪伴我的你們,可以留言給我訴說你的看法(比如「字體還是原來的好看啊!」「我不要看科普,我要看書籤」…),但是我是不會聽的?? (傲嬌臉)。

我只是在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而已啊~

「有時候人們會說,科學家不懂浪漫,他們的尋根究底破壞了世界的美麗與神秘。」

卡爾·薩根說起這件事,然後接著說:

「但是... 多了解一點真相,並不會讓落日減少浪漫一點啊。」

* * *

願你熱愛未知,比如宇宙和清晨

MorningRocks | 一個小眾,安靜,展示未知之美的線上雜誌

推薦閱讀:

比圓更圓—視覺感知在UI中的應用
[中文]iOS7人機界面指南-UI基礎[轉]
廢土生存手冊-讓你活下去的最後保護
佐藤大開掛的人生,Nendo是如何成為日本設計界的當紅炸子雞

TAG:设计 | 科普 | 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