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試茶筆記(001-005)

一直堅持不下來記日記,於是在幾個月前強迫自己把每天和的茶寫下來,這樣可以順便寫寫這一天都幹了啥。堅持到現在發現茶倒是基本每天都在記,日記還是基本沒怎麼動筆。好吧,總比沒有的好,找個地方把這些零散的記錄整理出來,於是有了這個專欄。

來日本之後國內的茶補給就很難跟得上,只好在這邊挑些適口的煎茶當口糧。從最開始的「大廠」(京都老鋪以一保堂中村上林等等)挑貴的開喝,始終沒太找到感覺。煎茶用蒸汽殺青,強調滋味,香氣普遍弱;主流觀點強調鮮味(即所謂UMAMI),強調外形如松針。追求Umami的結果就是大量使用肥料,不管化學肥料還是有機肥,過度的鮮味都讓茶離自然的風土越來越遠;而強調外觀不僅要重揉捻,導致第一泡就基本把茶味消耗殆盡,而且為了外觀好看會把茶的梗莖都去掉,只留葉片,本就不足的香氣更單薄的可憐。

開始學習日本茶專業指導員資格之後跟一些茶商和制茶師也交流過,發現和我有同樣不滿的人不在少數,特別是年輕的制茶師放棄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農村接班種茶後,越來越關注讓茶園回歸自然,遠離農藥、肥料、過度的剪枝。同時在製法上學習台灣烏龍、大吉嶺及斯里蘭卡紅茶,讓相對單調日本茶變得不那麼無趣了。

【001】

類型:綠茶-蒸青煎茶

品種:奧綠(Okumidori)

產地:日本-鹿兒島

茶園:多個小型茶園(非單一茶園)

年份:2008

品評筆記

投茶量:5g/150ml

水:Asahi富士山天然水

茶器:寶瓶

水溫:75攝氏度

沖泡時間:60秒

香氣:青草,蛋白,微奶香

湯質:滑順,入口苦味較重,收斂性強

備註:第一次喝陳放10年的煎茶。在鹿兒島倉庫4度恆溫密封存放。這款Vintage煎茶各方面表現均衡,但並沒有體現出陳放的明顯變化。二泡後用冰塊浸出口感出色,可嘗試用60-65度低溫沖泡。

【002】

類型:後加工茶-焙茶

品種:Yabukita

產地:日本-靜岡-藤枝

茶園:Nakamura有機茶園

年份:2016

品評筆記

投茶量:7g/180ml

水:Asahi富士山天然水

茶器:蓋碗

水溫:100攝氏度

沖泡時間:60秒

香氣:熟麥香,煙熏,焦糖,火香

湯質:飽滿,中度澀,微收斂性

備註:Nakamura是靜岡藤枝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茶園,目前已轉為有機栽培。這款焙茶出品乾淨,有焦糖香氣,表現中等偏上。

【003】

類型:紅茶-大吉嶺

品種:中國種/阿薩姆種

產地:印度-大吉嶺

茶園:Makaibari有機茶園

年份:2016 春摘

品評筆記

投茶量:5g/180ml

水:自來水

茶器:蓋碗

水溫:85攝氏度

沖泡時間:50秒(第二泡:5秒/第三泡:15秒)

香氣:芒果,花香

湯質:飽滿,中高度澀,微收斂性

備註:Makaibari是大吉嶺著名有機茶園之一。這款16年的春摘經過一年的陳放依然花香強勁,無明顯口感變化。大吉嶺春摘內含物質豐富,個人偏好用功夫茶泡法(投茶量大快出湯),可沖泡4-5次。

大吉嶺今年的社會局勢貌似非常不穩定,有在大吉嶺收茶的台灣朋友說茶園的正常運作都已暫停,夏摘恐怕也要受影響。越學習越深知好茶來之不易,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的。

【004】

類型:綠茶-蒸青煎茶

品種:在來種

產地:日本-奈良

茶園:Tsukigase茶園

年份:2017

品評筆記

投茶量:4.2g/180ml

水:森のだより

茶器:蓋碗

水溫:85攝氏度

沖泡時間:30秒

香氣:青草,花香

湯質:飽滿,平衡,無苦澀

備註:潛力很高的一款有機栽培煎茶。在來種即未經人工培育的品種,可以理解為中國種的後代。刻意保留了茶莖使花香明顯高於普通煎茶。後續可嘗試90度以上高溫沖泡和冷泡。

【005】

類型:綠茶-蒸青煎茶

品種:在來種

產地:日本-岐阜

茶園:春日在來茶園

年份:2017

品評筆記

投茶量:4g/180ml

水:自然水

茶器:急須

水溫:80攝氏度

沖泡時間:60秒

香氣:花香,青草,蛋白

湯質:飽滿,平衡,無苦澀

備註:產自岐阜縣春日地區的有機茶園。在來種內含物質較豐富,揉捻較輕不易苦澀。香氣與之前試茶時相比偏弱,後續可嘗試85度沖泡。


推薦閱讀:

一部讓你愛護牙齒的動畫
拋開京都奈良,走進日本北陸的秘境
海帶就是昆布?他們算海鮮嗎?不用糾結,好吃最重要
饅頭 | 此身雖異性長存,一味中國食品在日本的七百年
「鐵臂阿童木」機器人ATOM即將誕生!親手組裝模式

TAG: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