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碎片化閱讀帶給我們的傷害

原文鏈接:碎片化閱讀帶給我們的傷害

選擇決定命運,認知決定選擇

學習拓寬視野,視野影響認知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終身學習的能力,跨界學習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學習

期待有朝一日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

從此走向人生巔峰當上CEO迎娶白富美

終身學習沒錯,但是

碎片化閱讀 ≠ 終身學習

自打互聯網誕生以來

網民深受其害,遠比益處更多

因為商人是逐利的

他們玩了命的研究人性之弱點

只為榨乾我們剩餘的時間和金錢

自從微信公眾號誕生以來

出現了一種可以稱之為「娛樂知識」的新內容

它們不像書本知識長篇大論

它們像電視劇,像相聲,看起來身心愉悅又能量滿滿

依我看,它們還不如電視劇有品格

電視劇娛樂便娛樂了,它們娛樂大眾的同時還讓觀眾誤以為自己在學習

這是「皇帝的新裝」式欺騙

可氣的是,有時候人家沒標榜自己是自宗

觀眾卻以為自己真的在愛智求真

沒見過功夫,看見個跑江湖的

就以為是少林高僧來了

真學習

學習是更新自己,刪舊補新

少不了下一番苦功夫

所有利用人性的弱點

向讀者兜售「娛樂知識」的商家都值得質疑

那些所謂的「知識」和江湖雜耍到底有多少重疊

碎片化閱讀的四樁罪

我們且看一下,碎片化閱讀「娛樂知識」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危害

1)把我們當巨嬰餵養

所有媒體平台,只要在生產「娛樂知識」

它們就不可能提供完整的、系統的、有深度的知識。

傳播越廣、越快的內容越是沒有營養

你們從papi醬、咪蒙那裡學到什麼專業技能了?

專業性知識怎麼可能像病毒一樣一日千里

如果是這樣的話,學校的存在還有什麼邏輯

這些媒體平台給我們看的內容都是淺顯易懂的

不需要費什麼腦筋的

就像腦殘電視劇一樣,只為了打發時光放鬆身心

所謂利用碎片化時間學到了知識云云

只不過是哄小孩子下藥的方糖

久而久之,我們喪失了獨立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終身學習的能力不假

但學習的本質是思考,沒有思考的囫圇吞棗叫學習嗎?

2)長期吃麻辣燙,五味令人口爽

看弱智讀物時間長了,就像看電視劇一樣

情不自禁的用上了1.5倍速、2倍速

對內容也會挑剔起來,那些平談如水像課本的內容,就是不受寵

那些標題拉風奪人眼球的文章才願意勞駕點開

沒有人可以胡吃海塞就能保持良好身材

良好的形象背後,必是飲食的節制和汗水的揮灑

天天吃麻辣燙的人,吃什麼都是一個味

那些咪蒙、Papi醬流傳的文章、視頻就像是麻辣燙

只要辣就行,觀眾喜歡

我不信百年之後,它們還不煙消雲煙

3)越來越糾結,越來越抑鬱

任何一句讓我們醍醐灌頂的道理

都有其適用的範圍和成立的先訣條件

你覺得它好,是因為以你的常識層為基礎

與它所提供的邏輯構成了一個美點

是美點的力量在作用你

這和垃圾電視劇感動小女生落淚沒有本質區別

(關於美點,查看藝術論基本原理淺說)

明白了這樣的一個道理,就像看懂了電視劇的一個場景

並不能幫助你過好自己的生活

明白了一堆道理也沒用

何況這些看似正確的邏輯有時又是矛盾的

今天有人叫」你往東「

明天他又建議「你往西」

久而久之,你變得抑鬱,變得糾結

你有沒有想過,是垃圾看太多的緣故

很少有人能從碎片化的知識中獲取成長

就像沒有人能通過看腦殘電視劇就寫出武俠小說一樣

這些「娛樂知識」帶給你的內耗衝突,遠大於其正面作用

你越是把它們當回事,越容易深受其害

4)做事情不專註,注意力渙散,拖延症越來越嚴重

諸葛亮有一句名言,非寧靜無以致遠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的心不靜,就無法想得遠、看得遠

那些圍棋、象棋高手都是冷靜的面容

一個像小丑跳脫的人,如何能思得深遠

去超市買個菜,也要打開音頻軟體聽個書

15分鐘的事拖到30分鐘完成

路邊等個人,也要刷刷朋友圈,結果錯過了班車

上班寫方案,一會兒看看手機,一會兒刷刷微博

學習無處不在絕不錯過任何精彩

半天過去了,再發個朋友圈抱怨一下

拖延的習慣,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嗎

身體是一個機器,你在用碎片化學習的惡習培養另一個惡習

碎片化閱讀的價值在於快速獲取自己需要的資訊

這與職業也有關係

只有在自己建立了完備的知識框架之後,

閱讀資訊才有取捨判斷的根據

否則眉毛鬍子一起抓,不知道要學什麼

看的越多只是徒增消化的負擔

如何改正

已經有不少人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所以有朋友限制自己打開微信的次數和時間

有人甚至關閉了朋友圈

回恢正常無非就二點:

1)減少無效的碎片化閱讀

2)正確認識自己,有目的地打造知識系統

1)建立正確認知,正確的認知自己

碎片化閱讀只是為了獲取資訊

作為已有知識體系的補充,並不能代替知識系統本身

正確的、全面的、客觀的認知自己

明白自己喜歡什麼,要什麼,要建立怎樣的知識系統

2)減少刺激來源,閱讀對自己有價值的書單

資訊App是吞噬你時間的黑洞

知而小的內容,吸引你打開打開,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關閉所有的App通知

從來不看朋友圈

卸載快手、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等

不能關閉的流氓軟體,卸載!例如QQ瀏覽器

在指定時間打開微信,回復好友消息

好的書,細讀、反覆閱讀

每天安排2個小時讀書,拔掉網線

學習某方面的知識,要跟在這方面修行的人學習

就像學習武術,就要到少林寺去學

跟跑江湖賣狗皮膏藥的能學到什麼

不要永遠做一個只喜歡看熱鬧的小孩子

3)有意進行時間管理,使用鬧鐘,把自己的時間當成別人的時間來管理

做事情,先列計劃

計劃開始執行時,給自己訂個鬧鐘

把自己的時間,當成下屬的時間安排

學會復盤自己的計劃和執行狀況

建立起對時間的敬畏

例如昨天你寫一篇公眾號推文,用了3個小時

今天給自己安排工作時,就不要強迫自己1個小時完成推文

把自己當成一個客觀的人看待,使用唯物辯證法,基於數據說話

以上

一個人如何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這是很困難的。

有人說,我喜歡吃,我喜歡啪啪,等等,這些是慾望。是你的身體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在基因的驅動下發生的原始行為。吃飽了飯,再山珍海味的東西也味同嚼蠟。慾望是可以暫時滿足的。

能讓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許是藝術中的一項。是跳舞,還是書法。當行動結束的時候,感覺到的是累,並不是滿足。

慾望能得一時滿足,抱負永遠無法滿足。

所謂修行,就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堅定不移圍繞它建立知識系統。

歡迎參與藝術論共創,戳此查看藝術論基本原理淺說,或在「藝述思維」回復「藝術」。

歡迎投稿,請發送至liyi@rixingyike.com


推薦閱讀:

敦珠仁波切:禪修憶持本尊和勝義的最殊勝竅訣
當修行、工作、夢想有衝突時候,該如何對待?
言語是指令
學佛之後 生活好了不少 心理問題也解開了不少 佛菩薩的慈悲也有所感觸 現在卻有些迷茫?
功德是否可以進行多次迴向?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