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萃取理論和你有個毛線關係?
金杯萃取,索性正確的TDS和濃度範圍究竟和你有個毛線關係???
好不好喝難道不是你說了算嗎?還需要設備的數值來告知?
總會有人問我,多少克的份,沖泡了多少的咖啡液,很多時候都會遺忘問問我是磨了多細的粉,多高的水溫,多少TDS的水,多少時間的沖泡.
也總有人在很多場合一看到人家的沖煮咖比,馬上「義正凜然」的呵斥: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可他往往不知這個數值從何而來,也不知美國和歐洲不同(原SCAA,SCAE ;已合併SCA),更有如北歐挪威NCA的不同數值.
洛克哈特博士最初統計出這份數值結果本就是美國人的數據且是大部分人喜好的濃度結果,你說你瞎湊什麼熱鬧?
金杯萃取的理論上的美味不見得真是你手中這杯的意義.
因為水溫而影響了水帶走咖啡物質的萃取能力,但如果用過TDS設備的人就知曉,咖啡液的溫度不會變化TDS值. 可任何正常人的舌頭都能嘗出90度咖啡液和22度咖啡液的口感差別吧?
且很多人入門不久一直抓著TDS不放,卻往往不知此數值的含義. 通俗的講,你去測水的TDS, 那麼此數值表現的是除了H2O以外的「雜質」總合.
那麼你在做手沖咖啡,如果磨粉的機器不到位導致細粉率極其高,而因為你手衝力道和均勻度的不足導致好的咖啡物質沒有萃取到咖啡液中,咖啡細份的過萃雜質卻進入了咖啡液中補充了TDS數值. 那這達標的數據又有何意義?
咖啡好不好喝,肯定是喝了作數; 咖啡烘焙的豆子深淺度和手沖的手法影響到了咖啡口感這是我在意的點。
烘焙的咖啡豆磨成粉,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就如同一個個蜂巢或似蟲洞;咖啡物質的萃取就是讓水分子通過內含成分的帶離能力;這是手沖能力高低的本質真諦.
且很多人一直推崇著日本人的手藝人精神,導致對於其他的咖啡方式一概排斥;他們看不上愛樂壓、看不上聰明杯、或者是法壓壺等.殊不知比如愛樂壓因為有壓力所以能萃取出用普通V60濾紙方式獲取不到的咖啡脂質成分. 比如聰明杯方式的科學能保障千百杯咖啡成品的質量輸出.
好了,我的外賣披薩到了,不寫了推薦文章給大家.
雖未覺得handground家的手搖磨豆機好用,但這一系列文章還是推崇不已.
參考資料: An Intuitive Guide To Coffee Solubles, Extraction And TDS
推薦閱讀:
※咖啡拉花的原理是什麼?奶泡機的原理又是什麼?自己製作奶泡機的可能性大嗎?
※躲進高樓成一統 | ART 咖啡館
※老克勒記憶中的上海咖啡
※紀錄片:去泰北咖啡產地叢林里玩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