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機,有沒有一條路叫「一加」?| 新商業100人
「只要一加活下來,就能證明自己的能力,」2018年會不會是一加的春天?
採訪:李洋、方園婧
「新商業100人」是36氪品牌全面向新商業升級而製作的一個欄目。中國的商業新革命,發端於1980年,但在過去的10年,信息革命取得的成果是最為驚人的。放眼,人類歷史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此刻,信息與數據正在以指數形式增長。沒有任何公司將免於這場巨變。36氪將持續關注那些推動中國商業創新的人,並樂於傳播他們的思考和經驗。
-------------------------------------------
我們想從劉作虎那裡知道的事情很多。任何一個喊著「擁抱改變」的人想從一個堅持「不變」的人那裡知道的,自2014年小米模式攀上頂峰以來——手機產業如今已經大變樣——那些我們想知道的一切:
經歷了2008年蘋果的「攪局」,如今手機產業又回到成熟局面、開始像汽車產業一樣拼規模,小公司還有機會嗎?「小而美」要不要、以及何時跨越從小眾到大眾的鴻溝?人人都知道海外市場利潤頗豐,但怎麼破?經歷一場從團隊到產品的巨變之下,劉作虎怎麼帶隊挺過來的?在一個劇烈變化的競爭環境里這樣「不合時宜」,他和一加的自信到底從何而來?
安靜了近一年多的劉作虎回來了,跟隨他一起回來的還有一加手機5。
在劉作虎和一加默不作聲的這一年中,中國的手機產業發生了很多妥協和變化:
「為理想而戰」的小公司鎚子遭遇了生死劫,從堅持高端旗艦逐步嘗試中低端的大眾主流市場;黃章回歸魅族打造新的旗艦機,想重新帶魅族回到當年的榮耀;小米開了第一百家線下店,但店裡賣的卻不僅僅是手機,還有來自生態鏈上的各種智能硬體產品;華為開始為利潤著急,衝擊北美高端市場成為了今年的重頭戲之一……
但一加好像還是最初的節奏。2015年,2代遇到滑鐵盧之後,它關閉了線下的45家門店,砍掉一加X的產品線,重返一年只發布一款中高端旗艦的策略。
即便如此,這家擁有600多人的小眾手機品牌卻開始賺錢了。劉作虎拒絕透露具體的盈利數字,但表示現階段的一加手機「活得非常健康」。
他似乎鐵了心要讓一加繼續在這個浮躁的智能手機行業中成為異類:一個「小而美」的手機公司。他不是不關心銷量——畢竟500萬出貨是讓人活得舒服的一個節點,而1000萬則將有質的改變——但他覺得那是一個結果;他表現得不太在意其他手機廠商今年發了幾款新手機;他每天在一加的產品中心大樓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夜裡12點才離開;談到帶團隊,他第一反應是價值觀。
不止一個手機廠商說過,2017年會是艱苦的一年,大批智能手機廠商將死掉。
劉作虎也這麼認為。「只要一加活下來,就能證明自己的能力,」他說,「2018年會是我們的春天。」
別人都在談眼下的一年、三年時,他給自己的期限是,堅持專註產品五年、十年,「如果我的想法是正確的,五年以後一加會很牛」。五年,小米從默默無聞變成了中國出貨量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五年,曾經的中華酷聯除了華為外,都逐步退出了手機市場的舞台。
這個市場留給一加的空間有多大?
36Kr與一加CEO劉作虎的談話(經過36Kr編輯整理):
從波峰到低谷,是一堂課
36Kr:小公司一加有一個堪稱完美的開端,2014年1代推出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衛報》這些國際大媒體對它不吝讚美之詞,唯恐錯過一匹黑馬。那是不是你個人最得意的一年?
劉作虎:開局的確挺順,是沒想到的——很多人會覺得我們PR做得好,但實際上我們全球PR就一個人,連郵件都沒有時間回。
人在順境,肯定是開心的。但是我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也不是很得意。其實最開始我們備了二十萬——那個時候有幾個同行也是做了新品牌,一款機器賣一兩萬台,幾千台很正常,聽的越多自己越沒有信心,趕緊減到五萬台。後來一發布發現反響還挺好的,趕緊加了一百萬,過了一個月發現不對啊,又趕緊減到七十萬,當時每天都這個狀態。
36Kr:最後總共賣多少?
劉作虎:賣了可能超過一百五十萬台。
36Kr:那時候團隊膨脹了嗎?
劉作虎:主要是心理上的膨脹,一下子就對一些東西缺少了敬畏之心。
那一年,我們覺得自己很牛,幾乎整個團隊都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好像海外媒體評價你很好,你就真的覺得自己很好了。2015年年初的時候,有很多老外跑過來主動要加入,不要薪水,只要基本的生活保證就可以了。
最後導致的是,對人的把關上面出了問題。看到(這群人)背景好像很牛,簡歷牛,又不要錢,就招了,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對我們的價值觀很理解。
人的合適性比合格性更重要。
36Kr:緊接著2015年,一加所發生的事情也是你始料未及的,但完全朝著相反的方向?
劉作虎:2015年是我收穫最大的一年。
當你突然很火的時候,會被這些虛名影響。那時候沒有堅守住。營銷團隊覺得自己最牛,不需要考慮產品;研發團隊也覺得自己最牛,甚至覺得自己通過研發就可以解決很多晶元上本來就存在的問題。
36Kr:為什麼那麼著急發布?
劉作虎:(為了趕新機發布會)那個時候發現已經沒招了,想換系統來不及,原來我們以為拼一拼,後來發布了以後發現還是不行。
36Kr:為什麼不繼續用原來的CyanogenMod系統(簡稱CM)?
劉作虎:其實我們一開始就和別的手機廠商不一樣。中國很多廠商總是先做ROM搞用戶,再去做手機。但是做好ROM也得一兩年時間,而等到那時候你研發出來的ROM可能已經在行業裡面沒有競爭力了。那時候很多互聯網品牌手機的硬體都做得不行,而做硬體是我的優勢,想著再找一個最牛的系統商合作。這讓1代產品成功了。
和CM那邊的合作,一直沒有找到好的方式。一加1發布以後發現,有些軟體維護問題如果用第三方的ROM很痛苦,要通過第三方合同協議去溝通。這個效率太低了,他們在美國,我們在中國,一個問題溝通下來都得個把月,用戶抱怨很多。
36Kr:後來有了自己的系統以後,一加2讓你滿意嗎?
劉作虎:我肯定不滿意。系統和產品後來的口碑,包括出貨量都不盡如人意。
36Kr:你當時痛苦嗎?
劉作虎:心理落差還挺大的。15年下半年我開始反思一些問題。有一天開車回家的時候,突然想通了:把產品做好,其他什麼都不是問題。那一刻起才不焦慮了。
CEO只需要抓兩件事
36Kr:那年你們同時幹了不少事:發了兩部手機、兩個系統、一個耳機,在線下開了45家體驗店,這都是2015年做的嗎?
劉作虎:對。
36Kr:可是2016年,整個手機產業都開始拼線下了,而你卻把45家線下店全砍了。
劉作虎:那段時期認真思考了什麼是本質,決定回歸初心,以產品為中心、專註。包括這個線上線下問題。什麼叫本質問題?我們做任何事情,要想對用戶有沒有價值。我們定位的是一群對科技感興趣、有生活品質的年輕人,這些人很自信,不需要去線下摸到手機才買,相信口碑傳播。線下需要店面、需要營業員,都要加到成本里去,我就沒辦法做到最優配置。如果說今天線下很火,我去追線下,明天線上很火追線上,如果老是跟著追永遠追不上,一定會死掉。對我們來說,活下去最重要。這也證明是對的——去年3代手機發布,又把2015年初的幾億虧損給補回去了,而且還有不錯的利潤。
36Kr:可是線上成本也變高了,因為流量貴了。
劉作虎:(提升銷量)單純靠買流量的確是貴的。各行業不一樣,賣鞋子、服裝,物流成本很高,退貨率很高,線上成本也是很高的。對我們來說退貨率很低,維修率很低,主要通過口碑傳播,不需要買什麼流量。刷屏式的廣告,堅決不做。還有一個策略是只跟一個平台合作,比如國內只跟京東合作,印度跟亞馬遜合作——3代在印度賣的不錯。因為跟一個平台合作能夠爭取好的推廣策略。
36Kr:渡過難關還用了什麼辦法?
劉作虎:那個時候我最焦慮的不是業績的問題,是團隊的問題。看著整個團隊烏煙瘴氣的,非常焦慮。後來,讓該走的走了,開始講企業文化了,跟他們樹立價值觀,講本分。
36Kr:你通過什麼手段去樹立企業文化?
劉作虎:講案例,研討。我們今年已經做了兩次高管的研討會。本分的第一條就是在面臨壓力和誘惑的時候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面臨壓力和誘惑的時候,堅持做自己的事情。作為一個CEO來講,其實他只要抓好兩件事情:一個是產品,一個是企業文化。如果你把這兩件事情抓好了,其他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OPPO到底什麼關係?
36Kr:你對眼下OPPO的成功怎麼看?它每年賺100多個億,你羨慕它現在的這種狀態嗎?
劉作虎:我發自骨子裡替他們感到高興,但是倒不是羨慕。
36Kr:為什麼?對OPPO這種營銷方式怎麼看?
劉作虎:這個適合他們,不適合我們,那個要你足夠大的投入,並且你要有足夠大的購買渠道,你說OPPO投這麼多廣告,讓天下人都知道了,但是(假如換成我們)到線下摸不到,只能到一個京東去買,那你的錢不是打水漂了嘛。
36Kr:有人認為這是不可持續的,你怎麼看?
劉作虎:很多人覺得它是一個營銷公司,其實這是一個最大的誤解,其實OPPO本質是一個產品公司,這跟陳總(陳明永)有很大關係。我很多東西以前是受陳總啟發,一加的企業價值觀也跟OPPO一樣:本分。
36Kr:所以OPPO跟一加的關係是什麼?OPPO相當於你們的大股東?
劉作虎:OPPO的資本方和我們大部分是重疊的,早期錢也是從他們那來。
我們這個團隊的模式比較獨特,這個跟以前OV的方式是一樣的。公司掙到錢,從利潤的一部分轉化成股票。相比一上來就給個人很多期權和股份的公司,我們這個機制比較健康、長久。
36Kr:這像是激勵職業經理人的一個做法。
劉作虎:這個事業有沒有意義,那才是你的激勵的東西。你說你今天百分之百投入,我再給你翻一倍工資,你會百分之一百二投入嗎?那不可能吧。
36Kr:這是你們一直追求利潤和穩健的主要原因。
劉作虎:對。
可以小而美,但有個前提
36Kr:OPPO的製造工藝和供應鏈從你們品牌出生開始就是一種競爭優勢。
劉作虎:這的確是我們的競爭優勢。現在對於小公司來說機會幾乎為零。三年前,還是有機會的,那個時候小米能出來是一個奇蹟,一些供應商願意給小品牌支持,通過這兩三年下來大家都變得很現實,小品牌想拿到好的資源基本不可能。
36Kr:董事會的投資人會給你們特別大的壓力嗎?
劉作虎:董事會通常開十分鐘就結束了,他們從來不會問我今天賣多少台,更關心海外市場怎麼做等大方向的問題,到年終開董事會時看掙多少錢。也不干涉我的決策。
36Kr:所以你們也不會啟動下一輪融資?也不燒錢去做大規模的擴張?
劉作虎:不需要。我現在就想把產品做好,這太爽了。
36Kr:那你現在為衝刺第一個500萬設定了什麼目標嗎?
劉作虎:沒有。
36Kr:為什麼?
劉作虎:我跟團隊講說我們不追求銷量,那只是結果,不是目標,根本是抓產品。線上賣個三百萬台已經是一個很牛B的事情,你要知道有些明星產品也就是幾百萬台,但是你想它是多大體量,多大渠道,多大成本。早年免費送手機的都有,而我只要保證每賣一台都賺錢。
36Kr:你會一直這麼小而美下去嗎?
劉作虎:我覺得小而美挺好的。但是我也不排斥做到幾千萬台,順其自然,像我們堅持五年十年也是有可能的。
36Kr:這個產業瞬息萬變,你的自信來自哪?
劉作虎:其實我擔心的不是變化,我更擔心是我們哪天不堅持了。只要你活著,接下來機會太大了。我們定位的3000元手機檔幾乎是空白,在這個價位很少有出色的競爭對手。即便是線上,這個人群也挺大的,每年1億台規模。只要今年穩住,2018年就是我們的春天,現在這個結果已經跟我預想路徑基本一致。我看了一下整個手機行業,能夠在活下去的也沒幾家了,很多死掉了。
36Kr:現在各家產品在設計和工藝上都提高了,你覺得未來的挑戰是什麼?
劉作虎:還是產品。其他的我一點都不擔心。
36Kr:聽你說了這麼多,好像都是做好產品就行了,有點萬變不離其宗的意思?
劉作虎:其實這裡面有前提的,節奏感的把握很重要。做好產品、本分的價值觀這些就好似道的層面,但是你也要講究術和策略的,好比我們剛出來時候選擇先做硬體不做軟體,16年初堅決砍掉X的產品線,全公司投入到一款產品的研發推廣中,這些其實都是有判斷和節奏的。
推薦閱讀:
※《你的名字。》中數碼產品的三兩事(手機篇)
※2017年智能手機電池技術四大突破
※扒一扒:8大手機品牌現狀,可謂是舉步維艱!
※差點「沒了命」的鎚子靠M1扳回一局,接下來該怎麼走?
※華為等五大品牌搶佔76%市場 8848、美圖、YOTA憑啥在夾縫中生存
TAG:一加科技OnePlus | 互联网 | 智能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