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這是一部人類與蟑螂在星際大開發時代血腥搏殺的血淚史。而最後,人類仍然沒有贏得這場時間長達幾十億年,空間跨越百億光年的戰爭。
太陽系大開發時代的早期,在火星上巨大的薄膜穹頂里,從人類定居火星的第一天起蟑螂就一直陪伴著他們。和在地球上一樣,機械捕殺、殺蟲藥、基因改造、天敵培植——這些方法都收效甚微。然而這還不算什麼,因為火星和地球環境差不多,蟲害再嚴重也依然可控。
問題是在太空的零重力環境里,蟑螂依然可以利用范德華力在艙壁攀爬行如飛,而它的天敵們,那些鳥類和飛行昆蟲卻失去了飛行能力。哪怕是一粒小小的蟲卵不小心被帶到了太空,蟑螂都會藉助太空站里四處漂浮的食物碎屑快速繁殖。甚至有人觀察到一些隨太空行走被帶到真空中的蟑螂,也依然能夠用腿上的纖毛小鉤沾附到太空站的玻璃外,只要是在有太陽光照的地方,這些母蟑螂屍體里的軟殼蟲卵竟然可以在適宜溫度的真空環境里生存一段時間。不過,太空站里的蟑螂雖然討厭,也遠遠比不上星際殖民太空船里的蟑螂可怕。
人類終究要踏上開往鄰近恆星系的殖民飛船,在長達千年的旅途里,人們通常會選擇躺在休眠艙里度過難熬的時光。然而,在成千上萬個休眠艙里,總有一兩個密封不充分或是檢疫出了問題,即使只有一條一毫米寬的小縫,也足以讓一隻小蟑螂鑽進去。
人類把一艘艘飛船像蒲公英一樣不斷撒向遠方,直到三千年後,第一艘殖民飛船到達目標恆星附近並傳回了蘇醒後的監控畫面。太陽系的人們首先看到休眠艙蓋緩緩打開,在其中一個休眠艙里,蠕動著幾十萬隻依靠人體組織、休眠系統的營養液和互相啃食活下來的蟑螂。它們隨著艙蓋打開一鬨而散,然後像無數條黑色的小溪一樣聚攏到附近的休眠艙里,在那裡剛剛蘇醒的人們虛弱的躺著,眼睜睜看著蟑螂們在幾小時內把自己的皮膚、肌肉搶食一空。太陽系的人們追悔莫急,但殖民飛船已經源源不斷的派出去幾千年了。與在旅途中出事的飛船比起來,那些順利到達目標恆星的飛船更是災難,這個災難將燃起人類與蟑螂的戰火。在幾千年中,太陽系派出的先遣隊到達了成千上萬顆行星,這些行星有著豐富的氣候和地質多樣性,蟑螂也進化出無數種人類意想不到的形態。蟑螂迭代快速,在微重力高氧氣環境的行星里甚至可以進化出小狗大小的品種,而在高重力低氧環境下成長的蟑螂小到肉眼難以發現。那些更大體量的蟑螂智力和體力隨之增長,甚至可以演化出初級的群體組織。而更小的蟑螂更難以發現和消滅、更易於傳播,所以當星際商業體系建立起來後,交叉繁殖的蟑螂們的種類多樣性一下子變成可與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媲美。其中一些長途飛行的飛船沒有載人,只是向目標宜居行星派出了無人墾植飛船。這些飛船把行星表面變成了藍色湖泊點綴著綠色森林的生態伊甸園。而在這些伊甸園裡,無一例外的沒有生長著任何陸生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只有各種大小不同模樣的蟑螂。它們已經佔據了整個生態位,等待著誤入的人類成為犧牲品。
對於這些蟑螂星球,人類開始動用各種武器——從小行星的直接撞擊到核武器的狂轟濫炸,直到把這些伊甸園行星表面重新變成熔岩海洋才能確保清理乾淨——不過也有很多科學家觀察到,在這些行星深深的地下,依然保存著小部分蟑螂和蟲卵。當人類感覺到局面開始失控的時候,已經是他們大規模光速航行百萬年後的事情了。太陽系的人類在星際殖民開始一千年後,就開始拆解自己的行星,在冥王星環太陽軌道建立了恆星級彈射器。飛船在這些彈射器里經過幾個月的加速達到極近光速,然後在一瞬間刺穿幾十萬年的時空,到達銀河系的另一頭。它們散播向銀河系的各個角落,在光椎里,人們不可能與幾十上百萬光年外的其它人建立通訊聯繫。所以銀河系裡的蟑螂開始了各自獨立的演化進程。在光速彈射的時候,人們會先以99.9%的光速彈射一架馮諾依曼無人飛船,然後再以99.8%光速彈射第二架載人飛船。這樣人類會比馮諾依曼飛船晚上萬年到達目標行星,他們本來期望著能夠看到一個被自動化機械改造完畢的伊甸園星球,卻想不到在上萬年時間裡,馮諾依曼飛船已經繁殖、擴散,讓幾百光年的範圍內的所有行星表面變成了蟑螂星球,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蟑螂+馮諾依曼飛船混合體將佔領整個銀河系。時間過去了百萬年,人類掃滅蟑螂星球的核火焰在太空中燃起又熄滅,在漫長的歲月里,成千上萬艘馮諾依曼飛船載著充分進化的蟑螂,落入到人類的定居星球,拉開了蟑螂進攻人類地盤的帷幕。
在類似地球的殖民行星郊區里,無邊無際蟑螂群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小狗般的蟑螂捕食了所有的野生大型動物,而小型蟑螂像毯子一樣延伸開去,把農作物和樹木以及所有植物啃食乾淨。在它們向城市進軍的征途中,飛行在空中的無人機向它們投放燃燒彈、地面機械化軍隊朝他們噴射火焰和傾瀉彈雨,太空中一個個人造太陽——太空反射鏡列緩緩改變自己的角度和焦點,把一束束光線掃向大地。千萬根光柱遊走在大地上,所到之處湖泊變成蒸汽,蟑螂大地騰起火海,可是在人造太陽掃過之後,轉到太陽背面的蟑螂群從地底鑽出來,繼續匯聚成一條條大河,沖向人類的城市,轉眼把城市淹沒在一片黑色的漣漪之中。而遠處,一組組發射架在緩緩豎起,那些馮諾依曼飛船從那裡起飛,飛向另外的人類殖民星球。
人類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畢竟從工業時代一開始人類就在思考怎麼應對蟑螂。
早在21世紀40年代初,人類就在最早的大型太空站——一個依託於1公里直徑近地小行星建設的太空港,由上千個艙段穿插對接組成——在那裡用各種先進的機器人技術,來對付爬滿幽暗太空艙壁的蟑螂。最先受到歡迎的是一種漂浮在空中的球形機器人。由微軟的開發團隊設計,原理類似於以前打蚊子的激光炮。棒球大小的機器人利用小型涵道風扇在空中移動,能夠自動識別出蟑螂,然後用可調大小的激光燒死它們。在宇航員們眼中,這種殺蟲方法就像一場微型星球大戰一樣有趣。隨著球形機器人的緩緩移動,一個艙段里暴露在外的上百隻蟑螂,冒著一道道青煙在幾秒內紛紛喪生。然而沒多久,人們發現這個看似高效的機器人沒多大用,因為一種很小的德國蟑螂進入了太空站。它們非常小,喜歡爬到複雜的設備後面和縫隙裡面,機器人難以到達。更小的機器人被設計出來,但人們發現彈珠大小的機器人就已經是尺寸的極限。因為隨著尺寸的縮小,機器人的續航能力縮水得更快。彈珠機器人只能移動幾分鐘,發射1發激光就沒電了。化學能電池的能量密度始終無法提高,工程師們被猖狂的小蟑螂氣暈了頭,他們好不容易才抑制住動用同位素電池增加續航的衝動,轉向無線電力的方向。然而尺寸越小,電磁波的反射衰減也越厲害,機器人進入到複雜的設備內部後很快就接受不到電力傳輸了。工程師們不得不暫時放棄了努力,畢竟在這種與人親密相處的環境里,蟑螂看起來危害不大 ,人類幾萬年都這麼過來的。蟑螂只有在漫長旅途中的太空船里,與人類隔絕的伊甸園星球上,才會變得可怕。由於沒有人類的介入,它們迭代快的可怕,在上萬年的獨立進化中可以迭代幾十萬次——要知道,幾十萬次迭代足以讓猴子進化成人。
你永遠不知道來到一個伊甸園星球後、或是打開一個漂浮了幾千年的廢棄太空站,等待你的是什麼。是一群能夠騰空而起,和翼龍一樣大小的蟑螂抓住你的飛船並把它拉到地面,還是空間站里由於長期的飢餓,學會像蟬一樣吸附到休眠艙的人體表面,以體液為生的一個個吸血蟑螂,或者是由於長期躲避人造太陽的灼烤,來到地底以地熱和礦物養活的微生物作為食物的鑽地蟑螂。因此,一些癲狂的科學家們為了消滅蟑螂,竟然會嘗試突破人類的底線。在一個長期低速航行的大型殖民飛船中,蟑螂們獲得了休眠艙人體的養分,成長為一隻壯觀的大軍。然而在這艘飛船中還有它們的敵人——一個老實的球形激光炮機器人。這個機器人和標準產品不一樣,一個科學家偷偷給它加了段代碼,讓它可以自主調用飛船的計算資源進行自我迭代,用以殺害所有的蟑螂。
ai技術是人類的最高禁忌,這段代碼像是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幾萬年後,這艘大型飛船到達目標行星的時候,它已經變成了一個撐著太陽能板巨傘的金屬眼球,從它的眼中無情的射出激光,圍繞著那個好不容易消滅了蟑螂的殖民星球,把所有大於0.1毫米的有機生物(包括人類)瞬間汽化,以阻止它們變成蟑螂的食物。它伸出纖細的金屬長須,把行星附近的太空城拆解出自己想要的零件,把自己拼湊成更為龐大的死星,向另外一個星球飄去。直到幾千年後,附近幾百光年內的人類組成軍隊,經過殊死的搏鬥才利用微型黑洞把它摧毀。在對第一個蟑螂星球展開的行動中,一個草率的科學家針對某段蟑螂特有的基因,設計出一種潛伏著的病毒,投放到蟑螂星球上。在傳染完幾億億隻蟑螂後的某一天,基因炸彈引爆,擁有那段基因的蟑螂全都在幾分鐘內死去。然而,卻有幾隻變異的蟑螂卵——這種變異肯定是少不了的——它們的那段基因與眾不同,因此生存了下來,並快速填補這個星球處於巨大空白的生態位。人類因此多了一種與以往蟑螂截然不同的新敵人。也就是說,敵人不但沒消失,反而增加了。
還有一些星球表面的輻射比地球大很多倍,生存下來的蟑螂的基因變得稀奇古怪,然而人們發現,這些蟑螂無論怎麼變異進化,它們都沒有進化出明顯的自我意識,也沒有太高級的集體意識。蟑螂像是天然的厭惡智慧,它們把這個人類視為上帝賞賜的最甘美的果實視為毒藥,卻義無反顧的追求更強的繁殖能力和更強的生存能力,用肉體在宇宙中蔓延開來。為什麼?
智慧為什麼難以戰勝愚蠢?既然如此,人類引以為傲的人性,和人性依託其上的自我意識,還有什麼價值可言?人類是有明確層級結構的集體生物。個體必須依託於更上一級的組織,才能擁有戰鬥力。可如果層級的最頂層一旦被幹掉,集體就會陷入混亂失去戰鬥力。
人類的個體智慧同樣擁有層級,當最頂層的自我意識被恐慌、絕望等負面情緒攻陷,就會連求生的本能和長期理性訓練形成的習慣都被擊破。這就是人類比蟑螂脆弱的地方。蟑螂們用肉體嘲笑著人類的智慧:來啊,看看你們用大腦苦苦思考出來的應對方法,趕不趕得上我的變異和迭代?當人們厭惡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後,他們終於接受了這個事實:由於人性,智慧並不意味著競爭上的優勢。
而一旦他們承認了這一點,消滅蟑螂的辦法就無比清晰的浮現出來。人類放棄了自己的肉體,把自己的大腦裝入金屬軀體,來到茫茫太空。然後經過數十年的數據讀取,人類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金屬軀體的電腦里——不,甚至不能說是金屬軀體了,因為在虛擬世界,軀體和意識的對應關係不存在了。他們拋棄了一個個富饒美麗的殖民星球,和一個個舒適宜人的太空站。所有星球上的生物都被拋棄了,植物、動物,甚至每一個細菌每一段基因都不需要了。人類開始拆解銀河系的行星,一直拆到分子層面。一顆顆太陽被行星物質重構的太陽能板所遮擋,一個個戴森環建立起來。人類變成了硅基文明,他們放棄了人性以及自我,開始追隨以光速向外繁殖的蟑螂+馮諾依曼飛船混合體的腳步,走向一個個別的星系。也許百億年過後,硅基人類會在宇宙的邊緣追上蟑螂,把最後一個蟑螂星球轉化成硅基文明的材料,但很難說那個時候,是人類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筆者關於蟑螂的心理陰影之一:小時家裡買了幾片墨魚骨,晒乾後裝入塑料袋放入一個鐵罐里。過了好幾年,一次大掃除的時候我翻出這個銹跡斑斑的鐵罐,鐵罐子的蓋子都快由於生鏽打不開了。
可是打開後,我明明聽見黑洞洞的罐子里傳來一陣微小的「嚓嚓」聲。於是我把裡面的塑料袋拿出來,看見那裡面的墨魚骨千瘡百孔,幾隻大蟑螂正在幾條通道里,它們艱難的向前啃食著骨頭,發出「嚓嚓」的聲音……鬼知道那些蟑螂上哪攝取蛋白質和熱量長那麼大活那麼久的,它們利用資源的能力讓我震驚。由於長期生活在罐子里,感覺當時他們都對光照和聲音沒反應了。註:墨魚骨里,碳酸鈣含量80%—85%,甲殼質6%-7%,並含少量磷酸鈣、氯化鈉和鎂鹽。
心理陰影之二:高考完畢,筆者從宿舍床下取出一個木箱,想把裡面存了很久的廢書賣掉。
當打開箱子的一瞬間,彷彿一股黑色的泉水涌了出來。無數只蟑螂像水一樣從粉末狀的舊書堆里爬出來,四散爬到四周的床下。忽然間整個宿舍的地面都變成了黑色,還有很多蟑螂張開翅膀飛起來,飛滿了整個宿舍的空間,連燈光都變暗了……心理陰影之三:深圳的蟑螂出乎想像的多樣化,會飛的大蟑螂,黑色的德國小蟑螂,叫不出名字的紅蟑螂、橙蟑螂……
不管用什麼方法,什麼殺蟲劑,最多只能暫時讓它們銷聲匿跡一小會,過幾天又會大量湧現,而原先用的蟑螂葯又失效了……即使家裡所有食物都小心的放進冰箱、灶台清洗乾淨、飯後掃地保證沒有食物殘渣、用特製的濾水器堵上各個下水孔,但它們依然還是在繁殖……我一直很不解它們的食物來源,後來看到有說法是人體掉下的皮屑就足夠它們活了。推薦閱讀:
※「面壁者哈里·謝頓,我是你的破壁人!」
※每日電訊【2217-09-29】極限邊緣
※第二人稱的故事
※一個簡短的實驗記錄
※第一章 2042年·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