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 Williams:互聯網世界的《阿甘正傳》
開發了全球最大的博客平台Blogspot,然後把它賣給Google;
聯合創辦了Twitter;
開發Medium項目,如今用戶已經超過6000萬。
沒錯,上面說的都是一個人——Ev Williams的事迹!
安在(ID:AnZer_SH)帶大家一起來探討下這個傳奇人物:Ev Williams——互聯網界的「福雷斯特·甘」
Ev Williams是個典型的「Nerd」(可以理解對學術研究或者其他動腦的領域格外有興趣甚至迷戀的人),就像是互聯網界的「福雷斯特·甘(即阿甘)」。是他參與編寫的軟體,讓我們將博客稱為了博客。他在播客流行起來之前就創建了網路廣播公司。他發送了Twitter歷史上的第75條推文,並隨即參與創建了Twitter公司。而現在,他是Medium公司的創始人兼CEO,這是一個新的在線創作平台,深受體育記者、矽谷高層甚至美國總統的青睞。
儘管擔任5大社交網路平台之一的董事會成員,兼灣區高新技術近二十年來的中流砥柱,Ev Williams的知名度卻遠不如Mark Zuckerberg、Peter Thiel或是某些「Google人士」。也許現在Travis Kalanick(Uber創始人)的名號都比他響。
Williams自身就有技術CEO的氣質。大高個,聲音柔和,帶著大大的白色方框眼鏡——應該是Warby Mugatu旗下的某一款,看起來有些高冷。
Ev Williams眼中的「開放網路」在採訪過程中,Ev Williams對於「開放網路」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開放網路是「理想互聯網」的昵稱——它意味著免費、免審查、擁有獨立的所有權和運營權。在開放網路中,人們可以在自己擁有或租用的伺服器上發布自己的寫作(或音樂、照片、電影等),可以通過自己的個人域名訪問,格式不受任何限制。由於這種網路的網頁使用HTML和CSS格式,意味著任何人都可訪問它,無需特權、付費或申請用戶賬戶。此外,開放網路是自由的,就像語言和意識那樣自由。
這種自由的終極意義就是將網路變成人類曾經創造的最好、最酷的媒體,變成全人類的圖書館。這個網路包含小說、報紙以及科學期刊等。任何人都可以撰文和閱讀。它還可以充當待辦事項列表、日誌、文學作品以及通訊工具,它十分強大,甚至能夠用於終止戰爭。
開放網路與我們現在每天都在使用的網路似乎十分相似,但又十分遙遠。
我們現在的網路,充斥著令人不快的負面新聞、花哨的廣告、冷漠的嘩眾取寵,以及別人家孩子的照片。所有這些通過各種社交網路湧現在我們面前,成功地把互聯網的其它部分和我們隔絕開來。
這些網路的連鎖效應甚至更糟:當我們接觸開放網路時,CookiesCookies(某些網站為辨別用戶身份、進行跟蹤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會監視我們,然後一系列的演算法會利用其收集的瀏覽歷史,決定如何向我們推送廣告。開放網路已經破敗不堪,這還不包括垃圾郵件、騷擾信息、身份盜竊以及網路間諜活動等。
Williams說,「當然,網路依然有很多好東西,包括我們每天閱讀的文章,你們每天撰寫和發布的東西。更棒的是,人們還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創建他們自己的網頁,並且在上面表達自己——而這件事情就是20年前最讓我興奮的想法。我認為這一切應該繼續保持下去。發聲渠道的多元化不應該像舊時代的媒體那樣最終走向統一。但是『分布節點』可能會走向集約。」
「分布節點」是指搜索引擎和各種社交媒體,包括Facebook、Google、Twitter、Snapchat以及眾多消息應用,此外還有Google旗下的YouTube、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WhatsApp以及Messenger等。通過將網頁連接起來,且提供免費的數據託管,這些「分布節點」俘獲了越來越多的用戶。由於它們的內容更為豐富有趣,所以原本習慣訪問個人站點的用戶也開始蜂擁向新的節點。
正如Williams所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社交媒體變得越來越龐大,它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進一步擴張,它們也獲得了最多收益。根據摩根斯坦利的調查數據顯示,2016年初,85%的在線廣告收入流向了Google或者Facebook。這是非常糟糕的現象。」
開放網路所患的「惡疾」並非Williams的一家之言,紐約時報和知名科技專欄作家們也都注意到了。知名博客軟體Drupal和Wordpress的開發者最近也都不約而同提出了對開放網路未來的焦慮。
因為如此多的類似網站都被演算法運營著,他們擔心人類登錄網路時看到一切都已經失控。他們表示,曾經類似復調旋律的博客圈很快將變成批量生產、充斥著殘次品的網路。
這一切都有前車可鑒。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Tim Wu(吳修銘)曾在其《總開關:信息帝國的興衰變遷》(The Master Switch)一書中提到,所有主流電信技術都遵循著相同的發展軌跡:在一段短暫而令人興奮的開放期後,接著就會向壟斷和日益加深的封閉性發展。
Williams引用了Wu的言論稱,「鐵路、電力、電纜以及電話都遵循著這一軌跡,從短暫開放走向封閉和壟斷。無論政府是否出面干涉,它們都會如此發展,因為這是互聯網本身的力量以及經濟規律所決定的。」
Williams及其Medium團隊表示,雖然大家看不出來,但是他們正在抵抗這種融合和壟斷。事實上,他們自己也會整合一些網站,但是在任務達成的那一刻,他們會成為仁慈的、受人愛戴的「獨裁者」。
哈弗大學媒體評論家Josh Benton曾稱Medium為「散文界的YouTube」,某種程度來說還是很貼切的。但是和Williams接觸後,我就越容易聯想到Isaac Asimov的科幻小說《基地》。書中的英雄們企圖在黑暗來臨前,將所有的知識都儲存到銀河系。儘管他們阻止不了黑暗時代的來臨,但是他們希望能夠在那之前壓縮儲存所有的知識。
Williams的雄心也遵循著類似的模式,Medium正試圖在一個單一有序的網站上複製互聯網上過時而又雜亂無序的嘈雜和混亂,他認為這非常重要。
2000年春,設計師、開發員Meg Hourihan在舊金山體驗著這個城市的膨脹等級。世界各地的碼農們正湧入舊金山,從事各種網路開發的工作。Hourihan熱愛網路,也欣喜於看到網路變成一個龐大的公眾事業,但她卻對瘋狂湧入的人群並不感冒。
她表示,「我發現,這裡有很多『網路公司人』和『網路人』。前者為初創企業效力,手持著大量矽谷貨幣,他們手裡有期權,可以從公司上市中獲益。只需要工作4個月,他們就能變得比網路人更富有,但他們沒有個人網站。而『網路人』可以告訴你他們接觸的第一個網站是什麼,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故事、設計以及圖片等融入到網路中。他們創造值得閱讀、觀賞以及欽羨的東西。」
永不言棄的創業決心當時,Hourihan是一家名為Pyra Labs的小型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她的創業夥伴就是Williams,她們都屬於上文提到的「網路人」。
Williams出生於1972年,在內布拉斯加州林肯市郊外的農場長大。他年輕時幾乎不曾遠離過家鄉,他在州內上中學,然後畢業於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但是當預感到互聯網的巨大潛力後,他決定輟學,用父母資助的學費嘗試創業。他創建了出售CD-ROM的公司,裡面有內布拉斯加州剝玉米人隊的信息。他還創建了教人如何聯網的視頻公司。
當時只有24歲的Williams意識到,自己必須離開平淡無奇的生活,去做真正與網路相關的事情。為此,他搬到了加州塞巴斯托波爾,在一家叫做O』Reilly Media的公司上班。這家公司主要出版紙質書籍,如編程手冊、標準指南等,這些書對於20世紀90年代的程序員來說,就像《聖經》一樣重要。
他在這家公司呆了幾年,然後去了舊金山。就是在這裡,他遇見了Hourihan,並在1999年創立了Pyra Labs公司。這家公司最終也未能推出同名辦公協作軟體。但是這套軟體最終成為了Blogger的基礎,它是首款簡單的網路日誌軟體,俘獲了大量用戶。也正是Blogger幫助「blog(博客)」一詞成為流行辭彙。
Williams和Hourihan的創業時機不利,Blogger剛剛成長起來時,就遇上了首次網路泡沫破滅危機。雖然公司的運營成本不高,但隨著風投紛紛破產,沒人能夠繼續資助它。後來,他們甚至發不出工資,無奈只能裁員。2001年1月,Hourihan辭職(後來Hourihan創立了Kinja,高客媒體使用的博客系統。),公司其他人也紛紛離開。
但是Pyra Labs並未就此垮台。Williams通過接受各種小合同來維持公司運作,同時還完成了產品的更新迭代。網路泡沫2年後,他推出了Blogger的付費版本,然後又招募了更多員工。2003年2月,Google正式收購了Pyra Labs。Williams說,「我們當時有100萬註冊用戶,當時感覺這個數量非常龐大。」
這是值得紀念的時刻。Blogger的故事中包含了足以瓦解開放網路的複雜性。對於那些喜歡就開放性問題發表激進評論的人來說,Blogger幾乎主宰了他們的所有空間,包括編程體驗以及書寫博客等。博客圈變得緊密而複雜,有些作者每天可能發布幾十條博文;有些作者的寫作足以引領一切關於政治、文化、音樂的探討。
Blogger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通過一個簡單的操作界面和免費的域名吸引用戶,讓他們可以在這裡開啟自己的媒體時代。這個特性推動了Blogger迅速壯大,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混亂的壟斷年代在Blogger推出早期,增長几乎成為壟斷的代名詞。讓網路的力量覆蓋更多的人群,實際上也同時意味著集約型力量的誕生。這種情形預示了未來的走向。
Williams只在Google呆了6個月,他在2004年秋天離開並創建了早期博客公司Odeo。
2006年初的時候,Odeo有些員工開始擺弄他們開發的新功能軟體。它類似一種數字擴音器:如果你對它發送一條簡訊,它可以將這條簡訊同步播放給你所有的朋友。3月份時,他們開始把這一功能剝離出來,單獨開發,並在7月份正式發布。到12月份,它已經有6萬多名用戶。到2007年2月份,Odeo正式更名為Twitter。3月份,技術和媒體精英在奧斯汀舉行的South By Southwest科技大會上體驗Twitter。他們都愛上了這個應用,並通過博客宣傳它,使得這款服務迅速流行起來。到了2007年4月份,Twitter已經擁有800萬用戶,它在5個月內增長了13倍。
2006年秋到2007年春這段期間,是矽谷併購最活躍的時期。當時,Google斥資16億美元收購了僅僅成立18個月的YouTube;Facebook也正式對外開放,而不再僅限於校園裡;《時代周刊》將社交媒體用戶評選為「年度人物」;Apple推出了它的首款iPhone等。
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即便是在沒有野心的Jack Dorsey領導下,Twitter依然實現了爆炸式的增長。2008年,Williams正式擔任Twitter的CEO。
2008年的互聯網發展遠不如今日,但是當年的總統大選都是通過網路博客發起的。到2012年,總統選舉的陣營已經遷至Twitter上。現在,Williams似乎對這種集約化的趨勢有些懊悔。他覺得一個平台的獨大,遠不如層出不窮的個人網站和博客精彩。他說,「總體上來說,如果我們所有的媒體和社區都被盈利驅動的服務商所控制,這將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如果我們把網路比作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他說,「如果你的工作是為人們提供食物,但衡量你食物供給的唯一標準是卡路里,那麼隨著時間推移,你就會發現高卡路里、高度加工的食物是提供卡路里最有效的方式。但是這些食物不夠健康,因為卡路里指標沒有將『可持續性、健康、營養、或幸福度』等因素納入其中。」
當問及Medium是否就像內容界的「Whole Foods」(美國最有名的食品連鎖超市)時,Williams聞言大笑稱,「也許吧,但是Whole Foods並不完美,我們正在試圖尋找優化滿意度和營養的最佳方式,而不僅僅是追求熱量和活性。」
Williams及其團隊已經設計出了一套替代指標,即「閱讀耗時」(time spent reading),用于衡量Medium用戶集體閱讀故事所用時間。同時它的收益不依賴花哨的顯示廣告,而是依靠原生廣告或品牌商的贊助。
Medium的市場營銷定位與Whole Foods非常接近,都是成為一個受到高端客戶群體信賴的大型企業。雖然Williams一直對盈利驅動的大公司抱有懷疑態度,但是不可否認的是,Medium也同樣會納入其中。
最近,Medium又發布了一個新的抓取功能,可以吸收WordPress編輯的博客內容,並將其同步更新到Medium中。雖然,這些獨立網站依舊可以使用它們自己的名字,例如The Awl、Pacific Standard、Bill Simmons的新專欄、或者The Ringer等等,但是從設計和功能角度來看,它們實際上已經成為Medium的網頁,現在只能依賴Medium生存,它們的故事也出現在Medium的伺服器上。
創業初心未變在擔任Twitter的CEO期間,Williams曾和一個小產品團隊談過他對於社交網路的看法。他表示,互聯網正在從「群島網路」向「大陸網路」過渡。所謂「群島網路」就像電子郵件和博客等,由許多小的、獨立的、互相可以聯通的網路組成。但它們之間的相互脫節,會導致它們幾乎無法協同更新。
Williams表示,新的網路組織形式正在取代「群島網路」,這就是「大陸網路」。Facebook就是這樣的「大陸網路」,當然還有其他新的網站正在企圖把它的用戶吸引走形成自己的大陸。如果Twitter想要倖存下來,就必須將更多的「群島」連接起來變成「大陸」。
Williams並沒有完全實現這個目標。他在Twitter的任期內,幫助公司實現了快速發展,但整個公司並沒有找准自己立足的核心業務。2010年,Williams卸任CEO職務,但是繼續留在董事會。2年後,他創立了Medium公司,它的定位介於Blogger與Twitter之間,比Blogger精緻,同時比Twitter豐滿。第二年,也就是2013年秋,Twitter首次公開募股,Williams手中12%的股份使他一躍成為億萬富翁。
但是,無論是Medium還是其他創業項目,對於Williams而言,最興奮的點在於他可以幫助人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他說,「作為個人,總要說點兒什麼吧!你不必宣稱自己是出版商、博主或想要發出聲音的人,我們給你畫布,你可以將腦子裡的想法呈現出來,以便更多需要的人看到。那將是個更好的世界。」
Williams說,曾經有個Medium用戶給他寫了一封公開信抱怨稱,儘管自己每天都會在Medium上發文,但是推薦數卻從來沒超過100。Williams說他在回信中表示,「想想你在做的事情,你在玩近半數人類正在玩的遊戲。你每天不僅要和Medium上發文的人競爭,還要和網上數百萬的出版物,YouTube上幾億條視頻以及世界上所有書籍進行競爭,這還不包括Instagram、Facebook、Twitter以及Vine上的內容。這樣再想想,有人竟然能夠讀到你的文章,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過,「美好世界」中總有些不美好的是,尤其是談到集約化問題。對此,Williams表示,「在最糟糕的世界,最令人擔心的是遊戲規則是否由利潤驅動的公司開發和擁有的服務控制。人們大多數時間在做什麼?他們正為獲得更多點擊和收入而進行優化。總體來說,互聯網已經不再關心創造力了,它現在是一門生意。」
而這正是Medium存在的意義,即在激烈而骯髒的「內容叢林」中保護那些孤軍奮戰的獨立作家。Williams認為,抵制網路內容集約化通常是徒勞的,他引用Wu的話來說,「這就是互聯網的運營模式,也是人類運作的規律。效率、投資回報率、規模經濟以及用戶體驗等,都可以驅動更多東西合併。在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就是自然的力量。但是不是所有東西合併之後,其它的事情都是垃圾呢?」
概括而言,這就是Medium內在真正的訴求。確保所有東西不要淪為廢物、垃圾,它通過保留原始博客的細節和習慣來實現這個目標,例如互文性、跳轉路徑、非專業性,而不必成為開放網路。它擁有自定義的用戶指標,例如「閱讀時長」,去確定誰看了哪些內容。同時它也會向你顯示你推薦過的朋友的內容。Medium是一個獨特的平台,只是其在模擬器中運行開放網路。
Williams說,「我理解那些懷疑論者,因為我們畢竟也是一個風投參與的公司。但是,我認為,你依然應該對我們保持樂觀,相信我們能創造出美好的東西,至少可以避免將所有東西集中在某個平台上。」
而這「某個平台」,他指的是Facebook。早在2007年,包括Jason Kottke在內的一些早期博主就將Facebook稱為「互聯網走上邪路甚至後退的一步」。他們將其比做AOL——它曾經也是一個企圖稱霸互聯網的平台。
但是,最終Facebook沒有像AOL那樣垮台。根據網路調研公司http://Parse.ly 4月公布的數據顯示:Google和Facebook為新聞網站貢獻了超過80%的流量。由於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Feedly這樣的RSS訂閱服務,因此像The Atlantic這樣的新聞站點也依賴Google和Facebook提供日常訪問量。
忘了那個曾經繁盛的博客圈吧!就算還有博主堅守在原地,他們的讀者也早已遷徙到社交網路上了。那個2008年幫助奧巴馬贏得了總統大選的那個互聯網世界已經凋零了。
對於網路世界的記憶像是一首舊日輓歌,確實,Williams見證了太多網路變遷。談及目前的生活。他興奮地說,「我前一天剛剛完成了一趟愜意又舒適的飛行。有那麼一瞬間,我發出了這樣感慨,『生活在未來真好。!』我用Uber叫車到機場,又用iPhone wallet刷了登機牌。這些事情幾乎每天都發生在人們的生活中,機場還有wifi,我隨處都可以使用手機和電腦上網。飛機上也有Wi-Fi,我想這就是我們曾經夢想過的未來吧!」
的確!它們都曾是別人對於未來的構想,但是現在這些正變成現實,人們正自得其樂的生活其中。
回到舊金山,從地鐵站出來,Williams感慨地承認,互聯網在他的參與下確實已經與兒時大不相同。這次,他換了一副眼鏡——紅寶石的,帶著閃耀的偏光,襯托著Williams就像電影明星一樣瀟洒。
他說,「現在經常有電商創業項目。我不是那個世界的人。實際上,當電商實現整體繁榮的時候,我們挺看不上它們的。我們雖然都是創業,但顯然我們的這種更有創造力,我們並非全是為了錢而創業。或者可以說,相較利益我們更注重它對現實世界的意義,我想這就是我們與他們的明顯區別。」
Williams繼續笑著說,「即使是Google那群傢伙,他們總是嘗試創造出一些真正有益於世界的東西,但是他們也同時賺到了所有的錢。」
可以說,現在的互聯網已經不同以往了,他說,「概括來說,互聯網已經不再關心創造力了,它現在是一門生意。」
Williams的創業準則Ev Williams還曾在自家門戶Medium上分享過自己的創業成功準則,分享給大家:
1. 同卓越的人一起工作。在挑選聯合創始人和員工時,不要降低標準,更不要妥協。不要與以自我為中心以及態度很差的人為伍;
2. 勇於挑戰。這很容易理解:困難的事情是有價值的。簡單的事情,價值相對較低。到達山頂是件了不起的事,因為它很難。如果很簡單,所有人都會去做;
3. 專註。學會對大部分事情說不。功能、人、合作夥伴、項目,只有少數幾個是重要的。想清楚哪些重要是很難,但千萬別被不重要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
4. 照顧好自己。當你不睡覺、吃垃圾食物又不運動、全靠著腎上腺素支撐時,你的工作表現、所做決策、以及你的公司都不會好到哪裡去;
5. 愛與你親近的人。公司失敗並不意味著你的人生就失敗了,人際關係上的失敗才是真正的失敗。
安在
(ID:AnZer_SH)
新銳丨大咖丨視頻丨白帽丨深度
推薦閱讀:
※給你講個笑話,我是做網路安全的
※Weblogic 反序列化漏洞(CVE-2017-3248)
※Odin勒索軟體接替了Zepto和Locky的事業
※聯軟科技:銀行離櫃率90%,如何建設放心銀行
※驚呆了 | 破解DGA演算法 思科將能預測GozNym殭屍網路的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