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國牌走向自產——中國坦克史 Part I
本文將著重介紹從50年代開始的中國裝甲兵部隊的坦克,繳獲的各式美日坦克不在此文的介紹重點內,請留意。
1950年11月,中國接收了蘇援的十個坦克自行火炮團的武器裝備,包括300輛T-34系列坦克,60輛IS-2重型坦克和40輛ISU-152自行火炮。蘇軍援助的時候連同技術人員一同送往新中國進行一對一幫扶教學。新中國依託蘇援裝備和人員,實現了裝甲部隊的專業化。
撲朔迷離的T-34-X計劃
在1950-1955年接收蘇制T-54A(國產代號為WZ-120,以1959年式中型坦克之名而聞名)之間的空檔期內,中國坦克的發展似乎是片空白。網路遊戲《坦克世界》中,這段時間裡,中國曾規划過三個T-34-85的改進型號,分別為T-34-1,T-34-2和T-34-3。如果Wargaming在設計中國科技樹的時候並沒有像憑空造出來的百運那樣為了科技樹的完整性造出來的假規劃的話,那就不知原始資料是遺失了還是說仍被封存在某些檔案館中禁止外人觀看,目前網路上對著三個計劃都沒有信息。因此,以下對於這三台坦克的計劃只是猜想和可行性研究,歷史上是怎樣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首先讓我們來解決一個問題。中國軍隊在接收蘇制T-54A之前有沒有100毫米口徑的坦克炮?
答案是坦克炮並沒有——在繳獲的和援助的坦克中,中國軍隊有源自M3A3中型坦克的美製37mm火炮、源自T-34-76、T-34-85和IS-2的蘇制76mm、85mm和122mm火炮以及部分源自日本的小口徑火炮。但當我們轉向坦克殲擊車的時候,事情就變得簡單了許多。1950年12月1日,蘇軍從大連撤退的時候將其麾下的99輛SU-100,18輛IS-2以及224輛各型T-34就地賣給了中國。因此,中國在1950年時就已經有了蘇制100mm D-10S反坦克炮。此炮與T-54上的D-10T一脈相承,可以看作是D-10T的前代。因此,中國當時有機會為自研坦克裝上一門100炮的。再著眼於炮塔。T-34-85的炮塔顯然是無法裝下一門100mm口徑的火炮的。為了將一門100炮裝入T-34的車體內,埃及想出來了一個解決方案:在T-34-85的車體上換裝了一個巨大的炮塔,裡面裝上一門100mm BS-3反坦克炮。
最終改造出來的樣子投影面積非常大,顯然在T-34的底盤上搭載一門100mm口徑的火炮已經達到了這個底盤的極限。至於T-34-1,在遊戲中,該車的寬度為2.87m,甚至比T-34-85還要窄。因此,即使T-34-1被設計出來了,也應該是一輛僅配備有85炮的更「扁」的T-34-85(遊戲數據上T-34-1僅高2.1m,而T-34-85高2.62m)。原因很簡單——T-34-1的炮塔座圈大小無法支持這樣的一門火炮。此外,T-34-1的車高也比T-34-85更矮,本人很懷疑中國當時的發動機技術能否支持這種設計。如果有的話,也應該只是紙上談兵。
而至於T-34-2,我就更不能理解了。T-34-2在遊戲中寬度僅有2.85m,比T-34-1還要窄上0.02m。要是說該坦克可以裝上100mm乃至122mm口徑的坦克炮,寬3.27m的59式怕不是要跑到小角落裡哭去了。
談到T-34-3的時候,本人認為這個計劃比前兩個要更實際一些。遊戲中的T-34-3寬3.13m,儘管仍比59式要窄上一些,但起碼能讓人看到搭載100mm以上口徑的希望。同時,Wargaming給出的T-34-3的研發時間在1957年以後也就是國內已經接收到T-54A全套圖紙之後,因此可能對於車體的設計等方面能有一個借鑒作用。但由於T-34-X系列並未有實車留存,因此對於其的任何探討都基本是盲人摸象。我個人認為,以上的三個計劃都不太可能製造的出來實車,即便不是捏造的那也只能是圖紙而已。
59-16計劃的前世今生
1957年,用於解決東南沿海作戰需要,輕型坦克的研發被提上了日程,並被要求在兩年之後的1959年國慶十周年獻禮工程上展示。同年,674廠(哈一機),哈軍工和北京工業學院(北理工)參加了輕型坦克的研發工作。哈軍工的設計師們認為,為了抵抗對岸服役的M41鬥牛犬和M24霞飛輕型坦克,輕坦的總重應該達到24噸左右。但北理工則認為,輕型坦克的裝甲並不能放到首位,而是要更多的考慮地形通過性。因此,北理工提出的方案是16噸總重的輕型坦克。
這兩個計劃不分伯仲,最終只得分兩個計划進行研製。兩個計劃都冠上了「131」的名稱,但為了方便區分,16噸輕型坦克的計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59-16。並不是因為其脫胎於59式中型坦克,而是「在1959年亮相的16噸輕型坦克方案」。
兩個方案都被要求採用76.2mm口徑的火炮作為主炮(也就是坦克世界中59-16所用的76.2mm彈夾炮),配備自動裝彈機和單向穩定裝置。該項技術在當時並不成熟,但在「大躍進」的熱潮推動下,該型火炮依舊被提上了日程。因為自動裝彈機的緣故,131原計劃乘員只有3人。防護方面,16噸輕型坦克只要求能夠防禦槍彈和炮彈破片。即使如此,16噸的總重對於這樣一台輕型坦克仍是不夠的。最終方案中,59-16的總重超過17噸。
59-16在1958年下半年完成了樣車,並為中央領導進行過展示。但由於零件強度不夠、自動裝彈機技術不成熟等問題,該車在1961年4月由國防科工委第四工作組的科研定案會上被否決,轉而繼續研發哈一機廠的輕型坦克計劃。
上圖被掀翻的坦克從路輪的數量來看應當是被砍掉的輕坦方案59-16。至於掀翻的原因,本人認為這輛59-16原型車在核爆試驗時被擺放在實驗場作為靶車。
62式+62改+62大改+62魔改...
轉過頭來再看24噸計劃的131。
1959年,科研單位自行設計的T2VT35柴油發動機在試製中技術發生困難,131計劃於1959年5月不得不下馬。同年6月,又提出了一個名為132的方案。新方案仍採用76.2mm主炮,但發動機改為採用12150L系列發動機。1959年9月,132的原型車就被製造了出來並進行了行駛實驗。同年11月,樣車被送到北京進行表演和6000千米的行駛實驗,但由於76.2mm火炮的自動裝彈機技術上仍不過關,132就成了一個只能跑不能打的半成品。
1960年10月,研究人員根據指示,提出了132A的方案。該方案取消了76.2mm火炮的自動裝彈機,增加了一名乘員(裝填手),取消了自動測距儀,改用我國自行設計的觀察瞄準雙用鏡。但由於存在76.2毫米口徑火炮不過關、觀察瞄準雙用鏡不落實、戰鬥空間狹小等問題,132A型輕型坦克的方案也不理想。
1961年4月的科研定案會上,國防科工委作出指示:要採用成熟的主炮和發動機替換掉不可靠的原方案。會上研究決定,在132樣車底盤基礎上,選用已經進行了471發實彈射擊試驗後鑒定合格的85毫米坦克炮為主炮,並加長車體、加大座圈、增大戰鬥室,取消觀察瞄準雙用鏡,改用85毫米坦克炮瞄準鏡。新方案的代號改為132B。
1961年8月,工廠拿出了修改後的方案,同年10月進行試製。炮用平衡機、新式瞄準鏡、火炮操縱台、輕重結合型機槍、A-220型電台、紅外夜視儀、自動加溫器等原搭載在中型坦克上的設備在更換85mm主炮的同時一併進行了替換。此外,設計人員又研製出蝸輪蝸桿履帶調整器、帶人字形筋履帶板、等速萬向節風扇傳動裝置、輕型側傳動等新式零部件,為132B的成功奠定了基礎。132B經歷實彈射擊及3000千米定型試車後,於1962年11月正式定型,命名為1962年式輕型坦克,簡稱62式,產品代號定為WZ-131,於1963年進入部隊服役。
62式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代輕型坦克。其全車總重21噸,共4名乘員,使用一顆橫置擺放的12150L-3柴油機提供動力(430馬力),公路最大時速60km/h,最大行程約500km。炮向前車長8.016m,寬2.85m,高2.25m。炮塔車體均採用均質鋼製造,主炮為一門85mm 62-85T坦克炮,彈藥基數47發,立楔式炮閂,另有兩挺7.62mm同軸機槍及一挺12.7mm高射機槍。行走裝置方面,62式採用單輪緣負重輪。
上圖是裝76.2mm火炮的132工程的照片。該工程後因火炮的問題而被132A所替代。這兩張照片據說是在包頭僅存的一輛WZ-131計劃實車,有興趣的同好可以找一找。
62式輕型坦克,從立項到設計定型,研製方案從最初的131,到後來相繼推出的132、132A和132B,設計方案前後經歷了四次重大改造和完善,但所用研製時間僅4年零3個月,試製揮軍共32輛,試驗行駛里程達16118千米,火炮實彈射擊試驗共567發,創造了我國自行設計研製坦克的多項奇蹟:首次提出了使用自動裝彈機、自動測距儀多項新技術的設想,大膽選用了國產85毫米坦克炮,在我國坦克設計和製造的「自主創新」式發展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62式輕型坦克安裝的85毫米坦克炮,火控簡單、火力反應速度慢、精度低、夜戰吃力、不能有效擊穿當時主要作戰對象裝備的中型坦克(T-54/55,T-62等)的首上裝甲板,因此,提高62輕型坦克火力的威力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此外,該車行走系統的可靠性、潛渡能力、裝甲防護能力,以及車輛的使用和維護修理方便性、人機環境等都有待改進。為此,總部機關提出了對62式輕型坦克進行改進的設想。
1964年到1965年,62式輕型坦克的生產廠開始進行WZ131-1輕型坦克的論證工作。1966年,主管部門正式下達了WZ131-1輕型坦克的戰術技術指標,工廠隨即開展了工程設計,1967年生產出樣車,1968年進行了樣車試驗。其中,坦克炮的改進論證工作先於整車於1964年完成,1965年進行設計,1968年進行了台架試驗,1967年交坦克總裝廠總裝。改進型火炮的炮閂由立楔式改為卧楔式、反后座裝置由分置式改為同心式。炮彈的種類增加了微旋破甲彈和粘頭碎甲彈,主炮彈藥基數由47發增加至62發。WZ131-1輕型坦克全系統於1969年完成了定型試驗。隨後,工廠正式向定型委員會呈報了《131-1輕坦克試驗、鑒定報告》。由於受文革的影響和干擾,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WZ131-1輕型坦克未被批准設計定型。
1979年2月的自衛反擊戰中,62式暴露了不少問題。同年5月,主管部門提出對坦克進行改進的計劃。同年年底,工廠試改進了兩輛62式輕型坦克,在進行多項實驗之後,該改型被命名為WZ131改型。該改型的改進項目共33項,其中部分主要改進有:增加坦克激光測距機,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發命中率;將戰鬥室的半自動滅火裝置改為自動滅火裝置;加裝高射機槍防護塔,提高了裝填手的生存能力;在炮塔周圍增加了柵欄屏蔽,並在車體兩側增加了屏蔽裙板,從而有效對抗敵軍的破甲彈;前大燈加裝了防護罩;增加了新安全門。原版62式輕型坦克的安全門的設計與59式中型坦克一樣,在炮手的前方,使用時需將火炮轉一個角度,打開上面的蓋板才能開門,很不方便。改進後,安全門安裝在裝填手處,不需要轉炮便的開啟。此外,WZ131-1中的兩個新彈種微旋破甲彈和粘頭碎甲彈也進入使用,彈藥基數由47發下調為45發。改進後的輕型坦克戰鬥全重達到21.5噸。
20世紀90年代末,62式輕型坦克在裝甲兵部隊服役已達近40年,戰術技術性能已相當落後。火炮威力、通信手段、裝甲防護均有顯著不足。由於存在這些問題,62式輕型坦克已難以適應現代化作戰的需要。因此,解放軍總部機關決定對62式輕型坦克進行試驗性大改,並重點提高火炮的威力、通信能力和防護能力。任務下達後,有關單位2000年初試製出3輛樣車,交付南方部隊試用。nn 此次改進的改進之處也有幾十項,其中有幾項特別重大的值得一提。該坦克更換了低後坐力的基於英國皇家兵工廠105mmL7坦克炮的線膛炮。該炮威力巨大,能有效擊穿二代中型坦克的首上裝甲。該改型亦安裝了新型火控系統、微光觀瞄裝置,加裝了垂直向穩定器,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火力精度和夜戰能力。進入21世紀,複合裝甲的應用在任何坦克上都是必須的。新改型的炮塔由鑄造式改為焊接式,炮塔正面安裝了複合裝甲。而發動機方面,功率提高到520馬力,有效提高了速度。根據通信能力的要求,改型亦換裝了新式電台,提高了通信能力和抗干擾能力。經過大改後的輕型坦克,整體性能基本與國外二代主戰坦克相當。
但由於種種原因,該改型並未投入量產。個人推測是中央認為62式作為一款60年代設計的坦克,改裝餘地並不是很大,決定將全部資源用於新輕坦的設計工作中去。現在聽說新輕坦已經進行行走測試了,有可能在不遠的將來大家就能目睹中國新輕坦的列裝,心中還是有點期待的。此外,WZ-131還有一個未採納的改進設計叫做WZ-132。
1970年春,科技人員在1輛62式輕型坦克上成功地安裝了1門59坦克用的100mm口徑坦克炮。實彈射擊試驗表明,62裝大口徑火炮基本可行。為慎重起見,科技人員又對裝大口徑火炮的輕型坦克進行更加系統和全面的穩定性摸底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試驗車打出111發炮彈後,輕型坦克經受住了強大後坐力衝擊的考驗,底盤和其他系統基本完好,輕車「扛」大炮基本可行,從此62式的改進版WZ-132就被提上了日程。但由於當時正值文革頂峰,相關部門提出了許多不切實際的指標要求,使得研究人員做了很多無用功。「二四會戰」辦公室對132的設計指標逐漸改變的更加現實,主要突出火力方面,採用100mm短管滑膛炮作為主炮(未找到型號,本人推測是71式100滑的短身管版)。該型坦克的設計指標一改再改,改到蘇聯的T-72坦克都大範圍列裝了,WZ-132的老100滑自然也就失去了火力上的優勢。最終中央對研製WZ-132失去了興趣,轉而將目光聚集到研究62式的改型上去了。
以上就是《從萬國牌走向自產——中國坦克史 Part I》的全部內容啦~覺得有幫助的話請點個贊~有想要吐槽或是討論的事情請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我是吶喊的達瓦里希,下期專欄見~推薦閱讀:
※T-150?KV-220?傻傻分不清啊!
※達瓦里希的坦克世界新金幣車介紹-M4A3E8 Thunderbolt VII
※Q&A from Anton Pankov【WOT 2017/8/23 一般新聞】
※59(WZ120)還能玩?當然不能,高清強化之前他就是個廢物。
※獵虎H? 不,這就是白板獵虎,毛子良心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