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是你錯了。-設計師系列

引言:

n

你不懂設計,怎麼就接受不了我的方案?

n

我的方案不行?那你說怎麼改!

n

你懂設計?你怎麼就理解不了我的設計想法?

n

之前你讓我這樣改的,怎麼現在又說不行?真難伺候!

n

效果圖這麼精緻漂亮!方案不行?

n

……………………

n

這些都是設計師們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吧?耳熟么?是不是這樣?如果你總是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可能

n

「設計師,是你錯了。」

n

…………………………………………………………………………………………………………………………………………………………………………

n

被客戶指揮?——設計師能控制節奏

n

我們模擬一段設計師和客戶的對話

n

「這是說好上周提交的方案,最後的效果圖如下……」

n

「好的,我看看……」

n

…… ……

n

「設計師,這個方案不夠高大上啊,我們希望的是既要鋒芒必露又要不漏鋒芒,還要高端大氣上檔次!」

n

「這個方案特別高端大氣上檔次啊!你看我們運用了XXX設計手法,XXX效果,最後……」

n

「我覺得吧,還是不夠好,你要不再出幾個方案看看?」

n

「你懂不懂設計……」

n

「……」

n

我們經常談到的「懂不懂設計」,究竟應該如何去定義?我們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n

作為一個技術工種,我們做的事情本身就是服務不懂本行的客戶,所以這兩者之間的頻繁接觸本身是沒有錯的,也是非常合理的。那麼我們和非專業人士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n

在這個共同的教育和生活的大背景之下,其實絕大多數人的審美觀都是一致的:這是美的,好看的。這是丑的,不好看的。這歸功於當前的整體信息流通速度,及共同的教育和社會背景。

n

在這個背景之下,我們專業出身設計師,擁有辨別如何提升美觀度及實施提升的能力,而非專業人士:「我知道這個不好看,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改」。

n

這是本質差別。

n

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們再來談如何引導審核方案。

n

作為行業專業人士,在出設計方案上應該是有絕對發言權和主導權。但任何一個新鮮事物的出現,被認可,被接受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我們不能假定方案好到拿出來對方就會「wow~ 」這種程度,幾率太低了。所以假定中上水準的方案。)我們設想什麼樣的方式能舒適的「灌輸」方案給客戶?我們來講一個故事吧,講一個方案的故事。

n

在這個故事中,講述這些設計點是如何得來的,講述是如何從需求中推倒出設計點,是如何組合設計設計點,輸出設計方案走到最終的實際方案。

而客戶方事實上變成這個故事的接收方。接受這個故事,自然會接受這個結果,至少,減少了不接受的程度。

n

這個故事講的生動,專業,精緻,用心,你已經成功一半了。

n

節奏,在我們手中。

n

在當前一些設計項目中,甚至開始讓「客戶」這個角色,從頭開始參與到這個「故事」的講述中。方案結果的誕生,屬於大家共同孕育的結果,更談不上不認可。

n

只聽表面意見?——探究言語背後的想法!

n

還是再聽一段對話

n

「 我覺得這個界面設計啊,色彩是不是可以嘗試另一種,比如……XXXX 」

「好的!」

「這個不好看啊,要不嘗試這個XXXX」

「好的!」

「不對勁啊!怎麼就不對勁,再試試這個XXXX」

「好的!」

……

n

我們思索一下,在這個對話中,客戶的意見是什麼?設計師得到了什麼意見?顏色不滿意?那麼其他部分都很滿意?所以解決辦法我們要多多嘗試顏色么?

n

一定不是的!

n

我們剛才談到一個問題,就是專業和不專業的最大差異是在於遇到這種問題時候,是否知道如何解決這種窘況。而在這個對話中,明顯看得出來,設計師已經被明顯不被信任了—已經從設計師降格為實施客戶想法的美工了。而客戶,並不是專業人士,他只是因為產出不夠好,而擅自猜測造成這個不夠好的原因。這樣的修正是不會有結果的,即便因為時間停止修改,結果也是一個60分湊合的結果。

n

要說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突然想到一首網路口水歌:《還不是因為你長得不好看》……

n

悶頭干?——多溝通!多溝通!

n

繼續場景回放:

n

「「需求就這麼多,要高端大氣上檔次!要大氣!要尊貴感!了解了么?」

n

「嗯」

n

「有什麼問題么?

n

「沒有」

n

「什麼時候提交全部最終版?」

n

「xx日」

n

n

「這是方案…」

n

???

n

「這是高端?大氣?這上檔次?尊貴感呢?」

n

「xxxxxxx」!!!

n

n

前文說過一些設計單位,已經在探索過程中邀請客戶一起加入,共同為最後的結果探索。

n

這種狀況,在大多數設計師工作中是不可能遇到的。更多的還是:提需求-提時間點-提交-審閱-提意見-修改優化-結案的流程。

n

在這種狀況中,悶頭拿著客戶幾句話需求就開工的設計師吃了多少虧?

n

你是不是?

n

拉長前期的需求確認周期!

n

儘可能多的收集客戶,大客戶的喜好,品牌背後的故事,產品的背景等等相關甚至不相關的一切資料信息,多次反覆確認。

n

是溝通,也是為了展現自己設計思考的全面性。

n

分散提交的設計點,進行逐步確認,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設計思想,思考旅程。

n

逐步達到完美確認。

n

設計,不能自己陶醉,終究是要服務客戶,進而服務商業的。

n

只是圖好看?——美只是基礎

n

這次不做場景模擬了。

n

提一個問題,有多少設計師認為圖畫的好就是設計?

n

就像現在無數培訓班拿著臨摹的寫實圖標練習就開始張口8k,10k的要薪水了。寫實圖標本身都跟設計沒有半毛錢關係,你臨摹一下就是個好設計師了?

n

話題扯遠了,我們再回到主題上來。

n

在我們行業中,用戶體驗或UI設計中,作圖或者產出效果圖,肯定是必然的一個結果。而客戶買單的只是這個結果么?

n

一個空無一物的花架子,能幫助客戶帶來什麼價值?

n

(舉手提問)純粹的手機rom主題設計不就是純視覺么?

n

來這位同學,我就喜歡你這種較真不要命的。

n

歷史上,卓奇曾經承接過不止一次的純粹的手機主題約稿,經常項目進度卡都卡在,怎麼樣詮釋這個主題」而一定不是「怎麼樣表現這個主題」。大家理解其中的含義么?

n

舉例:

現在要做「日本風」這樣一個安卓手機rom主題,繪製各個界面效果圖3天,思考如何表現,收集主題素材,抽取設計點,思考如何演繹,繪製大量草圖21天。

n

能理解其中的差異么?

n

客戶買單的是效果圖背後設計思維的想法,是結合產品現狀和技術門檻的一個最優結果。美觀,專業的產出物,只是一個想法的外殼。

n

作為設計師來說,漂亮,美觀的設計展示固然要有的,但是這只是我們的基礎技能。拋開這樣的外殼,我們還能賦予產品什麼?幫助產品提升了什麼價值?

n

離開商業,離開產品,離開功能的純粹視覺設計都是毫無意義的。

推薦閱讀:

UI設計培訓3個月4個月,不是美術專業去參加17800等UI視覺傳達培訓好嗎?
UI設計師的發展歷程?
站酷UI設計師探索性數據分析
小記:主題設計基本步驟
設計乾貨 | 牆裂推薦的設計師靈感、素材庫神器——Eagle

TAG:UI设计师 | 用户体验设计 | 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