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悟 道德經 第8章 合道,謂之善
01-29
第8章。 這章世人大多以為是講水的,其實是講如何「善」的。 先看看大多數人是如何錯誤斷句的: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②,故幾於道③。
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發現什麼問題?流行的解釋是把第八章理解為只講水。所以把「居」,「與」、「事」等幾個例子的主語,都默認為水了。
更大的問題是,只圍繞表象例子來解釋,卻沒有從根本上去思考什麼是「善」? 看看流行的註解先: 上好的行為典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利導萬物而不與之爭,處守於眾人所不願處的低下處,所以,接近於道。 水,居處善於擇下而居,存心幽深而明澈,交遊共處諧和相親,言行表裡如一,公共關係易於清靜太平,辦事能幹,行動善於應機順勢而行。正因為水總是利導萬物而不與之爭,所以,它很少患過失。再看看以相對性法則 得到的真解: 世間最能遵守自然法則的事物就像水一樣。 水怎麼遵守自然法則的呢?水對萬物都能表現出「利他」性,水不去和萬物爭自己的利。水也能處在人們都討厭的低洼的地方,水的行為很貼近自然法則展現的行為種類,所以水是很遵守自然法則的。 遵守自然法則的對待身份地位的態度,就像地一樣能處在別人的下方。 遵守自然法則的心性氣量,就像深潭一樣,能包容一切。遵守自然法則的利益分配,能把他人當成自己一樣對待。
遵守自然法則的承諾,是表現出如絕對的必然性。 遵守自然法則的治理民眾的方式,能使得民眾處在符合自然法則的平衡狀態。 遵守自然法則的做事方式,只做其適用集合A之內的事情,只做其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 遵守自然法則的行動,只在其適用時機之內行動,不是適用的時機絕不行動。 所以人只要徹底的沒有「我利」vs「他利」的相對性,就不會有互相侵害利益的爭鬥。以相對性法則得到的 真悟: 第一句 上善若水。 什麼是「善」? 善的本意就是「利他」,一個人能對他人表現出「利他」的行為,就是「善」。因為多數人偏向「利我」,而少「利他」,是相對性失衡的。
所以能有「利他」的行為就是相對性更平衡的,更貼近自然法則的。 這裡的「善」指的是衍伸出的更本質的意思,即形容事物能遵守自然法則。 「不善」就是形容事物未能遵守自然法則。 【人世間最能遵守自然法則的事物,就像水一樣。】第二句: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為什麼說水最能遵守自然法則呢? 因為水對萬物都能表現出「利它」,能處在大家都厭惡的低洼之處,所以它很遵守自然法則。 什麼叫遵守自然法則(大道)?前面第二章講了相對的兩種屬性,是相互依存,地位同等,級別相同的。所以大道是不會偏向於任何一種屬性的。而人則不然,人擁有生物天然的趨利避害的性質,容易導致相對的屬性之間失衡。
能保持相對性平衡,就叫能遵守自然法則,就叫「善」。 第三句: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老子用水的行為來形容 遵守自然法則的利害分配,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3個字: 利善,水。 然後又再列舉了幾種貼近自然法則行為。 在對待身份地位時,遵守自然法則的行為是 表現的像「地面」一樣,能處在別人的腳下。 在心性氣量方面,遵守自然法則的行為是 表現的像「深潭」一樣,能包容一切。 在對待利益時,遵守自然法則的行為 是能把他人 和 自己一樣對待。 對待承諾,遵守自然法則的行為 是體現出像法則一樣的必然性。在治理民眾方面,遵守自然法則的治理方式,就是讓民眾處在自然法則的萬物齊全,各處其位的平衡狀態下。
遵守自然法則去做事情,以事情在能力之內為前提。 遵守自然法則去行動,以合適的時機為前提。 什麼叫合適的時機? 前面章節講的擦屁股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明白了什麼是善,我們可以用這個例子來造個句,曰: 屎善,拉;紙善,擦。最後一句: 夫唯不爭,故無尤。 什麼是「爭」?爭,首先得要有「我」vs「非我」的相對性,然後要有「利」vs「非利」的相對性,才會導致爭奪(利,我)類別,鄙棄(非利,我)的類別。 所以說只有世人都不存在 我vs 非我,或 利vs 非利 的相對性時,才不會有利益被別人奪走的事情發生。第8章 總結:
老子用水的行為來形象的描述在面對利害分配時,如何才能遵從大道。 再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行為應該要怎樣才能貼近自然法則。 然後提出人們符合自然法則的共存方法:人們只有互相不爭權奪利,才能沒有紛爭,和平共處。
推薦閱讀:
※十五歲的伯羅奔尼撒戰爭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留學:性價比
※質子數較小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什麼都大概等於質子數的二倍 ?
※如何成為一名學霸
※富養到底在養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