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深化「一核兩翼」戰略 華為雲業務的選擇和堅持

在雲計算產業發展進入第二個十年後,得益於技術和應用的雙輪驅動,中國雲計算產業的發展開始全面提速:超過30%的年均增長率領跑全球,新技術、新產品陸續推出,標準體系持續完善,應用所覆蓋的行業不斷延伸,雲計算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順應這一發展趨勢,華為早在2010年,就發布了雲計算戰略,並在雲計算軟硬體產品和解決方案方面取得了連續突破;2015年7月,華為正式發布面向中國市場的企業雲服務,推進公有雲市場進入加速跑階段。

之後,華為企業雲明確了「一核兩翼」的戰略布局:一核就是「圍繞數字化轉型做大雲服務產業」,具體來說,就是攜手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公有雲在各行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兩翼」中「一個翼」指的是面向傳統央企、大企業、政務雲市場,充分發揮華為2B市場服務的傳統優勢,打造場景化的企業級雲服務解決方案;「另一個翼」指的是面向中小企業市場,以華為軟體開發云為切入點,構建線上線下O2O的服務能力。

在日前舉辦的2017華為·宿州雲產業合作高峰論壇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彭中陽再次強調了華為的「一核兩翼」戰略,在此次論壇上,氣象雲、智慧醫療雲、環保雲、工業物聯網雲四大解決方案的發布也再次為華為雲計算業務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在筆者看來,朝著雲計算這個「城牆口」持續進攻的華為正漸入佳境,與全國30多個城市的合作已經幫助華為打造了一張覆蓋全國的雲服務資源網路,而它們又陸續成為華為企業雲撬動地方政府和地方產業的「橋頭堡」,為華為下一步雲業務的快速發展積蓄能量。

對於華為而言,如果說「高築牆」是增強自身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和技術優勢;那麼「廣積糧」則是廣泛開展與地方政府和夥伴合作,持續完善雲生態體系;至於「緩稱王」就變得順理成章了,就如同華為在ICT領域的發展路徑一樣。

數字化浪潮下 雲計算走向深度應用

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的發展,正在催生出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進而成為中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首次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達22.4萬億,增速高達16.6%,位居世界第一,佔GDP的比重達到30.1%。波士頓諮詢公司(BCG)今年1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邁向2035:4億數字經濟就業的未來》則預計,2035年中國整體數字經濟規模接近16萬億美元,總就業容量4.15億。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轉型和變革不僅是對既有經濟模式的重塑,也是企業轉型升級、打造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助推器。華為公司預計,到2025年,企業的大部分業務流程將數字化,所有企業將雲化,85%以上的企業應用將部署到雲上。未來,所有企業都將是數字化企業。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彭中陽

藉助數字化轉型,企業一方面可以對現有的業務流程和商業模式進行數字化重構,以提升運行效率和用戶體驗,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則可以幫助企業創造出顛覆傳統的全新商業模式,進而在未來的競爭中佔得先機。

在眾多支撐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技術中,雲計算無疑是基礎所在。有數據顯示,企業超過一半的IT力量都用在了維護系統運行上,只有一少部分是專註於創新的。雲計算的應用則可以大大減少企業在基礎設施上所花費的時間,使企業能夠把更多精力放在新應用、新應用上,真正讓IT技術成為企業創新的引擎。

正因為如此,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日趨成熟,雲計算逐漸成為企業推動IT系統應用時的首選;雲計算也從最初的企業邊緣應用逐漸進入到企業的核心應用層面。雲計算領域的持續投資和普及應用,也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可能。

華為推動城市產業匯聚 使能數字化轉型

一直以來,城鎮化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在城鎮化進程逐漸深化的今天,智慧化發展正在成為當前及未來城市建設及轉型發展的主旋律,而以包括雲計算等在內的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則是驅動城市智慧化發展的核心引擎。

對於將自己定位為智能社會使能者與推動者的華為來說,加速雲計算在各個城市的落地無疑是這一戰略達成的關鍵一步;同時,對於城市管理者來說,基於雲計算技術發展雲計算產業、構建雲服務能力也是實現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安徽宿州是華為企業雲在全國第二個合作的城市(第一個是克拉瑪依),因此,此次雲產業合作高峰論壇也將第二屆的舉辦地選在了宿州。華為公司企業雲業務部總裁楊瑞凱透露,在當初華為組建雲業務時就已經判定:未來中國的雲計算產業浪潮真正到來的時候,會以省為單位落地應用。於是,華為選擇在每個省建設一個「雲服務節點城市」,宿州也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當初華為選定宿州也經過了多方面的考察,首先,宿州市在雲計算領域擁有先發優勢,宿州市高新區內數萬平米的數據中心已正式投產,雲服務基礎設施配套相對完善;其次,政府對雲計算產業的扶持力度和發展決心很大,在網路帶寬和電力保障上提供全力支持。

2013年7月,宿州與華為公司正式達成雲計算、大數據戰略合作,經過雙方4年的努力,初見成效。在接受「常言道」採訪時,楊瑞凱表示,第一,華為成功助力宿州政務雲化和數字化的進程,讓這座城市的居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城市雲化和數字化帶來的便利性;第二,華為推動了雲計算產業在安徽省的發展,促使省級雲計算平台落地宿州的同時,包括安徽省氣象局、工商局的一些業務也已經落地宿州;第三,華為幫助宿州加速了雲業務的匯聚,在宿州構建起雲服務能力後,眾多業界的雲計算大數據公司也紛紛落地宿州,將業務構建在宿州的雲基礎設施服務平台上,宿州因此也多了一項「軟實力」和「抓手」。

事實上,對於華為來說,宿州同樣也承載了華為公司的自有業務,不僅有眾多手機應用放在了華為企業雲平台上,眾多華為華東地區客戶的業務也就近放在了宿州。宿州不僅僅是一個做政務業務的雲服務節點,更可以服務於宿州雲計算全產業鏈的發展。

而隨著雲服務的深入,華為將攜手眾多城市一起共同推動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在城市的落地和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

持續開展雲生態建設 華為深入到更多行業

對於華為公司來說,不論是推動雲計算在各個城市的落地,還是聯合更多的合作夥伴構建雲生態、加速雲計算的應用,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將雲計算應用到更多的行業中,真正發揮雲計算的價值。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在華為企業雲戰略發布之初,華為就為自己明確了業務的邊界,以便與合作夥伴共同構建未來雲生態。在此次雲產業合作高峰論壇上,華為再次展現了與雲生態夥伴的合作成果,氣象雲、智慧醫療雲、環保雲和工業物聯網雲四大聯合解決方案的發布,也將華為希望與生態夥伴緊密合作,共同做大雲計算大數據產業的心愿表露無遺。

在氣象雲建設上,華為與安徽省氣象局、宿州市政府聯合推出氣象雲,依託宿州華為雲服務平台的強大數據處理能力,共同打造基於氣象大數據的智能化氣象雲服務,為政府決策、行業服務、防災減災、公眾氣象服務等提供基礎支撐平台,培育形成了全國有示範意義的氣象大數據應用服務模式。

在智慧醫療雲建設上,華為則聯合上海聯影依託華為企業雲覆蓋全國的雲基礎設施服務資源網路,提供創新的雲端醫療信息化解決方案,通過雲端協同,實現遠程診斷、會診、教育、服務,有效整合醫療資源,提高就醫效率與就醫質量;通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演算法引擎輔助醫生診斷,提升診斷效率和精度。如今,該方案已在上海、安徽、貴州、湖北、雲南、遼寧、福建等地成功應用,覆蓋超過1億人口。

在環保雲建設上,華為與中國領先的地理信息服務商中科宇圖聯合推出的環保雲,將華為在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的技術資源優勢和中科院圖在地圖大數據和生態環境大數據領域的積累相結合,構建了「精準治霾、系統治水、科學治土」的創新型生態環境監管與防控體系,保證環境治理測得准、說得清、管得住、服務好,並在國內十幾個城市實現了落地。

在工業物聯網雲建設上,華為與樹根互聯基於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平台,通過機器互聯、人機互聯,對實時獲取的各種數據進行智能化分析,合理調整生產計劃,極大提高管理精度和效率。不僅如此,雙方還攜手建立了「製造即服務,數據即價值」的產業服務生態,探索設備聯網、智能服務、物聯網金融、商業模式創新及共享經濟在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共同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走向「中國智造」。

結束語:華為秉承開放和學習的態度,不斷完善自身的公有雲服務。不管怎樣,華為在雲計算領域的戰略都是一以貫之的:「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華為始終聚焦提供雲基礎設施服務,將自身在技術和產品上的積累通過雲平台開放出來,聚合合作夥伴的應用,服務於各行各業。這是華為的選擇,更是華為的堅持。【自媒體「常言道」出品 作者:丁常彥】


推薦閱讀:

雲計算進入下半場:生態和深化應用成核心
雲計算改變了什麼

TAG:云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