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公子傳|扶蘇:兩千多年前,一位真正的皇長子

山有扶蘇, 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 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 隰有游龍, 不見子充, 乃見狡童。

那一首優美的鄭風詩歌,為我們撥開了千年前的帷幕:秦王朝上郡的土地上,曾有一位公子,迎著咸陽的方向,長身佇立,他便是始皇帝嬴政的長子扶蘇。

扶蘇,這樣一個溫潤如玉的名字,似乎並不太像是暴烈的始皇帝所取,也許是寄託了對扶蘇生母的情意,也許是承載了始皇初為人父的喜悅,不論是哪一種,可以肯定的是,一開始的秦始皇,對扶蘇也是寄予了厚望的。

他是幸運的,因為父親的始皇帝稱號,使他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位皇長子;

然而,他又是不幸的,因為父親對少子的溺愛,早早在心裡便剝奪了他繼承皇位的權力。

誠然,從《史記》到《資治通鑒》,對於秦始皇選定的繼承人,都延續了同一種說法,那便是秦始皇早已選定扶蘇為太子,是秦二世胡亥與趙高、李斯三人,假傳皇命,賜死了本應是太子的扶蘇。

這樣的版本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佔據了主流,就連曾經的我,也是這麼認為,繼而從心底為公子抱不平,直到我看到了這麼一段話:

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則臣少宦,順幸沒世。可謂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則太子獨從,周旋天下,去諸公子絕遠,臣無所疑矣。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年之積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慮之敢謀!

說這話的是蒙毅,大將軍蒙恬的弟弟,秦始皇寵信的上卿。

當時的蒙毅,因為受趙高的構陷,導致胡亥動了殺意,這些話便是他臨死前的辯解——

蒙毅少時從龍,深受始皇信任,這種信任一直保持到皇帝去世,可以說,他是很能理解老皇帝心裡到底在想著什麼。這些年來,陪伴在皇帝身邊的公子,唯有胡亥,儘管始皇帝有二十幾個兒子,但是胡亥的這種待遇,是其他公子遠遠比不上的,包括身份尊貴的皇長子扶蘇。

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年之積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慮之敢謀!

這是最為關鍵的一句話,也是這句話顛覆了我所堅持的扶蘇太子之位觀點。他說秦始皇看重胡亥,是這麼多年深思熟慮的結果,他不敢進諫也不敢作出什麼籌謀之計。

我相信,以蒙毅的剛正,不會因為要保住性命而對胡亥曲意逢迎,他所說的,應是真話。

所以,公子扶蘇是胡亥逼死的不假,但並不是簡單的順從假詔書,扶蘇本不是那種懦弱的人,唯一能讓他放棄抵抗的原因,是心死。

在我看來,他其實心裡是清楚的,長期的冷落,表明自己的父親已經放棄了他這個皇長子,而選擇了胡亥去繼承皇位。

扶蘇的悲劇,不在於太子之位被胡亥詐取,而在於自己的父親看不到他的優秀,導致秦王朝錯失了一位明君。

或許扶蘇和嬴政,本就不是一類人,儘管他們血脈相承,但為政觀點卻大相徑庭,那些隔閡,一點點地在這對父子間,蔓延開來。。。

史載在著名的「焚書坑儒」案發生後,扶蘇犯顏直諫,認為殺這麼多人,天下人會焦慮不安。類似這樣的直諫,之前也發生過數次,而這一次,唯我獨尊的秦始皇終於沒了耐性,他勃然大怒,立刻將長子遠遠地發配到了上郡,與蒙恬作了監軍。

試想一下,帝王們若選定了下一代,無不急著為太子選擇太傅,教其治國理政之能,又怎麼會將他趕去邊境監軍,並放任了軍中那麼長的時間?

本應對帝位最有競爭力的皇長子,從此徹底遠離了咸陽的朝堂,他離開的那一刻,也帶走了秦王朝中興的希望。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

秦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之所以這麼短命,我認為還是秦法在作祟。那種拔苗助長的制度,或許在短時間內能夠激發出很大潛能,統一六國,但是極度爆發後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此時再用嚴苛的秦法,已不適合。

若是扶蘇繼位,以他的仁厚睿智,廢除秦法的可能性是極大的。且扶蘇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賢明的皇長子,深得人心;再反觀胡亥,登基後的血腥殺戮,很難想像他會廢除這樣一種法制。

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昏庸,若非明君,天下遭殃。

公子扶蘇,這位史上第一位皇長子,短暫的人生,竟以這樣的方式落幕,讓人惋惜,雖然這世上,已經有了太多的無可奈何之事,但若是時光能倒流,以他的秉性,當不會選擇生在皇家,白白犧牲了他一生的胸懷抱負,讓天下人為之一哭。

本號文章,皆為成周子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所用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四十一、把世界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四十四、忽喇喇似大廈將傾
請問戰國時期只有秦始皇自己有車同軌 書同文這樣的思想嗎?
優酷超級劇集《秦時麗人明月心》將上線,誰「腦補」嬴政的愛情?

TAG:春秋战国东周 | 战国时期 | 秦始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