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汽車墳場——一個17歲少年的自白
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展,承載了時間的真情...
題目我並沒有讀完,但我想要寫點什麼了。
我今年17歲,在我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高中生、汽車愛好者、車藝志撰稿人、攝影愛好者等等。我是個非常奇葩的人,喜歡的東西跟同齡人完全不同,認識很多同齡的車迷,每天在朋友圈被他們發的超跑刷屏,但我對那些東西並不感興趣,我喜歡的車都老了,它們正在被各種限行制度送進墳場的路上。我現在沒有能力收藏一兩台老車,但是我在努力尋找它們當年的宣傳冊和使用說明。
這些是我和朋友一起收集來的。
每天走在路上,遇上上歲數的老車都會掏出手機拍幾張。曾經在三里屯見到一台銀色極品車況的皇冠133,舉著手機追,一直追了三個紅綠燈也沒追上,穿過三里屯嘈雜的人群駛向遠方了,那天我印象很深,是今年二月十五號前的一個周六。不幸的是二月十五號北京五環內工作日全面限行國一國二,這對我來說無疑是個打擊,在路上見到老車的幾率更少了,本來打算高中畢業上大學以後能淘一台國一國二的老車代步,也止步於幻想階段......那是個悲傷的情人節。
五一假期,我踏上了朝聖之旅來到天津港老車墳場,關於這裡的故事我已經聽過無數遍,但在5.5英寸屏上觀摩一點都不過癮。於是背上包去天津!
從北京到天津的兩個小時里,無數次想像與她們相見時的場景,但是現實竟是這樣...
現場的狀況慘不忍睹,有各種人為破壞的痕迹雜草叢生,甚至小樹已經長到了車內。
慢慢在車群里摸索,竟有相當驚人的發現。
一台alpina b5 基於底盤代號e28的5系改裝出來的。
這是一台右舵的日產公爵430,但是已經被歲月侵蝕的不成樣子了。
這台車非常有意思,五十鈴的轎車gemini它搭載的是九十年代初最強的發動機4xe1 1.6升發動機,並且二代路特斯elan也是搭載這台發動機。在國內找第二台很難,我所知道的在佛山公安局曾有過一台,但是現在已經被報廢了,是扣押的走私車輛。
無數收藏家夢寐以求奔弛底盤代號r107的sl也被埋沒在生鏽的集裝箱叢林中了。
靜默地沉睡在港口無數年了,車與車之間的交流也只能靠蜘蛛網。
這裡面的德系奔弛w126、寶馬e32還有老美的凱迪拉克伍德和林肯城市不計其數,這批車來自日本,很多車上都貼有日本運輸省,而且是二手車裡程表都有幾千或一萬的里程數。這些車並沒有進入中國海關,而是在關外,這其中肯定有不為人知的隱情。可在這裡風吹日晒著實讓人心疼,很多車的價值非同一般,確實有救的必要。
這處在北京天通苑,也是一片的報廢車輛,甚至更慘烈,除了車架子能拆的基本都被拆走了。
反觀高考題,什麼樣的車見證了時代的發展?又是什麼樣的車承載了世間的真情呢?我給出的答案是一定的。北京四十萬國一國二車主,你以為每個人都是換不起新車才不換車的嗎?陪伴你那麼多年的東西這裡承載的意義絕對非同一般,就像養的寵物去世了還要傷心難過好幾天呢,同樣車也是有生命的。
不要動不動就拿環保兩個字來制裁老車,在治理老舊機動車前,為何讓賊企工廠逍遙法外?大批的機動車熔煉掉又要產生多少污染?中國70%的火力發電為何又給新款電動車那麼大的優惠政策?當年排放政策的年限一刀切又誣陷了多少完全不輸一些國三排放的車呢?這其中的種種都需要腦子來思考。
你以為老車都已經不入流了?都是老頭拿來找回憶找情懷的玩意了?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李蒙,一個大三的學生,也是上面提到和我一起收汽車樣本的好哥們兒,讓人驚訝的是,他是寶馬e34 540i、皇冠ms65、寶馬e32、豐田cresta x70的車主。
李涵宇,23歲剛大學畢業,同樣也是寶馬e34車主,還有一台雷克薩斯初代is200.
其實在我身邊喜歡老車的年輕人非常多,很多人不惜一切代價把車買回來又花大價錢將車修復。很多次我想問他們為什麼喜歡老車,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我應該反過來問自己,我又為什麼喜歡老車?可能就是一種情懷,一種美好的回憶。原來很多人說:「不是我喜歡老車,而是我喜歡的車都老了。」可能這確實在理,我記得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爺爺每天騎一台木蘭摩托車送我上下學,那時候我就站在摩托車坐和車把中間的位置,每天在路上叫出路過車的車牌,記得當時管所有大眾vw標的車都叫桑塔納。可能就是當年那批車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以至現在還忘不掉。
在去年的奧森公園老爺車展上,北京交通廣播的梁洪老師說希望這種活動能夠發展下去成為中國自己的古德伍德速度節。這固然是個非常好的想法,但展出的很多車離老百姓都太遠了,甚至很多都是水車(走私車),不可否認中國需要這些東西,對於收藏家來說是珍品,但是大多數國人的段位還是太低無法接受這樣的汽車文化,很多東西需要從身邊的車開始。
很多事一旦說到文化層面,就會被別人說憤青這個憤青那個,無所謂別人怎麼說,中國的汽車文化確實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美國人早在我們的爺爺輩汽車就普及了,1965年雪佛蘭impala在美國的年銷量是107萬台,數字非常恐怖。文化是一步一個腳印沉澱下來的,而不是靠彎道超車和逞能造車,比如根本無法適應現狀的電動車。
在國外每年都有老式汽車優雅展的舉辦,像德國這樣的國家有歷史車牌的設立,不管多老的車都能有上路奔跑的機會,話說回來,一台汽車的實質是交通工具,剝奪它奔跑的權利送進博物館,它豈不是很沒有「尊嚴」。
中國需要有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文化,老車才是見證時代發展的,才是承載了故事的,文化不就是故事的集合體嗎。老舊車輛需要更替但我們必須將有價值的車輛保護起來,不能將它判為舊機動車中的一員。也要讓後輩們看到他們的前輩當年開的是什麼車,如果說許多年以後要展出一台虎頭奔也要從國外借,不覺得慚愧嗎?
推薦閱讀:
※小白車史:這個品牌的車子,為啥連車販子都忌憚?
※旅途|專屬國一國二車主的周末約會(上)
※TGT初感受——TG三賤客重逢一刻駕駛的那三台Mustang
※3分鐘BMW歷史課:從3200CS到2002,一個失敗的,一個成功的轎跑
※新學期開始,這節課聊北京現代新一代ix35的內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