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開源作為公有制生產關係的社會主義性質

長期以來我們認為,只有在無產階級革命奪取上層建築之後,我們才能發展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其實這是窄化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內容,無產階級革命不僅僅是政治革命,而是社會革命。社會革命最先開始的就是作為經濟基礎的生產關係的變革,然後才是上層建築的變動。隨著生產力的急劇發展,目前我們的生產關係也在展開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這個變革最先出現在目前的信息技術行業——開源所引發的變革。開源作為一種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迅速擴散著,並不斷衝擊著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本文的目的就是想揭示開源作為公有制生產關係的社會主義性質。

我們先從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說起。大家都知道,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歷來是私有的,屬於資本家。無產階級進行勞動時不能私自使用或者佔有生產資料,這是資本主義的財產權制度決定的。資本主義的財產制度如此其實是由於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工業,工業要求生產資料必須以固態的形式出現。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則與此不同,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信息服務業,信息不必特定局限於任何固態的物理介質,或者說固態物理介質並不會自發地限制作為信息的生產資料的佔有和傳播。那麼,我們其實可以如此斷定:信息是一種公共品。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限制信息的財產制度——版權制度,是一種人為建構的限制信息作為公共品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制度。

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的誕生使得信息被版權制度限制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把生產資料分發到世界各地,破解限制信息傳播的反盜版軟體系統也不是很困難。這可以說是開源的技術基礎或者說生產力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信息在目前的社會生產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生產資料的價值中,很有可能非固態的信息的價值要大於其固態的物理載體。生產社會化水平的提高不斷創造著開源的需求。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社會生產力一直在反抗仍然處於資本主義經濟下的信息服務業,這種反抗最終催生出的公有制生產關係就是開源。其實這種情況革命導師早有預言:

猛烈增長著的生產力對它的資本屬性的這種反作用力,要求承認生產力的社會本性的這種日益增長的壓力,迫使資本家階級本身在資本關係內部可能的限度內,越來越把生產力當作社會生產力看待。

......

這種解決只能是在事實上承認現代生產力的社會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產、佔有和交換的方式同生產資料的社會性相適應。而要實現這一點,只有由社會公開地和直接地佔有已經發展到除了適於社會管理之外不適於任何其他管理的生產力。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5月4―5日)

在具體分析開源之前,我們需要先考察一下程序員的勞動過程,讓我們看看勞動過程都有什麼:

「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動或勞動本身,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馬恩全集第二十三卷――第三篇 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第五章 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

程序員進行代碼編寫的活動就是勞動,而勞動對象則是勞動過程所需要的原料——從信息技術行業來說就是電能:任何信息活動都需要大量的電能所驅動。所謂勞動資料就是生產工具,那麼程序員的生產工具就是開發軟體了,程序員生產軟體產品或者信息服務必須通過一定的軟體開發工具和開發環境進行生產。說這些就是想確認:軟體是一種生產資料。不過,通過作為生產資料的軟體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也是一種軟體。

那麼我們為什麼說開源是一種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呢?我們先來看看開源的定義:

1.自由再散布:允許獲得源代碼的人可自由再將此源代碼散布。

2.源代碼:程序的可執行文件在散布時,必需以隨附完整源代碼或是可讓人方便的事後獲取源代碼。

3.派生著作:讓人可依此源代碼修改後,在依照同一許可協議的情形下再散布。

4.原創作者程序源代碼的完整性:意即修改後的版本,需以不同的版本號碼以與原始的代碼做分別,保障原始的代碼完整性。

5.不得對任何人或團體有差別待遇:開放源代碼軟體不得因性別、團體、國家、族群等設置限制,但若是因為法律規定的情形則為例外(如:美國政府限制高加密軟體的出口)。

6.對程序在任何領域內的利用不得有差別待遇:意即不得限制商業使用。

7.散布許可協議:若軟體再散布,必需以同一條款散布之。

8.許可協議不得專屬於特定產品:若多個程序組合成一套軟體,則當某一開放源代碼的程序單獨散布時,也必需要匹配開放源代碼的條件。

9.許可協議不得限制其他軟體:當某一開放源代碼軟體與其他非開放源代碼軟體一起散布時(例如放在同一光碟),不得限制其他軟體的授權條件也要遵照開放源代碼的授權。

10.許可協議必須技術中立:意即許可協議不得限制為電子格式才有效,若是紙本的許可協議也應視為有效。

The Open Source Definition,轉引自:

zh.wikipedia.org/wiki/%

上面已經確認了軟體是一種生產資料。那麼我們就可以開始考察開源軟體這種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性質了,我會按照這十條定義一一進行分析:

1.生產資料所有制要求生產資料只能由資本家持有,然而開源軟體的第一條定義則允許自由散布開源軟體,這相當於允許無產階級也可以持有生產資料,於是無產階級也可以自主展開生產活動,進行生產管理。

2.開源軟體的第二條、第三條和第八條定義要求生產者使用開源軟體這種生產資料生產的勞動產品也應該是遵循公有制原則的,也就是說勞動產品的交換和分配必須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是生產社會主義的勞動產品。

3.開源軟體的第四條定義指出了社會主義生產的透明性,不同程序的版本需要標明版本號,使得我們更容易追溯軟體開發的生產過程。這同時也是對原始程序創作者的一種尊重,體現了開源這種社會主義生產關係中勞動者的光榮地位。

4.開源軟體的第五條和第六條貫徹了社會主義所應有的平等原則,社會主義生產不能存在差別待遇。

5.開源軟體的第七條定義規定了開源的版權原則,這種版權原則是傳染性的,保證社會主義性質的生產能夠不斷擴大,不斷增值,以擠占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生產空間。

6.開源軟體的第九條定義表明了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開放性。很有可能在社會主義社會下的生產關係很豐富,雖然都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但是具體組織或技術原則不同,有多種生產關係。那麼各種生產關係也需要進行聯合生產和協調一致,聯合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不能使得各種生產關係互相衝突,必須互相開放包容對方。

7.開源軟體的第十條定義體現了信息生產並不拘泥於任何物理介質的中立本性,這是信息技術這種社會生產力的本質要求。

從目前來看,由於生產社會化和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技術條件的限制,開源軟體這種社會主義生產關係還不能在社會生產中取得主導地位,開源軟體作為一種社會主義萌芽頑強的生存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母體中。不過我很樂觀,因為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得到孕育其實就已經表明社會主義已經離我們不遠了,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讓其物質條件進一步成熟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

卡爾·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推薦閱讀:

為什麼開源應該是雲原生環境的首選
新一代開源Android渠道包生成工具Walle
Center of Open Science與Open Science Framework
Jordan Hubbard 在蘋果公司 12 年做了什麼,為何加入 iXsystems?

TAG:马克思主义 | 信息技术IT | 开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