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枯燥簡訊的正確打開方式

原文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GeekArtT

當你看到同樣一份報道時,你可能只是在閱讀,卻無法引起你進一步的反思與好奇。這裡涉及了思維的敏銳程度、看待事物可以運用的不同角度、你的評判標註積累。正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很可能只會引起你的悲壯之感,卻無法發現參與者背後的惶恐,決策制定者背後的邏輯錯亂。

為了能夠鍛鍊出這樣的敏銳度,你必須積累足夠多的思維角度、看待問題的不同方式,通過具有deep insight的文章去獲得進一步的啟發。另一方面,你要不斷地總結、提煉,最重要的是運用出你發展出的方法論去分析一篇文章、一份材料。

  • 你能夠從多少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個問題?

  • 這份材料有沒有邏輯混淆的地方?

  • 這份材料與你的目的是一致的嗎?你可以依靠它做出那些論證?又能夠從哪些角度去反駁呢?

  • 你能不能就這份材料進行展開,開始自我的辯論?或者,通過了解其他人的思維方式,模仿他們的思維習慣,去進行更廣泛的辯論?

要點在於:

  • 你能夠發散出多少種不同的角度去展開這個材料?

  • 又能夠提供多少種途徑去運用這份材料?

  • 能夠為這份材料提供多少種應用場景?

沒錯,這是一種鍛煉發散性思維的耐力戰。你必須結合自己的分析能力,儘可能多地去耗盡自己的發散力,不斷地去刺激、鍛煉頭腦,讓它能夠生長出更多的觸角去審視、去提煉。不要僅僅滿足於抽象的「它有很多種可能」。而是實實在在地列舉出,你到底能夠發散出多少條目來。要運用嚴謹的數量指標去逼迫自己挑戰頭腦風暴的極限。不斷地去啟發不同的論斷和看待事物的角度。

例如,在Blur這本書中,作者就談到了一個例子:

在201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有一名女性士兵Jessica Lynch因為在戰鬥中負傷、被擒,最終得到釋放而成為美國歷史上的一位女性戰鬥英雄。

這樣一則故事通常會出現在報道簡訊上,輔之以一定的愛國主義煽情行為。事實上,就連美劇《國土安全局》也在一開始採用了這樣的故事。一名戰士被擒,受盡折磨,最後被救出,回到美國的土地上,被追捧為戰鬥英雄。沒有什麼不同,一切都顯得自然而流暢。

可是,在這個事件發生的幾個月後,Wall Street Journal在2003年11月11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在其頭版標題上寫道:「士兵故事:為什麼你只是聽說過Jessica Lynch而不是Zan Hornbuckle:戰爭同情心的發展,受害者更能夠贏得關注而不是鬥士。在以前並不總是這樣。」

文中提到,美國的反抗鬥爭殺死了大約200名敵軍士兵。這群出色的美國戰士在此之前沒有接受過特訓,但卻全部存活了下來。率領這支隊伍的是Hornbuckle上尉,一名29歲從未參與過戰爭的參謀。

但是,Hornbuckle上尉從未因此而被人知曉,沒有收到過出書約稿,也沒有電影人的關顧。相反,從未殺死過敵人的Lynch卻一炮而紅。簽約了百萬美元的書稿合同;她的困境故事被拍攝成電影Saving Jessica Lynch

文章就此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為什麼Lynch個人能夠在這樣的娛樂文化之下一炮而紅,而不是那些在戰場上浴血奮戰脫穎而出的人?!

看到這裡,你也許可以回顧一下讀到這個觀點之前的內心活動。明明是一則無聊透頂的通訊報道,卻會因為審視者、觀察者眼力、思維敏銳度的不同而提煉出含金量不同的觀點。

重要的是你能夠提出不同的問題,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一份材料。一旦有了一個出色的問題,你便可以按圖索驥,按此思路去搜索論證你的材料。如同Wall Street Journal (WSJ)的這篇報道,為了能夠做出對比,作者必須去檢索相關的戰爭故事信息。你得細緻地了解這場戰鬥中涉及的各種細枝末節。

有了這些基本線索後,你還得一步步去引導出自己的結論。WSJ回顧了一戰時期的戰鬥英雄、二戰時期的戰鬥英雄受到表彰的原因。無一不是因為其奮勇殺敵以及赫赫戰功。

但這樣的情形在越戰之後有了驚人的反轉:越來越多的民眾會更加傾向於敬佩倖存者而不是侵略者,更加崇敬受傷者而不是傷害的施加者。這一個個的回顧、反思,都必須建立在辛勤的資料檢索、閱讀、提煉之上。但最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先有一個「疑惑點」,一個可以讓你開始你的旅程的探索點。

由此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去探索,為什麼會在越戰之後出現這樣的文化轉變?這些轉變和當時的主流思潮運動有何關係?這些轉變依託的經濟基礎是什麼?

這一思維方法不僅僅適用於對文字材料的處理。你應該將它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這樣說,只要你的活動涉及到交流、信息的傳遞,你就應該運用這一方法論去爭辯、去探索。辯論的目的和作用沒有表面上的那樣簡單。它所涉及到的不僅僅是嘴上功夫的較量,那只是其實質的表現形式。其實質是思維的碰撞、精深的分析以及多角度、多方面的發散性較量。

你不應該降低任何一場涉及交流的戰鬥標準。每一場交流都是一個難得的訓練不同思維方式、挖掘不同潛在信息的寶貴機會。你越是能夠全情投入這樣的模式,越能夠突破你的腦力思維的極限。

你所做的就是不斷地延伸你的觸角,到處去播撒你的思考點、洞察點,然後最最重要的是,將這些「點」串起來連點成線。如同小時候通過點來勾勒出一幅未知的圖畫,你可以任意的布局你自己的觀點,然後運用不同的線條形式,勾勒出你獨特性格思維之下的圖景。這不僅是你創造力、分析力的體現,也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求道之旅。

如此,枯燥閱讀當會停止。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或分享,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謝謝!


推薦閱讀:

搞事情會被記多久?——政治傳播的衰竭周期
如何分析《戀與製作人》的營銷與傳播效果?
第十章 · 社會轉型與受眾變遷

TAG:原创文章 | 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