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人的思維模式,100%中國

(本文首發於中時旺報)

就像現狀恆動,認同也是動態變化中,世上沒有」永遠維持現狀」這回事,自然也沒有不變的認同。

n

台灣歷年來的國族認同民調,起起伏伏的主因就是政治操作而已,別無它解。所以要論證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或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並不難,民族血緣只是其中一途,還有許多面向可以張目。不過我們必須瞭解,認同不是理智問題,而是情感問題,說穿了,就是愛不愛當中國人而已。

n

台灣人的認同歧異,主要在於如何定義」中國」。必須要追究的,是「為何部分台灣人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有輿論認為沒有所謂「天然獨」,年輕人的認同偏離中國,是政治干擾,所以只有「人造獨」,此言不虛。按台獨思維,台灣人最好從各種面向剝離中國基因,所以各式奇怪理論層出不窮,但成效有限,因為光是宗教信仰就碰壁,說關公媽祖是中國神應該拋棄的耳語不是沒有,但佔絕對少數,誰敢正面向此主流文化宣戰?「通靈少女」呈現的所有細節,都是中國,照樣受歡迎,更別說陸劇「甄嬛傳」在台灣也贏得好成績了。

n

當被問到自己認為是否中國人時,答題者腦中浮現的中國二字代表的是現代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否定的機率當然大。但若答題者腦中浮現的是民族血緣文化時,答案多持肯定態度。那麼,為何中華民國不能在台灣人的認知裡是」中國」呢?這就是兩岸中國人都要深思的問題了。

n

其實,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其最堅強的理由,是我們的思考方式與直覺反應,乃100%中國式的。僅從認同問題來看,即便是藍眼金毛的外國人,只要認同這塊土地,或是對台灣有長期的貢獻,我們就當他是台灣人,一國的,這就是完全中國式的思維模式。傳統中國人是以文化辨認異己,而非血統。相對的,日本只認血統,就算台灣人出生在日本,生活在日本,老死在日本,只要血統非大和民族,日本人都不會當你是日本人。故而可說,中華文化是包容性的,日本文化是封閉性的,從民族認同上即可略知端倪。

n

中國在漢朝以後,就進入多民族融合的階段,中國二字在長久以來代表的是一個概念,而非明確的地理疆界。這個概念在政治,文化,或社會層面上都不斷地處於包容異族,並相融為我族的過程。滿人創立了清朝,照樣以中國人自居,並經由長期的內造,豐富了中華文化與民族融合。滿人如此,更何況是漢族的台灣人?

n

台獨走的路,是想抽離兩岸民族連繫,就算做不到完全分離,也要台灣人以」華人」自居,而非中國人,就像馬來西亞的華人認同。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思想上將台灣與大陸愈拉愈遠,所以蔡英文一直在拼」進步的價值」,從西方引進新思維新價值,以切割兩岸國族認同。不過,這種手段的效果也在快速遞減,因為大陸在各方面的水準正在迎頭趕上西方,人民也快速地吸收西方文化,台灣現在高舉的進步價值,大陸人都不陌生,只是在某些價值的接受度上有所差異而已。

n

如果你平常在大陸社群網站上觀察大陸青年的思想或價值觀,會發現與台灣青年幾乎沒有兩樣,甚而已經成為意識形態之爭的繁簡中文問題,也有愈來愈多的青年在適應繁體字,甚至嘗試在生活中以繁體書寫。再者,台灣爭議不休的同婚平權,大陸青年也有非常多挺同者,是非放一旁,這現象至少顯示兩岸青年差距不大。隨著愈來愈多年輕人將自己的未來放在大陸,台灣新世代的國族認同回到中國人正軌上的速度,肯定要比中老年人快。

n

兩岸民間只要多交流,雙方原本不多的歧異,很快地就會趨同,未來,政治干擾也勢必不能再有效影響台灣人的中國認同。

推薦閱讀:

中國女性應該向希拉里和蔡英文學習,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嗎?
為什麼很多台灣人的中華民族認同感比香港人甚至是海外華人還要低?

TAG:台湾 | 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