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Ta就裝扮成Ta,藝術介入購物中心的兩種模式

藝術的偉大意義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秘和熱情的世界。

------羅曼·羅蘭

藝術源於人們無窮的想像,和強烈的情感表達慾望。因此,只要有人類生活的地方,總是必須有藝術的環繞。藝術塑造了人類對某一事物的認知,造就了早期的文明與文化,並演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眾生悲歡不盡相同,往往生活的現實面讓人不安,藝術變成喜怒哀樂的情緒出口,為黑白增添了多彩。

當多變的藝術,與同樣不太可控的商業相遇,就像一場充滿了「化學反應」的聯姻。兩者的利益基點存在著本質的差異,若想要尋找其中的交集聯結,那便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為藝術的真正實現提供有效的長期支持,要考慮文化藝術的特殊性並為之度身定做一種合理的商業模式,換言之,商業必須將這場聯姻建立在對藝術的愛情上。

一切都應該從「體驗」說起

在商業的逐利性與藝術的純粹性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天生的排斥。因此,如果給商業加上一層美麗的包裝外衣,似乎更應該理解為一種「體驗」,即:人們獲取了心愛之物的滿足感、幸福感;被店員「服務」的愉悅感、至高感等等。商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而兩者合二為一所創造出來的體驗是令人難忘的。人類生來需要學習很多事情,但出於本能的事情並不需要學習,如:吞咽、睡覺、哭和笑,當然還有花錢,即消費。當下,人類的消費特徵是為情緒、為觀賞、為社交而消費,也正是如此,美和想像力的場所打造則是未來商業零售空間的潮流。

根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網路購物呈現爆發性增長的趨勢下,當今的消費主力90後群體中有46%的人仍然傾向於線下消費,並對於文娛體驗和藝術類品牌的關注度逐漸上升。數據分析顯示,新一代的90後更願意為興趣愛好買單,追尋獨一無二,並樂於展示分享消費成果。這預示著,未來人們的消費訴求將由簡單的購買商品轉化為對於情感的消費,追求個性以及愛好。

(數據來源: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

全國10大城市Shopping Mall的移動終端關注及搜索藝術類關鍵詞的綜合統計,「文化藝術類關鍵詞」的搜索量近年來開始呈現上升趨勢。而一線城市中藝術主題業態在購物中心的佔比也上升至2.6%,雖然絕對佔比低,但是相對增速迅猛,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當新鮮的業態、流行的IP元素被購物中心運用的過於泛濫,人們急需一種能夠觸動其心靈,讓其為之一震,甚至是記憶猶新的深刻體驗。

曼谷 Siam Discovery

乾脆把自己做成了藝術品

Siam Discovery 擁有4萬平方米的空間,給了設計團隊充足的施展機會,希望創造一種新鮮有趣的零售空間體驗。區別於按品牌、品類做零售空間布局的傳統方式,想要為顧客提供一系列生活體驗為目的的「生活方式實驗室」,將空間劃分為數碼實驗室、街頭實驗室、創意實驗室以及遊戲實驗室等 13 個主題空間。

滿眼望去都是試驗品設備等元素,看得出是充分強調創新性和實驗性的零售空間。不管是一般的展示貨架,還是如分子結構似的天花板設計,都像是一件件裝置藝術作品。「零售不再僅僅是個跟購物相關的單一概念,而是要為客戶創造一個充滿朝氣活力、不斷變化的體驗過程,」 零售開發公司Siam Piwat CEO Chadatip Chutrakul 解釋說,「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進來,做自己的實驗,測試、創造或是培育屬於自己的東西。」

商業是普羅大眾的認知空間

和國外擁有眾多的公共資源不同,無論是圖書館、展覽館還是文化中心,中國的數量以及利用程度仍發展有限。那麼,我們對於某一事物的認知大多來源於哪兒?一是電視及網路;其二應該就是商場了。據有關成長心理學研究,兒童的生活知識有70%來自於對商場物品的認知。可見,商場是一個重要的傳遞知識的場所。畢竟,人類的生活除了離不開藝術外,首先離不開商業,買與賣的行為每天都在你的城市上演著許多次,並且不勝厭煩。

從未來發展來看,作為城市空間中人流最多的公共場所,商業場所,不僅僅是購物中心,在未來中國社會發展中將承擔越來越多的「公共文化職責」,並且將成為擔負公共文化傳遞使命的空間。在基於人流量大的基礎上,首先改變中國購物中心的文化沙漠,讓物質消費與精神陶冶並行;其次是作為負擔公共藝術文化教育的地方,商場內進行的藝術活動,有益於公民形成良好的公共藝術教育的認知。

藝術與商業的結合,除了能給商業場所增加新鮮的血液,帶去生機和活力外,更重要的是商場的純商業化性質發生了微妙的轉變,這種轉變,即:隱形的文化傳播,促進公民藝術認知功能的形成,將給商場帶去良好的口碑和潛在的收益。

達拉斯 Northpark Center

購物中心?藝術博物館?

Northpark Center是達拉斯的一座知名的購物中心,除了擁有各類國際知名品牌、琳琅滿目的商店、美味的各色餐廳與巨幕電影院,該商場最了不起的還是它的藝術品。購物中心的運營商Nasher和他的妻子是狂熱的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他們將世界上最熱門的雕塑作品收入囊中,包括畢加索、馬蒂斯、賈科梅蒂、塞拉等等藝術家的作品。

Nasher認為,如果普通的美國購物者不打算去一個藝術博物館,那他就把藝術博物館帶到他們面前。於是,他們在Northpark Center中開闢了一個藝術品專區——Northpark Art Collection,並且每年擁有幾乎2600萬名左右的受眾。

2013年,英國衛報進行了一次關於「購物中心與藝術」的調查,結果顯示90%的人認為「藝術可以存在於購物中心」,且這是讓更多人接觸到藝術的好方法。可見,商業場所的功能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商業消費,尤其是在當下,精神消費為主流的消費時代,如果商業場所過於執念於「消費功能」而沒有突破,其最終的結果往往只能流於平庸。

購物中心憑藉地理位置、消費便利性、體量供給充足、投融資方式多樣等優勢,已經逐步成為公立文化設施的有益補充與全新的承載平台。目前,就國內的購物中心而言,大多數仍停留在缺少主題特色的時代。如何突破千篇一律的平庸,從一大堆購物中心項目脫穎而出,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推薦閱讀:

商場營運部收集店鋪數據有哪些好用的工具?
從遠東百貨、百盛撤離天津,津樂匯(閉店調整?)等現象來看,天津商業地產為何較其他直轄市發展如此緩慢?

TAG:商业模式 | 商业地产调研 | 商业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