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后期中的5大常見誤區,你中招了嗎?
攝影是一門視覺的藝術。照片後期沒有萬能公式和通用參數。很多大家習慣性的操作,其實反而讓我們陷入了誤區。
本文作者Terry F老師,總結了攝影師在後期常見的5大誤區,你中招了嗎?
許多人在學過一段時間照片後期之後,不經意間會產生一些不好的習慣和觀念。這裡簡單地羅列五個當前最常見的誤區並進行分析,供大家在後期的時候參考。文章中引用了一些案例,僅供教學說明,均為百度圖片隨機挑選,只針對誤區現象不針對個人。
1
誤區一:細節越多越好
對細節的展現能力確實是衡量後期功力的一個標準之一。這也是商業廣告或者圖庫攝影師必須具備的一個技能。因為這一類圖片往往需要輸出較大畫幅,那麼細節的多少對最終效果的影響就很大了。
然而有些朋友在學習了一段時間的後期之後,會過度在意畫面的細節,這就很容易讓畫面缺乏層次,甚至顯得很「臟」。
這個情況在旅行(風景)攝影裡面十分常見。如下圖:
作者:Don Julien
還有下圖:
圖片來源:wreck-photography
以及下圖:
圖片作者:Degsy
這些作品無一例外地過分提高全圖的細節效果,導致畫面中一些原本就是多餘的細節非常突出,進而顯得畫面不幹凈。
在人像攝影中也存在這樣的誤區。尤其需要點名的是近幾年的婚紗攝影中常見的HDR人像風格。
例如下圖:
Luis Fernando Medrano Navarro
還有下圖:
圖片作者:Fraser Ross
上面兩位攝影師均有佳作,但是在這兩張片子上缺略施水準,前者光影結構失真,後者清晰度太高顯得很臟。
另外,有些教程在編輯過程中也有些欠妥。如下:
文章作者:修圖師小岳
在這一步里,為了做人像HDR效果,作者將清晰度對比度都+100
文章作者:修圖師小岳
在接下來的一步里,繼續對建築物大幅度增加清晰度。
清晰度滑塊可以強化畫面中物體的邊緣,也容易讓一些細節過度強化,顯得「臟」或者「生硬」。因此即使是做HDR的效果,也需要把握清晰度和銳化的程度,將其控制在視覺看著舒服的程度。尤其是當畫面主體體現的是「柔美」「安靜」這類感覺的時候,更要慎重使用HDR效果。
一張成功的人物HDR也需要合適的題材以及足夠強大的後期和審美。
如下圖,就是很優秀的人像HDR作品
作者:Adrian Donoghue
而一張成功的風景照片,是保留細節,而不是強行刻畫細節。
圖片作者:Lauri Lohi
2
誤區二:高光-100,陰影+100
不知道這個壞習慣是誰傳播開來的,但是這也導致了許多人盲目地暴力調節高光和陰影兩個滑塊。甚至有人把這個當成了後期必須做的一步。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降低高光可以在Raw裡面找回一部分亮部細節,提高陰影也是為了找回暗部細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圖片都需要大幅度調節高光陰影,例如下面這個教程中,作者將高光-100並提高整體亮度和暗部亮度之後,畫面原本的光影層次被破壞。雖然作者利用其它手段讓畫面清晰度和銳度大大提升,但是山峰的質感反而下降了。
文章作者:李文超
原圖山峰亮部和暗部分明,光源方向明確,質感較強
作者降低100高光,提高31陰影,雖然沒有提高100的陰影,但是這個動作也足以讓原圖中的光影層次感大幅度降低。
完成圖中山峰亮部和暗部差距較小,光源方向不明確,質感較弱。因此在畫面光影反差原本就不大的圖片中暴力壓縮高光陰影的方法並不妥當。
而真正需要大幅度-高光+陰影的情況一般只有以下兩種:
1. 需要在後期中重塑光影結構的作品(合成類居多)
大光比或者逆光拍攝的作品
圖片作者:TJ Drysdale
3
誤區3:濫用膠片曲線
那麼首先,什麼是膠片曲線呢?這裡引用「蠟筆小C」在POCO上面的一篇教程說明。
如圖中,略微壓暗高光和白色,大幅度提高陰影和黑色的操作就基本構成了典型的「膠片曲線」。
這種操作最直觀的效果就是讓高光和暗部發灰,減少暗部細節。利用得當的話,可以讓畫面氛圍感加強。於是乎,當相關教程出現以後,許多人沒有把教程吃透,盲目套用這種曲線,結果網上很快就充斥著濫用膠片曲線的圖片了。
但是將這一曲線(以及很多含有這一曲線的預設或者濾鏡)用在不合適的照片上,那麼其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下面用兩個案例說明:
案例1:
作者:Terry-F
圖片反差原本就不大,人物處於暗部,細節較少。
此時使用膠片曲線會導致人物細節的嚴重缺失,讓圖片顯得發灰發悶,而且視覺上顯得「臟」。
案例2:
作者:Terry-F
原圖中人物處於亮部,環境暗,畫面光影反差大。
此時使用膠片曲線,不會過多影響主體細節,反而可以讓弱化環境中雜亂的內容。提升畫面質感。
總而言之,膠片曲線有利有弊,要結合圖片本身的特點來使用並調整。
4
誤區4:照片越亮越好看
或許是受到客戶(模特)需求的影響,許多人在後期的時候都盡量將圖片調亮,讓人物看起來更加白嫩。
但是圖片亮度越大,影子就越少,畫面層次感就會相應地減弱。如果過分強調「明亮」的話,作品就會變得缺乏質感,甚至產生高光區域過曝的情況。
作者:壞壞
人物明亮通透,遺憾的是畫面整體過亮以及缺乏對亮部細節的保護導致大面積過曝,畫面中窗子和床單上面大面積的死白顯然欠妥,場景質感和層次也因此受到影響。
圖片作者:Vivianne Mok
在明亮的基礎上保持質感是非常重要的,也很難做到,需要大量的後期經驗和考究的前期拍攝布光。
5
誤區5:轉黑白,逼格高
這可能是照片後期中最嚴重最常見的誤區了。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黑白是一種照片風格,而不是「逼格」。
可能有人覺得有逼格,那是因為黑白片子看得少了,覺得新鮮。如果這世界上充滿了黑白片,那麼這些人肯恩會覺得彩色逼格更高。
而且可能去掉色彩之後,可以減少爛片裡面的問題,但是爛片依然是爛片,黑白只是減少了片子中的色彩問題而已。
那麼既然是風格,那麼就得尋找合適的圖片去搭配。
如下面一組圖,層次感較弱,光影反差小的圖片倘若轉為黑白,少了色彩對氛圍的渲染那麼片子就平淡無味。
作者:Terry-F
而有的片子光影質感強烈,明暗表現力>色彩表現力的時候轉為黑白,減少色彩干擾,此時合理地「做減法」可以提升圖片效果。
作者:Terry-F
總結以上總結的五點常見誤區容易出現在有一定後期基礎的朋友的圖片上,其中部分問題即使是後期經驗豐富也難免會犯。
而解決這些問題單靠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有端正嚴謹的後期態度和與時俱進的審美水平。
帥哥作者: 馮韜(Terry F)
美國Getty Image 簽約攝影師
華蓋創意簽約攝影師
Lofter大神
微博:www.weibo.com/terryfengphotography
Lofter: http://terryfengphotography.lofter.com
封面作者:Max Rive
http://maxrive.tuchong.com
歡迎關注@Thomas看看世界,每周學會一個攝影技能。
公眾號:thomaskksj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談談你覺得還有哪些攝影誤區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