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由的終極形態,不過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首先,我們討論的是liberty,不是freedom。也就是《論自由》,嚴復譯作《群己權界論》那本書所謂的自由,也叫群己權界。

讀完整本書,我反正不知道自由是啥,如何判定。全書無外乎討論了「當個人與群體、他人發生衝突的時候,聽誰的」一個命題——最後給出了一個真空中的球形雞的答案,比當年歷史課上中共八大的結論都拗口。

這樣的結論沒啥實際價值,畢竟咱不能事事都去用這麼複雜的標準衡量以後再去做。一個有效的標準,應該讓普通人可以一念之間就能做出判斷。

比如假如你有兒子犯錯了,你要打他,你要是想《論自由》的那套標準,我看八成打不成了——你需要翻看一大堆參考資料,七八天後你終於決定要不要打——這時候你兒子都一臉懵逼了。要是「父父子子」就很簡單了——兒子犯錯違背了子子,你責罰兒子並沒有違反父父,但是兒子犯錯本身也意味著你這當爹當的不合格,所以你也要檢討——一下子就清楚了。

群己權界不過就是自己和群體的邊界——說白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果不考慮角色,一個小偷在偷東西,你要不要阻止?你是個警察的話要不要阻止?你是個軍人的話要不要阻止?你是個病號的話要不要阻止?你是個兒童的話要不要阻止?

想要找一個絕對的,理想的「個體」,那是沒有任何操作性的。雖然物理上經常有光滑的小滑塊,生活中你見過?

當然似乎西方人到現在還沒想明白的事兒,我們都張口即來了——這就是文明的力量。儘管很多人反對這個結論,但是在做事的時候潛意識還是這麼做的。

當然,「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這種玩意兒就是封建糟粕了,執行過度了,過擬合了。並且這也違背仁義禮智信第一條——仁。

三綱為: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攻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出自《封神演義》

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

這就是「三綱五常」了,應該沒有和孔子提倡的那些思想相違背。說白了就是權利義務相對應嘛,當然封建時代被統治者歪曲也很有可能。

普通人不想做法學家,不想做點啥事都去和王瑞恩同學一樣翻閱判例——普通人只希望好好生活。

歡迎反對和曲解,也歡迎看了題目不看內容就開始批判,也歡迎語文老師死得早看不懂。歡迎轉載,歡迎引用,歡迎曲解,歡迎剽竊。


推薦閱讀:

不同種類的自由
黑格爾:自由與歷史,必然性與現實
他說,住院不如蹲監獄
被需求定住的人生

TAG: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