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主義遇見女權
01-29
前言:如今中國的互聯網,女權主義似乎正在成為眾人爭相追逐的熱門話題,各種通過販賣「自由獨立」消費生活方式的消費媒體正在強勢崛起,彷彿女權運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在如今整個社會面臨著保守回潮之際,「女權癌、「女尊」和「田園女權」等罵聲此起彼伏,我們不禁有些懷疑,Papi醬、咪蒙和ayawawa等消費媒體們真的能夠幫助女性實現獨立自主,消費主義真的可以推動女權進步,幫助女性實現自我解放么?
推薦閱讀:
與很多人以為女權運動在近幾年剛剛在大陸中產階級興起的印象不同,我朝的女權運動同樣具有幾乎不輸於歐美同行的悠久歷史。
解放之前,女權運動主要是通過與民族獨立運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女權」話語在官方話語中被廣泛接受,民族主義和女權訴求相結合的等各種政治宣傳產物層出不窮;建國之後,女權敘事開始與馬克思主義敘事相結合,性別敘事被納入階級框架,法理層面上的「人人平等」代替了女權的獨立敘事,女權不再被突出強調,女性的獨立話語空間大大減少;改開之後,我朝開始專註於發展經濟,逐漸淡化階級敘事,性別敘事隨著階級敘事的退場而趨於碎片化。由於對革命史的去性別化解讀,以及對「國家」空洞抽象的理解,當下社會輿論普遍忽視甚至是否認社會主義婦女運動對性別平權的貢獻,對曾經活躍在體制內的女權主義者更是選擇性地遺忘。漸漸地,中國女權運動在大眾敘事當中出現了長達幾十年的空白期。以至於在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之前,很多人都以為中國根本不存在女權力量。
而隨著主流意識形態的破產,整個社會開始經歷保守回潮,原先被階級敘事所壓制的宗族意識、民族主義和國家敘事開始覺醒,官方開始號召女性回歸家庭,崇尚國學和傳統文化,女德班、鄉賢和儒家等相關新聞層出不窮。此外,官方不僅不支持民間的自發群體活動,甚至還會出於政治需要防範打壓具有組織行動力的社團組織,對於統治者而言,保持當前社會環境的長久穩定才是最重要的。而在此過程中,隨著社會中間階層開始在社會分工體系中實現經濟獨立和積累相應的話語權,當代女性的自主獨立意識開始覺醒,女權在公共場域里逐漸成為一種時髦的話語敘事。然而在女權剛剛重新開闢獨立的話語空間、女性群體逐漸重新萌生自主意識之際,就遇上消費主義大潮。如今我們既缺乏像建國初期那樣的階級鬥爭手段,也沒有歐美國家以公民社會為基礎的完善的公共政治運動機制,而只能依靠公共話語空間的身份政治手段來消除性別歧視觀念。這最終導致了嚴重依賴於消費主義的女權敘事逐步取代嚴肅的女權議程,佔據大部分公共話語空間。如今社會中間階層的平權意識啟蒙和性別話語敘事已經基本離不開消費主義文化的影響。在現代消費社會,人們通過消費實踐的方式來獲取相應的消費符號,利用這些消費符號去塑造帶有個人特性的生活方式,並以此為基礎在公共場域建立價值共同體,實現自我認同和身份建構。
消費主義不斷製造出的種種消費需求,驅動人們通過商品消費來滿足自我需求。人類長期沉浸於消費帶來的興奮滿足,被文化工業製造的虛假的需求驅動,不斷追逐各種消費品。在消費主義的美麗幻象與幸福滿足當中,人類主體不斷被物化,自我的個體性和主體性逐漸消失。隨著消費主義的興起,人類身體的審美價值得到極度重視,身體開始成為現代社會人的自我認同的核心。如今人們更多的是通過個人的身體狀態,而非出身門第、政治信仰或職業來確立自我意識和自我身份。身體的外形、消費價值和審美價值成為人們重點關注和消費的話題。同時,消費主義使得人的感官被公共化進入公共場域當中,身體觀念與文化身份認同合流形成公共熱門話題在公共場域快速傳播。而消費主義對感官的極度依賴使得人們對肥胖持有極端貶抑和對健身的高度推崇的態度,健身被賦予極高的價值屬性。身體開始成為消費主義慾望的主要載體,個人的身體狀態成為被消費的話題,並參與到審美秩序的建構過程當中。身體的實用性開始退場,取而代之的是身體的審美特性。身體的外觀、身體的視覺效果、觀賞價值和消費價值被重點強調,與身體相關的消費話題在公共媒體不斷生產、複製和傳播著。消費主義對身體審美高價值的推崇使得人們對年輕永恆的渴望以及對身體的老化持極端拒絕和無比恐懼態度,化妝、減肥、運動健身和美容等種種美體實踐變得愈加流行。為了保持身體的完美外形和觀賞價值,化妝品、美容整形和健身等各種和身體消費有關的「美麗工業」和「身體工業」順勢而生。
在父權結構下,女性更多的是提供身體價值,即生育繁殖後代的功能和身體的觀賞審美作用。由於長期處於父權社會規訓網路之中,女性把一系列男權觀念無意識地內化形成自身價值觀念,傾向維護男權結構和價值觀念,遵守性別角色準則,高度重視自己身為女性的身體價值,而非社會價值。父權結構對女性的規訓和消費主義對人的物化使得女性對身體價值高度關注,女性的身體長期處於被凝視的客體狀態;而與此同時,消費主義通過公共場域的話語信息機制把父權觀念意識編碼進入女性主體當中,完成對女性的物化過程,女性被客體化成為具有消費價值的商品;此外,消費主義與階級屬性在社交生活的合流產生一系列代表階級生活的消費符號和行為標準,形成社交價值的消費需求驅動整個消費體系的運轉,人們以此形成相應的文化身份認同。在當前的新自由主義消費理念下,相比於女權的宏觀解放目標,當代女性更關注如何通過消費實踐表達自己的個性,利用消費符號建構出獨特的生活方式,完成階級躍遷或財務自由,最大限度地滿足自我實現需求。這些數量極大的年輕女性通常是出身中產家庭、生活條件優渥的獨生女。她們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實現需求,具有強大的消費能力,屬於商業市場的重點取悅對象。於是,為了滿足廣大女性成為「獨立的新時代女性」的渴望,公共消費媒體和商業機構出於資本利益驅動,開始圍繞性、婚戀情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將女權符號元素嵌入相應的文化商品,從而包裝成精美的消費品去取悅相應的消費受眾,無論是咪蒙、Papi醬還是眾多與生活方式相關的自媒體們,都是此類營銷套路——「只要你買了這個化妝品就可以成為美麗而獨立的女性」、「女性只有做到以下幾件事才能變得堅強美麗」和「真正優雅的女性必備的化妝品」等話語充斥著整個公共場域,「消費主義女權」開始大行其道。不誇張的說,在社會環境日益保守化、普遍拒絕公民政治參與的當今中國,化妝品、衣服和文化品等消費商品當中所蘊含的「女權」消費符號元素幾乎成為了身處都市的廣大女性建構「獨立女性」生活方式的唯一途徑。
在文化工業主導的消費社會,符號剝削和物化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我們可以根據消費實踐利用文化工業所提供的消費符號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生活方式;也可以單獨擺脫廣告品牌和消費媒體的時尚灌輸,運用自身審美趣味和文化標準從另外的文化商品體系選擇相應的商品組合(比如已經過時的商品),從而打造屬於自己的審美符號體系和生活方式。當然這只是一種個體微觀形式的消極反抗。可以說這種只專註於微觀個體生活而忽略宏觀社會結構變革的去政治化意識形態,對女權運動是非常不利的。僅僅通過在公共話語空間當中推行性別平權議程,致力於消除性別歧視觀念而忽略現實經濟基礎的做法,不過是一種虛妄的中立妥協方案,它只能帶來性別平權的觀念啟蒙,無法實現真正的性別解放。畢竟女權主義是對父權的整體批判,僅僅依靠個體微觀層面的反抗根本無力對抗父權、消費主義和資本主義三位一體的宏觀社會結構。只不過在日益去政治化的消費時代,這種宏大敘事形式的批判是很難引起人們的興趣的。註: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洞穴錄
推薦閱讀:
※如果不考慮道德和同情心 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人類社會是有益的嗎?
※共產主義的實現(手稿)
※《社交天性》,為什麼你天生富有同情心?
※怎樣看待「學習就是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