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重走老太原, 去追憶那些年的老建築
太原,一座具有4700多年歷史,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悠久的歷史使這座古都擁有太多太多古老的建築。但同時也因為歷史的變遷,太多我們記憶深處的老建築慢慢消失。很多東西失去就真的失去,再想找尋只剩下那些破舊的照片,珍惜眼前再度去感受下這些有故事的建築吧。
這次記憶之旅開始,我們全程搭乘公交車,將這些老太原的回憶一一拾起。從新太原的標誌建築出發,去親眼目睹老太原的標誌建築。 於是,第一站我們選擇了山西大學堂。
山西大學堂,創立於1902年,設中學專齋和西學專齋,由英國人李提摩太和山西巡撫岑春煊共同創辦,山西大學堂是中國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堂之一,和北洋大學堂(現天津大學),京師大學堂(現北京大學)一道開啟了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紀元。
1902年初,山西巡撫岑春煊遵朝廷諭旨將令德堂改設為山西大學堂,接收晉陽書院和令德堂學生,正式開學,由此山西大學堂正式成立。
當時,根據《奏定學堂章程》,設立在省會的大學堂,至少需要設置三科才能成立。1903年下半年,各省都按章程規定改為高等學堂,全國只有京師大學堂和山西大學堂仍保留為大學堂,同年10月,天津中西大學堂改為北洋大學堂,直到辛亥革命時,全國總共也只有以上三所大學堂。
感受了全國最早三所大學之一的風采,我們的下一目的地是皇華館12號院,兩座建築挨著很近,只需要步行10分鐘就可以到達。
皇華館12號院是民國時期的四合院民居建築,是張姓商人的私宅,整體中西合璧,大門面上有寓意龍鳳呈祥的貼金木雕,小院坐北朝南,南房5間為2層樓,磚雕影壁生動傳神、栩栩如生,前檐花罩雕法精湛。
坐落於五一路與海子邊之間,3層閣樓,在清末民初曾是科舉時代主考、副主考接待所。當你靜靜聆聽,或許你能聽到書頁翻動的聲音伴著歷史長河的隧道在耳邊響起。
它的大門歷史韻味十足,門面上有寓意龍鳳呈祥的貼金木雕,還有清末民初書法家趙鐵山的題字 「懷永圖」門頭。推門而入,小院坐北朝南,北房5間,南房5間為2層樓,磚雕影壁保存基本完整,生動傳神。前檐花罩雕法精湛,牆上磚雕栩栩如生,影壁工藝精美,細究下來,這已是太原城裡不可多得的老房子了……
看完這所霸氣十足的私宅,我們來到了太原的商業區柳巷,準備開啟下一站書業誠,書業誠離柳巷很近,只需步行15分鐘就可以到達。
書業誠位於太原鐘樓街西段的北側,一個叫靴巷的小巷。靴巷的中段路西有一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在二樓中間上方曾懸掛著 「書業誠」三字匾,如今,匾已不知去向。
書業誠以經營古舊書籍、書畫為主,也經營紙張之類。此店原名「書業德」,它的總號在山東濟南,山西有兩個分店,一個在祁縣,一個在太原。
1921年,山西兩個「書業德」脫離總號,由晉商名流渠晉山先生接管,並更名為「書業誠」。總號設在祁縣,太原為分店。
在太原書業誠院內西廳的門樓兩邊曾有一副核桃木雕刻成的嵌字聯,上聯「書無盡藏福地琅坊鍾慧業」,下聯「誠以得事洞天清秘賞奇文」。上聯嵌「書、業」二字,下聯嵌一「誠」字。此聯不僅巧妙嵌字,且對仗工整,用詞脫俗,意味深長,可惜在「文革」中被焚。
從書業誠出來,我們將前往今天的最後一站萬字樓,由於兩個地方只相距1.2公里,我們還是繼續選擇步行,30分鐘後我們來到了這個獨特老建築。萬字樓是現存最完整的飛檐磚木結構建築,民國26年,閻錫山為紀念父親閻書堂在文瀛湖而建,象徵長壽之意。太原淪陷後,成為日本人尋歡作樂的聲色場所。
「萬字樓」是一座二層樓閣式建築,一共29個房間,結合中國傳統木結構手法與近代建築技術而修建,屋頂和立面造型採用了傳統的仿清式歇山頂和柱廊,而結構形式和門窗則是實用大方的民間年間西洋式樣。「萬字樓」獨特的平面布局在中國傳統建築實例中極其罕見,其它類似造型的建築僅見於記載:清代雍正年間,建築設計師雷金玉在圓明園設計了一座「卐」字造型的建築「萬方安和」,遺憾的是沒有保留下來。建築專家評價說,「萬字樓」無論是建築形制還是雕刻圖案,都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
穿梭在都市,感受老建築的風采。珍惜眼前還有的建築。
推薦閱讀:
※太原的天橋那麼多,為什麼你唯獨「鍾情」這座!
※這幅壁畫堪稱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它的「墓主人」又是誰?
※聖誕老人光臨太原,他在外牆上「瞄」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