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長情的陪伴,是父母給的教育

一個孩子的習慣,能力,教養,才是終究能陪他走完這一生的東西,而那每一個細節中,都藏著家教的影子。那才是父母給孩子最久的陪伴和最好的禮物。

文/陶瓷兔子(微信公號:少女成長研習社)

1.

在日本旅遊的時候遇到一對母子,我們同乘一輛大巴,前一天晚飯結束的時候導遊強調了兩次,早上八點準時從酒店出發去看芝櫻祭,可到了集合的時候,準時上車的人卻寥寥無幾。

那對母子在八點十分的時候匆匆跑來,上車之後並沒有立刻落座,媽媽俯下身來摸摸孩子的頭低聲說著什麼,好像是安慰,又好像是鼓勵。

終於,那小男孩點點頭,紅著臉,卻很堅定的對著車廂里的乘客鞠了一躬,說:

"都是我貪睡才遲到了,給大家添麻煩了,十分抱歉"。那孩子看上去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在眾人的打量下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又鞠了一躬,才慢慢走回座位。

我們的座位正巧只相隔了一個過道,小男孩坐在靠窗的座位,有些悶悶不樂的,我跟他母親交談:

其實你們也不是最後上車的,晚幾分鐘也沒關係。

約定好的時間,晚一分鐘也是不對的,何況我已經告訴過他不能賴床,她沖我笑笑,能遇到能體諒的人真是太好了,但我不希望他養成給別人添麻煩的習慣,習慣了遲到,今後可怎麼辦呢?

我跟同行的朋友交換了一個眼神,感慨日本女人的小心翼翼和彬彬有禮,同時又覺得她有些小題大做,不過是一次偶然遲到而已,跟那個孩子的遙遠的未來,好像並沒有什麼太大聯繫。

他今後要長大的,如果今後因為這個習慣而被人責怪,那就是我做媽媽的不對了。

那母親像是看懂了我們的表情,微笑著說到。

2.

這幾年來,我身邊有不少的朋友都新晉了媽媽,調皮的不少,其中小Y家的熊孩子尤甚。

別人家的孩子不過吵鬧著要多吃一個冰激凌或是多玩一個小時ipad,唯有她三歲的兒子,每每從進門到離開都不得安寧,出其不意的從後面揪別人的頭髮,沖著人家的耳朵大喊,用手去摸盤子里的菜,種種把戲層出不窮,小Y常常跟在他身後不停的賠禮道歉,卻捨不得斥責兒子一句。

她懷這個孩子的時候經歷了許多波折,而正是因為來的尤為不易,更是對他有求必應,從沒說過一句重話動過一根手指頭,那孩子像是洞察了父母的溺愛,漸漸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的淘氣。

作為朋友,我們勸過她不少次,可小Y卻總是說:

小孩子總是淘氣的,等他長大了,自然也就懂了。我們能陪他的時間也不多,趁還可以的時候,就讓他自由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吧。

他們甚至早已為這個孩子預備了兩套房子,說,這一生不求他有什麼大出息,平平安安長大就好。

她固然有耐心等他長大,我們卻沒有,聚會的時候大家開始有意無意的不叫她,直到她的寶貝兒子終於上了幼兒園,她在微信上找我,說,覺得自己做母親做的好失敗,給他的寵愛,卻成了他人生的絆腳石。

那孩子在幼兒園一如在家,十分刁蠻任性,一言不合就倒地大哭撒潑蹬腿,以揪女同學的辮子為己任,同班的孩子都不理他,她去接他放學的時候,遠遠看到別的小朋友都嘻嘻哈哈的圍成一圈玩著遊戲,唯有她的心肝寶貝,一個人孤零零的坐在角落。

回家的路上,他嚎啕大哭,她安慰他說,你不喜歡幼兒園咱們明天就不去了好不好,那孩子搖搖頭,抽噎半晌說了一句,我想跟小朋友在一起,可是他們都不跟我玩。

她是個在職場上雷厲風行而又智計百出的女精英,可面對著兒子的眼淚,卻居然感到從未有過的挫敗與失落。

她的羽翼已經無法覆蓋他的整個世界了啊,現在如此,今後會更甚,這個孩子那一身的驕縱和自私,讓他跟除了父母之外的整個世界,都那樣格格不入。

她以為寵愛就是恩賜,以為她的容忍撐得起他的天空,可孩子是一艘船啊,他總有一天要離開她的港口,駛向更遙遠也更廣闊的大海,他需要成為一個舵手,懂得航行中的語言,結交自己的同伴,給予幫助也獲得幫助,而寵愛本身,遠遠不夠。

3.

在初中升高中的時候,我曾為自己的人生做過很大的一次主,以當時中考的成績,我可以去另一所更好的高中上學,可是有一個好朋友決定留在現在的學校,出於莫名其妙的「義氣」,我決定留下陪她,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全家的反對。

我媽跟我長談了一次,列出了放棄更好高中的種種弊端,問我,知道了這些,你還願意留在這兒嗎?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說服他們。

我回答得斬釘截鐵,拍著胸脯聲稱自己一定不會後悔,而她果然幫我說服了全家,姥姥每每提起這件事都會嘆氣,說,孩子不懂事,你怎麼也任她胡鬧,我媽總是笑而不語。

高一下半學期的時候,因為一件小事,我跟那位好朋友產生了矛盾,關係大不如前,而我媽之前提醒過我的弊端也在逐漸浮現,大到老師的教學質量和講課時的方言,小到學校里沒有我最喜歡的圖書館,我後悔的不得了,天天在家嚷著要轉學。

沒辦法轉,我媽說,你的學籍檔案都已經定下來了,另一所高中的招生名額也已經滿了,沒辦法把你塞進去。

我那時怨過她嗎?或許吧,在每一個不太如意的時刻,那些細小的怨氣都會像發芽的春苗無法遮掩的出現。

為什麼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人家的父母絞盡腦汁也會幫他們轉學,而不是輕飄飄的說,我們也沒辦法,把所有的難題都踢回給我自己。

直到我大三的寒假,一個阿姨來我家做客,她的孩子比我小三歲,也正在擇校的關頭,她們在客廳聊天,我在書房心不在焉的玩著手機,忽然聽到我媽壓低聲音提到我的名字,便本能的支起耳朵偷聽。

當初也不是不能托關係給她轉學的,我只是不想讓她覺得,自己捅出的任何簍子都會有大人收拾,我都想好了,要是她成績真的下降的太厲害的話,就給她請家教,哪怕掏再多錢,也不能讓她養成隨便決定又隨便後悔的習慣。

趁她還在身邊,幫她養成一點好習慣,我們也不可能護著她一輩子啊,將來她長大了,總是要離開家的,她總得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一點責任。

在我二十多年的生命里,我做出過很多好的選擇,當然也有很壞的,而無論如何,我都會想著如何靠自己走出那個泥潭,而不是一味埋怨他人,期冀著從天而降的援助。

這樣的習慣並沒有讓我有多出類拔萃,卻可以讓我變成一個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那一粒不起眼的種子,是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她種下,並將貫穿我的整個生命。

《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裡都能活下去》一書中,以媽媽的口吻說過這樣的一段話:

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的我們,註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那是我們最不願意麵對,卻最無力逃避的事實,而我能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不是一架鋼琴,一盒樂高,各種各樣的培訓課,而是幫她養成一個人也能好好活下去的能力。

《觸龍說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

一個孩子的習慣,能力,教養,才是終究能陪他走完這一生的東西,而那每一個細節中,都藏著家教的影子。

那才是父母給孩子最久的陪伴和最好的禮物。

——END——

作者:陶瓷兔子

Linked-In專欄作者,微博讀書書評人,

把日子過成段子,將心事煮成故事的雞湯少女

[少女成長研習社@Taocituzi77]


推薦閱讀:

小孩子不願意說話怎麼辦?
老媽為什麼心疼我花錢?
一枚銅錢一句話,讓她記恨父母一輩子
我恨我自己的媽媽,怎麼辦?
父母的貧窮思維:萬般皆下品,唯有便宜好

TAG:父母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