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母親 | 幸有萱草可忘憂

母親節剛過。當城市的兒女們為母親送上康乃馨,鄉野的萱草花也開放了。山澗旁,池塘邊,萱草亭亭玉立,橘紅的花朵狀若百合,朝開暮落,寂寂無聲。康乃馨盛行以前,在傳統文化里,萱草代表母親。

萱草忘憂的說法,自古有之。《詩經·衛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諼」字有忘記之意。《詩經疏義》:「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在古代,北堂是主婦的居室,常用於指代母親。晉代嵇康 《養生論》:「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既然愚智共知,自那時起,萱草忘憂的說法,就已經廣泛流傳了。唐代孟郊《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直接表明了萱草象徵母愛。

萱草可作觀賞,亦可入饌。西晉張華《博物志》:「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李九華《延壽書》:「嫩苗為蔬,食之動風,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憂。」 白居易《酬夢得比萱草見贈》:「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食用萱草,如同醉酒,可以讓人精神興奮,忘卻煩惱。

萱草與黃花菜容易混淆。它們是近親,同科同屬,卻非一物。一般來說,萱草為橘紅色,雖可食用,主要用於觀賞。黃花菜為淺黃色,主要用於食用。新鮮的萱草和黃花菜都含秋水仙鹼,直接食用會中毒,須得開水焯過。

童年春天,我們沿著山間小道去外婆家。暮春初晨,山林有薄霧環繞,田野里有淡淡雲影,沿途景緻清新明澈。我在溪旁尋了幾枝萱草,找玻璃瓶養起來,作案頭清供。外婆給我舀了一碗湯。柴火在灶膛噼里啪啦炸裂,黃花菜在唇齒間留香,萱草花在瓶里微微顫動,彷彿一盞盞叮叮作響的風鈴。那樣單純美好的場景,在不經意間銘刻在我的記憶里。

上初中後,媽媽調去了很遠的學校,周末才回來。冬日黃昏,我和同學在家做完作業,許久不見媽媽回來,準備出去找吃的。茫茫夜色中,媽媽風塵僕僕地回來了。她很快做了幾樣小菜。有苕粉坨坨、洋芋絲絲,湯里有我喜歡的黃花菜。我和同學大快朵頤,媽媽卻不動筷子,只說不餓。同學提醒我:「你媽媽嘴巴有點不對勁。」我仔細看,媽媽口中赫然一個黑窟窿。原來,她幫學生補課,錯過了末班車。為了趕回家做飯,她追著車跑,摔掉了兩顆門牙。媽媽不好意思地笑著:「沒關係,嘴巴凍木了,不痛。」我卻看見了燈光下,她鬢邊新生的一簇白髮。那幾年,家裡境況不佳,她衰老的速度特別快。

工作後,我抽假期陪父母健身、旅行。親友們都說,媽媽精神煥發,看上去年輕了許多。

萱草花開一日,朝開暮落,就像母親們短暫的青春。她們為生計奔忙,為家庭操勞,始終想著給孩子免去煩惱。願我們長大後,也能成為母親的忘憂草,幫她們解愁思困頓,忘心憂神傷。

~~~~~~~~~~~~~~~~~~~~~~~~~~~~~~~~~~~~~~~~~~~~~~~~~~~~~~~~~~~~~~~~~~~~~~~~

來源:花信風 - 知乎專欄


推薦閱讀:

原創詩作(來自漫步人生路)
18則令人驚艷的經典古詩詞
2016 年你自己最滿意的一首詩詞是什麼?
生雲樓詩詞小輯(2017.3.27—2017.4.30)
《新文學評論》訪談

TAG:诗词 | 故事 | 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