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訂單破百萬單背後的九十九死一生

撰稿? 劉雪兒 李志剛

近期投資類線上直播分享,請加微信:new_top100 名額有限。

2017年,趙劍鋒過了一個好年。

這是他創業七年以來過得最舒適的一個春節,沒有擔驚受怕。「每個春節,我都特別害怕,事情特別多。」點我達創始人兼CEO趙劍鋒回憶。

這家最初做高端外賣平台的公司,因為美團點評和餓了么的外賣大戰,轉型做即時物流,在這塊棋盤上與達達短兵相接;又因為阿里巴巴與京東在新零售上的布局,跨入更大的棋盤,組隊廝殺。

這是一個創業七載,年年刀尖起舞,經歷九十九死一生的故事。

六年打水漂,爬起再重來

2015年1月18日,美團宣布融資7億美元。

緊接著,1月28日,餓了么宣布融資3.5億美元。

此時,做了6年的點我吧,兩輪融資1000多萬美元。

從訂單體量來看,2014年10月餓了么日訂單100萬單;2014年12月美團外賣訂單150萬單。而點我吧日訂單不過幾萬單,覆蓋城市也就上海、杭州。

儘管點我吧客單價高達85元,每單收入16元。但這在巨量資本、規模擴張速度之前,沒有意義了。趙劍鋒並不認同這種燒錢做規模的邏輯,不過「你雖然走在直路上,但是騎自行車;別人走在彎路上,但是在高速公路上開車。」

他意識到點我吧失去了入場券,「你憑什麼入場?難道你智商比他高嗎?」

「2015年意味著我已經做了6年,你可能6年的心血和青春就付諸東流了,就歸零了,你讓別人怎麼信任你?」趙劍鋒張開雙臂,兩手一攤。他穿著白襯衫,脖子上掛著橙色工牌,面龐方正,嘴唇上方留著鬍子,面色略顯疲倦,講到有趣的地方會自顧自地笑起來。

點我吧是趙劍鋒第二次創業。2003年,他創辦了第一家公司杭州經緯,專門做通信行業的地理信息產品,年銷售額四年以來都徘徊在1000多萬元,因為這個市場天花板太低了。

不甘受限的趙劍鋒決定二次創業,立下兩個原則:

○ 天花板要高。

○ 不依賴於拉關係。

花了一年時間考察項目的他,看到外賣項目心動了:

○ 線上線下能一體化。

○ 用戶足夠廣。

○ 連接的關鍵在於物流。

2009年,趙劍鋒退出經緯套現500萬元,投入新公司點我吧,一家做高端市場的外賣平台。這一年,餓了么停止自營配送,轉型平台模式,王興還在折騰飯否網,次年美團網才成立。

趙劍鋒認為,產業效率提升的關鍵在於物流,當時除了麥當勞、肯德基外,外婆家、新白鹿等大多品牌商家都沒有外賣隊伍,點我吧產品一上線就開始招募全職騎手,並且往智能調度方向挖掘。

在2010年諾基亞稱王的時代,運營商還未開放手機定位功能,大多數10萬元轎車還沒有GPS時,點我吧就給每台電動車安裝了一兩千元的GPS,後續逐漸完善了調度管理系統和騎手管理系統。憑藉這點,點我吧在滬杭兩市漸漸樹立了口碑。

2012年,美團網在千團大戰中拔得頭籌,團購引爆了O2O創業潮,聞風而動的資本迅速襲來,高頻次、廣用戶的外賣平台成為香餑餑,餓了么橫掃上海佔領華東,美團和百度相繼入局,霎時掀起一片血雨腥風。

2015年春節,戰火進一步升級。

面對巨輪掀起的巨浪,點我吧這條小舢板時刻面臨被傾覆的可能性。

2015年5月30日,趙劍鋒召開戰略會議,團隊達成一致:開放物流能力徹底轉型。「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好,最終都是靠長板吃飯。」趙劍鋒說。

趙劍鋒是個狠人,這時候公司快沒錢了,他還敢賭1%的成功率。公司直接拉了個小團隊,關在會議室里做封閉開發。6月24日,點我達上線,一家主打眾包模式的即時物流平台誕生了。

此時,距離達達上線剛滿一年。6個月前,商家突破10萬家;3個月前,達達的日訂單達到10萬單。2015年,百度、美團、餓了么開始自建物流,京東到家正是京東重點項目。

點我達面臨的競爭者,要麼是有先發優勢、融資能力遠勝於自己的領先者,要麼是資金雄厚、巨頭重點投入的項目。

不啃下技術, 不足談競爭

眾包物流、即時物流,因為2015年火熱的外賣大戰而得以普及。

得益於點我吧的技術、資源積累,7月1日點我達上線一周就開了10個城市,10月中下旬,日訂單量達到35萬單,覆蓋21個城市的7萬個商家。

不同於達達等以搶單為主要模式,點我達採用派單模式,這對智能調度系統有不小的考驗。

以外賣訂單為例,高峰期5分鐘來了5個訂單,搶單模式下一般是5人分走,但是派單模式下,這些訂單在小範圍內配送,點我達平均只需要1.8人左右,並單率超過90%。

並單問題涉及順路度指標,即新訂單與所有舊訂單的空間角度關係。據點我達研究院總監王峰介紹,一開始為了保證騎手順路程度足夠好,他們會考慮新訂單與所有舊訂單的順路關係,但因樣本太雜個體差異較大,每次派出的達標訂單較少,對總體配送效率有影響。後來轉化思路,只考慮新訂單與某一個舊訂單的順路關係,這樣每次派單就增多了,效率也明顯提升。

除此之外,派單另一個邏輯是,從訂單維度反向尋找騎手,適用於人少訂單多的情況。比如某個區域有很多訂單,附近的騎手可以就近送單,沒必要跑遠單。

智能調度系統貫穿所有配送環節。接單前,點我達會根據商家、騎手、訂單的分布,考慮每個商圈和商家的壓力情況、附近運力情況、用戶對服務時間的要求等來派單。

據點我達演算法研究院研究員常征介紹,接單後後台多個演算法互相協作,有實時壓力計算、出餐時間預測、配送路線規劃、騎手與商家的畫像描繪、到店時間預測等,主要依靠機器學習方式,結合歷史數據反推預測時間,挖掘特徵,不斷修正模型做到精準預測。

戶外作業中,惡劣天氣往往是影響數據模型的不確定因素。2015年底的一天,因大雪造成訂單延誤或破損,杭州城西騎手全勤出動,配送費卻被扣得所剩無幾。

王峰他們及時增強了天氣反饋機制,一方面針對不同程度的雨雪等惡劣天氣,會有相應的補貼策略;一方面當天的考核指標會降低要求,如果遇到嚴重情況,騎手可向客戶申訴補償。

目前,點我達的平均送餐時間為28分鐘,三公里內訂單佔90%以上,一天有三個高峰,午高峰從10點到下午1點半,晚高峰從下午4點半到7點半,夜宵從晚上10點到凌晨1點,地點集中在寫字樓、住宅區、學校。

幾番生死,絕處逢生

如果不做外賣,商家劉昌平店裡每天的堂食收入只有800-1300元左右,平均每月營收只有3萬多元。原來商家累死累活只為提高翻台率,服務半徑不超過1公里,現在外賣打破了這一僵局,不僅擴大到通常3公里的服務人群,也減少了租用更大店面的經營成本。

2015年下半年,O2O行業陷入一種瘋狂補貼大戰中。據趙劍鋒介紹,當時只收商家3元,每單最高補貼4-5元,9月日均訂單35萬單,一天就燒掉100多萬,他稱同期達達為45萬單,眼看就要追上了,卻發現快彈盡糧絕。

2015年6月,達達獲得1億美元C輪融資,12月獲3億美元D輪融資,而點我達9月獲螞蟻金服幾億人民幣C輪融資,10月創新工場跟投,後方糧草無法與達達抗衡。

2015年11月點我達啟動D輪融資,2016年1月與一投資方談完所有事項,1000萬美元過橋貸款打來,說好春節前完成十幾億的打款。

2月4日放假,沒到賬,2月7日除夕,仍沒到賬。資方稱一個簽字的老大在國外,緊接著趙聽到一些消息,判斷市場變化可能影響到這輪融資。

果不其然。

26日噩夢。

27日開會。

28日開會。

29日裁員。

3月1日重備BP。

其中,線下物流團隊2000多人,裁員一半,總部客服裁員300多,其餘產品技術團隊暫時降薪。

「跳樓能解決問題嗎,欠一屁股債你走了,跳下去也得鞭屍,這是逃避。」說話溫和的趙劍鋒狠咬了「逃避」二字。

鳴金收兵的後果,是對手更猛烈的攻城略地。

點我達日訂單一度收縮到4萬單,3月後回升到10萬單以上。但是,達達2016年4月日均訂單超過100萬單,覆蓋37個城市,130萬註冊騎手。

4月15日,京東集團宣布,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一事達成最終協議,京東占達達47.4%的股份,新公司更名為新達達。

4月,趙劍鋒與阿里巴巴談好融資,原定五一前打款。

5月1日,錢沒到賬,他心頭一緊。

5月15日,周日,戒煙三四年的趙劍鋒買了包煙,一個人坐在辦公室。室內擺著兩尊佛教法器,掛著一張黃底赤印的腳掌畫,一張裝裱簡潔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他信佛十年。

趙劍鋒說:「要是再被放鴿子,我覺得我快撐不住了。」他擰開瓶子蓋子,猛灌幾口水。

拚命兼職得了腱鞘炎,一天四個省連軸轉,他沒垮;

合伙人離開,員工捲款潛逃,他沒垮;

公司瀕臨死亡,借款幾百萬熬到融資到賬,他沒垮;

市場瓜分完畢,不得已轉型,他沒垮;

融資延緩,裁一半兄弟死撐,他沒垮;

這次,他快垮了。

他緊鎖眉頭,狠吸了兩口煙,突然想到還有1000萬美元過橋貸款,那筆錢在程序上是資方打給他個人的,而公司快花光了。「我欠別人1000萬美元,是我欠,不是公司欠。」

他想起妻子,時常抱怨自己回家太少,但仍在背後隱忍支持;他想起孩子,居然一眨眼要上初中了,幾乎忘了他小時候的樣子。他決定,要趕緊離婚,傾家蕩產也賠不起。

「你七年的心血,七年的青春!年年徘徊在生死邊緣,天天跑四個省的強度在工作,然後回過頭來,誰都對不起,連跳樓的資格都沒有!」趙劍鋒面紅耳赤,情緒激動,眼睛愣了幾秒,轉瞬埋下頭來。

他在籌劃最壞的打算,一陣電話鈴聲響起,是阿里投資部的老大,對方信誓旦旦:「沒問題啊,我們肯定會投的。」趙劍鋒將信將疑。

七八月,阿里與餓了么的近10億元融資到賬,他終於如釋重負。

合縱連橫,集團軍作戰

目前點我達註冊騎手超過100萬,在線平均時長有6小時,入駐商家有20萬家,日訂單100萬單左右,餐飲訂單佔80%左右。

「騎手身上有中國藍領的典型特徵,第一以收入為導向,第二渴望被尊重,第三渴望成長與學習。」點我達高級副總裁謝新宇說。

原來騎手無法取消點我達的派單,經常投訴說訂單派得亂七八糟,解釋原理後他聽懂了但下回接著罵,「合理的又怎樣?老子不樂意。」趙劍鋒說。

後來,點我達賦予騎手取消訂單的權利,結果大部分訂單也不會取消。「第一,被尊重了,第二在情感上,這是我選的(要來跑單),含著淚也要跑完。所以有時正不正確沒那麼重要,要講人性。」趙劍鋒說。

產品總監王行廣說:「他們很敏感的,你家做什麼,出什麼策略,什麼好什麼不好,他什麼都知道,他比你懂太多了。」

2014年底2015年初,騎手們聊的最多的是刷單。有公司給到騎手12元一單,背後只收商家3元,商家就聚集一批騎手,每天下午3點和晚上9點閑時段,集中發單,只讓內部人搶,騎手接完單還得退給商家3元。虛假單里,隨便拿個小票就能賺錢。

市場教育成熟後,補貼減少,平颱風控體系日益完善,刷單慢慢消失,泡沫開始破滅。

王行廣親眼目睹即時物流里一波又一波的死亡,被泡沫催起來的平台們隨時隨地都在倒閉。

最後只剩下了達達和點我達。

雙方皆是背靠巨頭,合縱連橫,戰爭的格局再次升級,這一次是在新零售這樣一個十萬億級別的市場里。

2016年10月,與京東深度合作的沃爾瑪戰略投資新達達3.36億元。新達達將獲得京東商城、永輝超市、沃爾瑪等京東系商家的流量支撐,和供應鏈等多方支持。

與此同時,點我達獲得了阿里很多戰略資源幫助。

流量上,有餓了么、易果生鮮、盒馬鮮生、菜鳥網路、商超便利店等訂單資源,並與餓了么達成戰略合作夥伴,接收幾十萬外賣訂單。基礎設施上,因為螞蟻金服的支持,騎手可隔天提現,後台有高德地圖與阿里雲服務支持。

「2016年下半年的戰略任務是什麼?外賣要走通所有的場景,覆蓋更多品類的末端物流服務,預計在2017年起量。」趙劍鋒握了握拳頭。

除開外賣渠道,點我達其他渠道的業務佔比20%,涉及品類10項(不含餐飲)。點我達從2016年3月開始開拓其他渠道,點我達渠道綜合部總經理楊傑發現,餐飲以外的商家連自己需求都不清楚,也不清楚市場上距離5公里、10公里的同城配送能做到兩小時內送達,教育市場成本高。

2016雙十一,點我達和菜鳥合作,技術人員在小黑屋裡趕了一個半月,單獨做了一個系統,針對落地配的攬件。不同於外賣訂單,快件在10分鐘內可能會來成千上萬單,非常密集,需要系統來分組派單。恰好,點我達在派單上有多年的技術積累。

2017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與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其中一條就是物流體系協同。點我達開始做百聯旗下的華聯、聯華超市門店的O2O配送。

眾包這種新的組織形式,容易讓商家抱有極大的懷疑,運營如何規避風險呢?因此,溝通成本很高。同在阿里體系,讓楊傑上門談合作的時候,「起碼會把我的話聽完,不會把你趕出去。」

2017年春節歸來,點我達45天內用加盟方式增擴100多個城市,加上之前的39個直營城市,總覆蓋150多個城市。目前,直營主要針對一二線城市,加盟商負責相對分散、地方關係網複雜的小城市。點我達運力中心總監管利偉說,如果當地城市舊有利益群體明顯的話,點我達偏向選擇共贏的方式,「我們輸出的核心是平台技術。」

隨著市場逐漸成熟,點我達開始注重資金使用效率,原來每單收取商家3元,去年3月開始收5元,現在收6元多,財務質量明顯提升。由於對配送費根據距離與時效計算,並非抽佣模式,目前平台基本盈虧平衡,日均訂單100萬單左右,雙十一峰值破200萬單。

對於新達達,趙劍鋒認為,它最大的問題在於缺少高頻量大的外賣訂單源。

根據京東2016年財報,剔除虛擬商品,京東商城全年訂單數16億,日均438萬單,自營佔60%左右。同時,2016年12月末,餓了么宣布日訂單破900萬單。京東系多商超訂單,相比之下外賣訂單量比較小,美團則較為封閉。趙劍鋒認為點我達有後來居上的機會。

「阿里的資源相對更健全,更重要的是,至少我們目前是獨立的,我認為佔位會優一點。」趙劍鋒說。

絕處逢生的他依然心有餘悸,「我最大的危機感就是時間,行業發展太快了,一步重大失誤,可能就被反超,形成馬太效應。」

「我一些朋友說你真幸福,很成功,其實狗屁。」趙劍鋒嘆了口氣,「事在人為嘛,入了(行)你就得有責任和義務。」


推薦閱讀:

智能物流時代,機器人將扮演什麼角色?
怎麼學習物流/供應鏈管理?
單日處理8.12億包裹,他是全球物流領域「最大數據」的科學家
將Uber的眾包模式從客運移植到貨運,有哪些障礙,需要進行哪些調整?
物流這兩字,怎麼就高端不起來呢?

TAG:物流 | 配送 | 物流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