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一點,搞定的不止是「婆媳關係」

五一期間,跟遠在上海的閨蜜電話聊天,問了一下關於婚後的生活情況,她一聽到這兒,好傢夥!話匣子就打開了,可算有地方吐槽了。

一頓跟我抱怨:「以前聽別人說婆媳關係難處理,當時也沒什麼感覺,覺得相處挺容易的,可是自從我婆婆過來住一段時間後,在很多事情上都會產生衝突。

比如,我老公做家務時,婆婆就質問我哪有讓男人做家務的;新房裝修的時候買傢具、床也不讓買太貴的。生了小孩兒以後更嚴重,月子里的小孩尿布怎麼包,小孩子在家裡衣服要不要穿多,四個月大的孩子要不要喂米飯……總是產生分歧,現在我老公對我和婆婆之間的關係也束手無策,誰心裡都有一點不愉快。」

聽得我一身冷汗。這婆媳關係對家庭幸福還真這麼重要。但要學會如何處理婆媳關係,用《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教我們的方法,首先得界定問題:為什麼婆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

一、為什麼婆媳之間容易產生矛盾?

發生在我閨蜜身上的事不是個例,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從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到如今一系列有關婆媳關係的影視劇如《麻辣婆媳》、《婆婆來了》、《雙面膠》等等都是對現實婆媳生活的一種影射。而引發婆媳矛盾的原因主要來自於社會上的歷史因素、心理上的情感因素和思想上的價值觀念差異。

從歷史因素看,婆媳之間的問題有一部分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舊社會媳婦的地位很低,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到老也學到了婆婆那一套,並潛移默化認為做媳婦就是這樣要被婆婆壓制的,婆婆就是應該有「太后病」,有權干涉兒子的婚姻生活,並對媳婦指手畫腳。

但到了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雖然沒有什麼等級觀念,可是在生活上一向當家作主、執掌大權的婆婆,對於兒媳嫁過來以後,剝奪她的部分權力仍是不太適應,很容易對兒媳產生不滿的感覺。比如,兒子結婚前的生活起居都是婆婆照顧著,但是婚後兒媳改變以往婆婆的方式,而用自己的方式照顧著。婆婆知道後就對媳婦不滿意了。

從情感因素看,婆媳關係是既不屬於血緣,也不屬於愛情的特殊家庭關係,天生缺乏凝聚力,在歸屬感上有所區別,雙方很自然就會形成「等差之愛」。尤其是他們彼此又會對對方產生過高的心理期待,雙方也會因此產生隔閡。

比如說媳婦在正式嫁入男方家裡時,婆婆對未來兒媳是笑臉相迎,衣食住行樣樣關心。但是,當兩個人結婚以後,兒媳還會做相同期待,可是婆婆認為你們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該開始獨立承擔家庭的義務,沒必要事事親為。隔閡便因此產生了。

另外,從母子關係和夫妻關係來看,母親對兒子有母愛;妻子對兒子有愛情。而這兩種的共同點是,對兒子都有「愛的佔有慾」。

尤其是婆婆跟兒子、媳婦一起生活的家庭,婆婆既看不慣兒子和媳婦在一起的秀恩愛,也看不慣兒子和媳婦的打天罵地。因為婆婆的潛意識就認為兒子是我的,不允許你跟我搶他的愛,更不能欺負他,無論雙方誰對誰錯。矛盾也就產生了。

從價值觀因素看,婆婆和兒媳屬於不同時代的人,甚至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在生活習慣、消費主張、生兒育女等方面也會存在差異。比如有些地方依舊遵從著一定要生個男孩兒的習俗。當媳婦第一胎生了個女兒後,婆婆就一直催著生二胎。可是媳婦卻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即使可以再生,但是也不想承受太大的經濟壓力。這下矛盾又產生了。

然而,基於以上原因導致的婆媳矛盾,嚴重影響到個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睦相處,甚至會影響兩個人的婚姻存續。在一個完整的大家庭裡面,如果婆媳矛盾十分嚴重,而且夫妻之間沒有離婚,那麼肯定有一方是忍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影響到身體健康,常言道,病由心生不無道理。也有些媳婦不願意忍受婆媳之間的戰爭,再加上丈夫夾在兩個女人之間也無計可施,寧願選擇離婚。

可見,如何化解婆媳矛盾、建立良好的婆媳關係迫在眉睫。

二、用「同理心」建立良好的婆媳關係

雖然婆媳關係的錯綜複雜由來已久,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現象,但不代表著沒有解決辦法。NLP中提到過「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辦法」;俗話也說過天無絕人之路,既然問題存在,解決辦法一定也是存在的,這也是人類的智慧所在,人類社會就是在不斷地解決問題過程中進步的。

在中國,也不乏跟婆媳關係處理好的人,國民兒媳劉濤、小S等,他們可以做到跟婆婆的親切關係的原因是什麼呢?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同理心

那麼如何培養同理心呢?我們必須要做到「心動」。 「心」即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動」即為「有效溝通,付諸行動」。

第一步:心: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我從《YouCore思維力訓練:用框架解決問題》中,收穫最大的一點是:用框架解決問題更有效。如何在無法認同對方立場時,增強同理心呢?有一個很好的換位思考框架「枕頭法」。

立場一:我對你錯。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只看到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此時對方的立場和我們相反。

立場二:你對我錯。這是逼自己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試著去發現自己觀點的不足和對方觀點的優點。

立場三:雙方都對,雙方都錯。從這個立場出發,你承認雙方的觀點都有對的也有錯的,並且不再像你當初想像的那樣,認為這是個全對或全錯的事件。

立場四:這個議題不重要。這個觀點讓你認識到,你眼前遇到的問題並不像你想像中的那樣重要。起初你可能很難把這個問題想得無關痛癢,但只要事後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它不如我們原先想的那麼重要,甚至很難超過兩個人關係中其他的重要部分。

立場五:所有的觀點皆有道理。你自己的經驗將顯示:你探索過的立場都有些道理,而第五個立場與大部分人帶進問題的「我對你錯」的觀念非常不同。

在你從五個立場看過這個問題後,你也許已經發現了新的思考模式,這些思考方式也許未必能夠改變你的想法,甚至不能解決手邊的問題,但它們可以增加你對別人立場的容忍度,並因此改善溝通的氣氛。

下面我們來用枕頭法分析一下我朋友和她婆婆之間發生的事情(限於篇幅,未一一列出):

問題1:婆婆不讓老公做家務,家務就應該是媳婦做的。

採用枕頭法的五個立場,過濾一下自己對問題的思考,你會發現:誰做家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婆婆都愛著同一個人,只要是對你愛的人好,其他問題都顯得蒼白無力,誰是誰非根本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和睦相處。

問題2:婆婆帶孩子的習慣和方法與兒媳不同,雙方經常互相生氣。

採用枕頭法的五個立場,過濾一下自己對問題的思考,你會發現:你和婆婆的目的都是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而最初關注誰對誰錯的問題,並不能解決孩子健康成長的問題,因此跟「對與錯」較勁就沒有任何意義。

問題3:婆婆讓媳婦要二胎,媳婦不同意。

採用枕頭法的五個立場,過濾一下自己對問題的思考,你會發現:是否要二胎變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婆婆和你的目的都是為了老公和你未來的生活著想。

第二步:動:有效溝通,付諸行動

當我們從心理上認為與婆婆的分歧確實沒那麼重要,雙方的觀點本質上都是為了我和老公好。接下來就要採取適當方法與婆婆溝通。我們可以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跟婆婆溝通。

(1) 直接與婆婆溝通

以「婆婆給帶孩子而產生的分歧」為例,如果你認為你提出的帶孩子的方法對孩子更有幫助,你可以採用FABE原則與婆婆溝通。但在這之前你要先向婆婆示意,你認可婆婆的功勞,並非常感謝她可以從老家過來幫忙照顧孩子。然後你根據FABE原則說明你要採取的方式是什麼,它的作用是什麼,關鍵還可以給孩子和婆婆帶來一定的便利或好處,如果有其他家庭的事例證明,那就最好了。

(2) 請老公與婆婆溝通

以「婆婆不讓兒子做家務」為例,作為兒媳,直接與婆婆說讓老公幹活不太合適。可以通過老公的嘴巴跟婆婆講:其實媳婦平時上班也很辛苦的,白天班上忙,晚上也要加班,兒子做一點也是沒什麼的。另外,婆婆光聽兒子說可能以為他是庇護你,所以接下來作為兒媳的你,可以進一步用行動證明:下了班接到工作電話,可以在婆婆身邊接聽,讓婆婆感覺到你是真的忙;如果有機會,帶婆婆到公司參觀,親眼見證你工作的不易。

三、結束語

無論你是即將為人兒媳還是已為人兒媳,當你覺得跟婆婆在某些事上出現分歧時,不妨用用「同理心」,這時你會發現誰對誰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讓婚姻更幸福、家庭更和睦,生活更美好。

如何培養同理心,大家只需記住一個詞「心動」。「心動」有兩層意思:(1)將「心動」作為一個詞語理解,代表著想主動化解婆媳關係的意願;(2)分開理解,「心」是將心比心,是換位思考;「動」是有效溝通、付諸行動。

而如何做到換位思考,大家記住採用框架思考方法的「枕頭法」;有效溝通可以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來付諸行動。

● ● ● ● ●

想深入了解「框架」的應用,推薦暢銷書《思維力:高效的系統思維》。

覺得看書太累?那就看網易課堂的火爆視頻課程《YouCore系統思維應用:用框架解決問題》( 點擊進入)。

有更多想交流的想法?歡迎添加微信【youcore_2】(請註明來自於知乎,否則可能驗證不過哦),或搜索微信公號【YouCore】閱讀更多...

推薦閱讀:

不要為不必要的孤獨買單
不做動機揣測,少做價值判斷?
如何在即興演講時更有結構性?
如何正確的評價他人?
和父母不能溝通到底是誰的問題?

TAG:沟通 | 婆媳关系 | 同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