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人家老公混的多好」「你看看人家公司幹得多好」

如果你想找彆扭,就去感受別人混得比你好

近日,日本京都的街頭驚現了好多海報:「我生而為日本人真好」。據說,日本人還弄錯了,上面是個中國人的頭像。

我一點都不覺得生而為一個日本人有什麼好:苦逼、無趣、拘束。但是我很羨慕他這句話里的自戀:你們TNN愛誰誰,反正老子覺得當一個日本鬼子挺好。

好與不好,並不在於真的有多麼好,而是在於你內心的感受。

01

中國人的幸福感,不在於你怎麼樣,而在於你和別人的比較。

昨天晚飯中,吃了個「大窩脖兒」。

老婆跟我說:你瞧瞧你,天天瞎忙,也沒見你混出個人五人六來。你看看人家阿華的老公,年紀都差不多,業務做得比你大多了不說,人家可是年年都帶老婆孩子去國外玩兒呀!而你呢?

我的第一反應當然是背著手撒尿,不服:咱們不是也出去玩兒過嗎?

我老婆怒了:你特么還好意思說,那都猴年馬月的事兒啦?還甭跟我說什麼新馬泰、夏威夷,你就說說帶我出北京五環,有過幾次吧?

好吧,我承認在家裡忽悠得多了點兒、行動得少了點兒。夫妻間不是要少講理、多忽悠才會快樂嗎?可恨的是,一旦她有了橫向比較,這個忽悠就不好使了。

02

「你看看人家的那誰誰「,有多少人聽著這句話成長?

「你看看人家的誰誰」。

不知道你是不是,反正我是聽著這句話成長起來的。

比如說,有個女生是我的一個噩夢。

這是我一個發小叫小雲。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高中,這個神奇的小雲像魂兒一樣和我飆在一起(我倆一直是同校的同學)。而且,我的父母和她父母,相互之間還都是至交好友。

這可就麻煩了,雙方家長能經常地通氣呀。

悲劇的是,人家小雲一直方方面面都比我強:人比我乖巧、比我招老師喜歡(我是人見人嫌的那種)、學習比我用功、成績也比我好多了。在學校里,一旦老師有什麼表揚,都有她,一旦有什麼點名批評,都少不了我。

所以,在18歲以前,她就成了我的一個夢魘。

一遇到學校老師告狀,我老媽就回來對我實行棍棒教育。大概,我老媽的前生是個九華山會武術的師太,出手打人狠極了,一定要把你修理到遍體鱗傷才罷手。每次打我的時候,都是邊打邊怒喝:「你看看人家小雲,人家怎麼能考這麼好的分數?」「你看看人家的作業怎麼能寫這麼整齊,你怎麼寫得跟狗爬的似的?「「你看看人家怎麼能聽家長老師的話,你怎麼說都不聽!」

說一句,打一下。而且越說越氣,越打越狠。

打得次數多了,我養成了一種巴普洛夫條件反射,一聽到「你看看人家小雲」,就趕緊肌肉緊繃、做好疼痛的心理防禦,因為後面一定會有一棍子打下來。

但是,有一句氣話,我可不敢說:「你覺得她那麼好,那就讓她當你孩子吧,還要我幹什麼?」

棍棒下,孩子所有的承諾,都是假的。唯獨不敢說的氣話,是真的。

「你看看人家的老公」,那好呀,你找他當老公去吧。

「你看看人家的孩子」,那好呀,你讓他當你孩子吧。

那你還要我幹啥?這不是羞辱我嗎?讓你的至親,遭受這種羞辱,你們的腦袋進水了嗎?

貨比貨,得扔掉,人比人,得死掉。知道嗎?

03

每次去飯店吃飯,我總覺得別人點的菜比我好。

這種固化的思維模式,一旦養成,人的快樂感、幸福感會被消耗得一點不剩。

就連去飯店吃個破飯,也總覺得:咦?怎麼別人點的菜品那麼好呀?我怎麼點了這些破玩意?

本來一頓不錯的飯,成了一次受罪。

「你看看人家那誰的業務,怎麼干那麼好?你咋混的?」

「你看看人家公司的團隊,再看看咱們這幾塊料。」

這些屎一樣的話,毫無意義,卻一天天干擾著我們的情緒。從生活到工作。

以前有一次開招商會,本來,成果還說得過去,不虧錢。回來開會總結時,我的副手說了一句:「咱們看看人家那誰誰的公司,一樣的成本,人家的招商額是咱們的3倍,你說說人家的人,怎麼那麼能幹呀?」

我的反應是馬上「巴普洛夫」、渾身一緊、心頭一驚:本來挺好的心情,這不一下子全毀了嗎?還有,大傢伙的向心力,不就是這樣一點點給打散了嗎?

你總看著別人好,那誰還跟你混呀?

(「不要驕傲、向別人學習」這樣三歲孩子都聽煩了的屁話,有味無用,也少說吧。)

如果咱們換個套路呢?仿照「我生而為日本人真好」這樣的思路,養成一個自戀的習慣,那又會如何呢?

「有你做我的老婆,真好」。就算長成150斤大胖豬,也好。誰讓我選了你呢?

「有你做我的同事,真好」。就算實際上你比豬還笨,也好,誰讓咱倆是一個戰壕里的呢?

「你是我的孩子,真好」,永遠不說「你看看人家誰誰的成績多好」這樣的屎話。

如此,你和你身邊人的幸福指數,會不會蹭蹭地上漲呢?

當然,還有一句最關鍵的話:我生而為我,真好!


推薦閱讀:

《西部世界》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為什麼喜歡網紅臉的直男卻堅決反對自己的女友或老婆去整容?
受到校園欺凌的人為什麼不反抗?

TAG:情感 | 文学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