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痴迷誤了賢
1
初到水岩寺那天,參加活動的戒子們正在剃度,山上綠色滿布,春意盎然,隨風搖動的樹葉散發著勃勃生機。
我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不道山林有好處,貪歡。只恐痴迷誤了賢。
這首詞是南宋名將韓世忠的《南鄉子·人有幾何般》,當時宋高宗對將領起了猜忌之心,要殺他,他跑到朝堂之上脫掉上衣哭著讓皇帝看自己身上的傷口,又主動申請辭官回鄉,才保得一命。
據說後來人們經常看到他倒騎一頭毛驢,平生最瞧不起讀書人的他居然還有模有樣地寫了幾首詩詞。
人有幾何般。富貴榮華總是閑。自古英雄都如夢,為官。寶玉妻男宿業纏。
年邁已衰殘。鬢髮蒼浪骨髓干。不道山林有好處,貪歡。只恐痴迷誤了賢。
詩詞都頗具禪意,想來也是,纏在這紛雜的俗世中,任你再威風凜凜、風流瀟洒,或高官,或顯貴,最後沒準兒也只會無奈感概一句:自古英雄都如夢。
2
一般來說,我們大體可以分為在家和出家兩種人,出家人四大皆空,而在家人卻要每天無時無刻都被珍珠美玉,妻子兒女,和功名俸祿等等這些俗業纏身,為之奮鬥努力不休。
甚至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你爭我搶,窮出不絕的方法手段輪番登場。
與無數俗業糾纏不清,難以脫身。
等到一切即將煙消雲散時才恍然醒悟,原來在這個過程中,自己早已被那些執拗和不甘打磨的空剩一副衰朽殘年,卻不知道原來偏僻的山林才對人有好處,白髮蒼蒼才明白,一切都怪罪於自己的痴迷和不醒悟。
《心經》里說: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佛祖早已看破,可人們卻需要一生的時間才能理解體會其中萬一,或者是像王羲之一樣大醉後才能管中窺豹: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蘭亭集序》
3
人們會對喜歡的東西感到厭倦,究其為何,我想大概是因為認識到那些東西不過一場雲煙罷了,苦苦追逐尋覓,等得到手便索然無味,前一秒還耿耿於懷,轉瞬就煙消雲散,徒剩慨嘆。
他說,這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
而蘇東坡也在這份痛苦中找到了解脫的答案:
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
——《滿庭芳·蝸角虛名》
然而,無論再多的道理,終究也難以拯救我們世俗人的糾纏。
布袋和尚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慧開禪師也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是空,也是前面大德大賢之人傳授給你我的法。
4
師父說,空是解脫,而非逃避。
這陣子,戒子們參加短期出家班,想必收穫不少,而時光易逝,不管再怎麼不舍,也終將回到外面的世界。
今天,水岩寺為期一周的短期出家班活動也就結束了,戒子們從今起舍戒出堂,然而,我知曉,這七天的短暫時光一定會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迹。
是師父們的講的法,是佛教的利他性規矩,也是山林當中那一絲隱秘靜寂的時光。
其實,在家出家之分本可不那麼分明。
佛教講的是普渡眾生,慈悲為懷。雖然我們難以成佛,可不偷盜不妄語,不淫邪不殺生,等等這些舉手之勞便可改正的缺點,經過此次培訓,戒子們即使在家也一定會嚴格遵守。
假如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些「舉手之勞」,那麼世界則會更加美好。
因為,雖然俗世的我們會「貪歡」,但也別被「痴迷」誤了賢。
最後,讓我們感恩台灣師父,感恩所有師父。
佛家說因緣際會,種如是因,得如是果。
那麼,雖然短期出家班已經結束,就讓我們把這份因果繼續下去,發揚光大。
希望,戒子們可以發心向佛,記住訓誡,永遠保持一顆善心去為人做事。
用你我之力,努力發心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祝願戒子們一路平安
文/子泓
秦皇島旮旯
關注那些 犄角旮旯
視頻|搞笑|原創|時評
(一個寺廟活動的,有感,刷存在感,雖然未必刷的出來~)
這裡是子泓
會吐槽
可情懷
可矯情
不會介紹
新浪微博: 子泓不裝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