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多打打馬球」——唐明皇|(傳)【北宋】李公麟《明皇擊球圖》

明皇擊球圖

(傳)北宋,李公麟

手卷,紙本水墨

32.1x230.5cm

遼寧博物院藏

此作品流傳中一直被目為李公麟所作,近人從畫風研究認為應是南宋人所畫。此圖曾經清吳其貞《書畫記》、《石渠寶笈》著錄,清入內府收藏。本幅屬水墨白描畫法,畫中人物的衣紋,大抵是沿用李公麟的「高古遊絲描」來刻繪,間或亦摻用「釘頭鼠尾描」的筆法,衣紋轉折凹處及人物臉部,均略加淡墨暈開,使更富於立體效果。

李公麟《明皇擊球圖卷》畫上無作者款印,引首有明代中書舍人金浞隸書「龍眠真跡」四字,拖尾有明初大家傅著書「題唐玄宗擊球圖」一篇以及吳乾、董其昌等跋,圖中有歷代收藏印章近百方。

此作品描繪唐玄宗擊球娛樂的場景,畫上共畫有16個人物,畫面中心部分10個人聚攏在一起,在爭搶一個小球。

位於畫面正中的這個人,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唐明皇胯下騎一匹駿馬,神情專註,身手敏捷。

圍在他身邊的這些人男的均頭戴襆頭,身著圓領窄袖袍,足登黑靴;女的皆頭頂花冠身著右掩大襟窄袖短襦,長裙束帶,肩披窄長帛,而其中一女卻戴著鳳冠(疑為楊貴妃)。也都騎著馬,手持球杆,和皇帝爭搶著地上的小球。他們是皇帝身邊的官員、侍從和嬪妃,卷首和卷尾各有二人分立球門把守(皆為女扮男裝者)。畫中人物姿態各異,靜中有動,富於變化。畫面布局疏密有致,線條流暢。

擊球即「擊鞠」,亦稱打毬或擊毬,就是現代的馬球。為唐代宮廷極為流行的遊藝活動,打球的人騎在馬上,用球杖擊一枚皮製實心球,規則有點像今日的曲棍球。清初吳其貞於《書畫記》一書,曾經著錄《李龍眠擊球圖》的內容:

「長不過三尺,氣色頗佳,寫明皇貴妃及高力士諸內侍十六人,身長五六寸各自乘馬手執一長柄杓子爭擊一小球,人馬結成一堆,群目皆顧於球之上,……」

盛世大唐,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經濟上的穩定與安逸,帶動國家在體育文化方面蓬勃發展。唐代中葉,更是出現了數位熱愛戶外運動的最高統治者。唐僖宗曾跟人誇口,說如果朝廷設置馬球進士科,他能拿狀元。不過要真在唐朝皇帝里選馬球狀元,恐怕還是李隆基最夠資格。這位「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玄宗皇帝,年輕時可是舉世矚目的擊鞠高手。睿宗景雲年間,吐蕃遣使迎娶金城公主,玄宗當時為臨淄王,他與嗣虢王李邕,駙馬楊慎交、武延秀等4人,與使團中的10 位吐蕃善擊球者相對,臨淄王「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戰勝了吐蕃人。當了皇帝以後,玄宗也經常觀看打馬球遣興。唐宣宗更是打馬球的高手,他能策馬持杖,在空中運球,「連擊至數百,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甚至神策軍中打馬球的老手,也嘆服他過人的技術。

——李公麟——

(公元1049-1106年),字伯時,號龍眠居士。

安徽舒城人,是宋代傑出的人物畫家。

自吳道子開創「白描」這一獨特的繪畫形式後,李公麟把白描推向了成熟,使「白描」在畫史上明確地成為一格。

《宣和畫譜》第七卷在評論他的作品時贊曰:「(龍眠)尤工人物,能分別狀貌,使人望而知其為廊廟、館閣、山林、草野、閭閻、臧荻、占輿、皂隸。至於動作態度、顰伸俯仰、大小善惡、與夫東西南北之人才分點畫、尊卑貴賤、咸有區別,非若世俗畫工混為一律。貴賤研丑止以肥紅瘦黑分之。大抵公麟以立意為先,布置緣飾為次,其成染精緻,俗工或可學焉,至率略簡易處,則終不近也。」

更多內容搜索關注「每日一幅古畫」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如何拯救被所謂的「傳統文化,弟子規,女德,佛教」洗腦的媽媽,現在已出家?
為什麼傳統文化中經常用子女給父母洗腳來宣揚孝道?
如何看待男子假扮病逝妹妹,穿女裝20年哄母親開心?
今日立夏:乘古畫涼意|(傳)【北宋】王居翰《槐蔭消夏圖》
蝸牛禪漫畫:朱子家訓(一)

TAG:艺术 | 绘画 | 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