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要做「有用之人」,但我用10年證明「無用」也是一種歸宿

編者按:

金融這個行業,誰都知道是一個十分功利和商業的領域,這裡的無數人都削尖腦袋強逼自己,只為在這獲得一片優越於別人的生存空間。似乎,正如陳道明說的 ,人人都得了【有用強迫症】,崇尚一切都以【有用】為標尺,有用學之,無用棄之。許多技能和它們原本提升自我、怡情悅性的初衷越行越遠。

但今天我們尋覓到的這位「理財師」,她卻在反其道行之,一位金融十年的私行人毅然決定跨行轉型,且活的越來越滋潤。

文 | 溫馨

跨 界

我大學的專業是視覺傳達,與老公是大學校友,為了讓公婆接納一個有「鐵飯碗」的兒媳婦,大學一畢業,就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投身金融行業。在往銀行投無數簡歷,經歷各種面試後,最終有幸被光大銀行錄取。

我很幸運,入行的時候,國內理財行業方興未艾。我直接被安排在理財經理的崗位。沒有任何培訓,我硬著頭皮殺進詭譎多變的市場中歷練。

為了讓自己更專業,為了對得起客戶的信任,我開始了瘋狂的學習。

入行頭兩年,我拿下了所有該拿的證,但仍感覺對銀行業務一知半解。永遠做個「賣理財的小女孩」,這並不是我的職業規劃。因此,為光大服務4年後,我跳槽到了平安銀行對公條線,開始重新學習。

當時的我,很傻很天真地以為,只要拿出剛踏入銀行的熱情去學習,很快就能在新的崗位上遊刃有餘。

然而,幻想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跟同事去拜訪過幾次客戶後,我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對公要求你更加專業,想熟悉業務不是簡單考幾個證書,了解相關業務的流程就能上手的。

從審批到放款再到對公櫃檯最後到貸後,每個環節都有相關制度需要了解。因此,跟著同事去拜訪客戶時,我常常不敢說話,害怕說越多錯越多,怕給客戶留下不專業的印象。

那時候,還是菜鳥的我常常問一些資深的對公客戶經理:到底怎樣才能對業務儘快上手?對方都是語重心長的說,「多經歷,多做幾遍就好,沒有捷徑。」

跟對公客戶談業務,不像在零售那會兒,看看產品說明書,揭示風險,說說收益率,賣完產品就完事兒了。

你要了解客戶所處行業的情況外,還得看企業的經營情況、盈利能力。聽實際控制人說故事以外,還要懂得分析判斷,這家企業可不可以貸款,如果合作,該提供怎樣的授信方案,如何控制風險。

頭一年,我被部門的同事取了個外號「滅絕師太」,因為我申報的項目,要麼被斃,要麼通過後企業沒有提用。

不過,我的骨子裡總有一股不服輸。白天,我跟著資深的同事出去跑客戶,到了晚上和周末,我便利用一切閑暇時間學習。皇天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之後,我跟進的項目一個個落地,我的業績也一直名列前茅。

在平安銀行的這6年間,我從客戶經理成長為經理再提升為部門副總,每兩年實現一個小跨越。

到了16年,由於大環境的關係,對公業務基本都在維穩,存量業務沒有不良就不錯了,因此不敢做新增。正在工作出現瓶頸的時候,零售條線的領導向我拋來橄欖枝,讓我去私行擔任部門總,負責理財經理團隊的管理。

不論是從未來的發展,還是對這位領導的信任,我很快就做了決定,去試試。

到崗後,我不斷的拜訪客戶,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實現資產新增4億,私行級客戶新增14人,在自己幹勁最猛的時候,私行的架構發生了變化,從總行事業部併入到分行,不得不說,這樣的調整對私行的衝擊還是很大的,漸漸地,我也有了離職的念頭。

淺談轉身

我有一個習慣,每年給自己設定一個關鍵詞。15年,我定的關鍵詞是「分享」,我希望通過分享,結交同頻的人。

那一年,我創辦了一個非盈利女性社群——她時代做自己。創辦這個社群,是因為我深感當代女性的不易:

當你是職場女性的時候,在工作和家庭之間來回跑,忙得像個陀螺一樣,常常迷失了自己。

當你是全職媽媽的時候,由於沒有經濟來源,且生活圈子越來越小,你慢慢地與社會脫節,你開始自卑,你開始不快樂。

但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放眼望去,都是十分功利和商業的社群,並不是我想要的樣子。既如此,我為何不自己創辦一個呢?單純的免費社群根本維繫不下去,因為門檻太低,魚龍混雜。

因此,我從一開始就規劃清楚:這個群不是開放式的,我要吸引同頻的人。因此,新成員入群之前,我都會與她聊一番,希望能做個初步了解,確定彼此是否擁有共同的人生觀和生活心態。兩年前,我還在平安上班,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起早貪黑利用一切閑暇時間為社群策劃線上線下活動,親自更新公眾號,推動社群走上正軌。

我分享了我的資源和努力,換來的是大家的認可和支持。社群走到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人幫助我共同發展。成員間的凝聚力和互幫互助的氛圍,讓這個平台變得與眾不同,同時也吸引更多同頻的人加入我們。

16年,我給自己定的關鍵詞是「沉澱」,我希望能對自己的經歷好好地做一次復盤,好好地梳理思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隨著社群的不斷發展,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從0到1的過程,無他,不過是想法加行動力,不給自己設框架,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如此說來,今年3月的離職並非一時心血來潮,我早就做好的規劃。今年年初,許多事情塵埃落定,內心原本模糊的想法也漸漸清晰明朗起來:

我想活出不同的人生版本,我希望挑戰不一樣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出離職這個決定,很多人都為我不舍,可我很清楚的知道,人生就像是一條彎曲的河流,你總會在轉角處遇到不同的風景。

如今,再回頭看,離職以來不過一個多月的光景,我不知不覺地做了好多嘗試,圓了許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夢:

▼在客廳的牆面畫畫

我做了一回手藝人,此前我並不知道自己會手繪盤子,結果不曾想還很暢銷;

我受邀回到象牙塔,做了一場演講;

我聯繫國內繪本渠道資源,組織團購,兩周銷量破600本,微店信譽在短短一個月從兩顆心上升到了兩鑽;

我策劃已久的兒童財商教育課程也逐漸落地,交付了第一期活動,反響也很好……

以前在銀行上班,心裡總是感到不滿足,希望拿下更多客戶做更多的業績,像一匹沒有韁繩的馬,自顧自地往前沖,卻不知道終點在哪兒。

如今,我忽然體會到了「活在當下」的人生哲學。我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設置什麼KPI,此刻我只想把當下過精彩,不奢望美好的事情會在轉角出現,因為這一刻,已足夠美好。

▼平時的插畫練習

▼跟台灣大廚學做菜

▼大學演講

▼自己設計的服裝

未來有無限可能

人生就是一個連點成線的過程,有些經歷也許一開始看不到它的意義所在,但也許若干年後便會發揮其特有的作用。

我很感激曾為理財經理的那段經歷,它讓我解鎖了很多技能,例如:銷售能力、維護客戶的能力、自學能力、組織活動的能力、統籌能力、觀察力、阿Q精神等等。

我常想,自己得有多大的福報,才可以從事服務大眾的工作?

做理財經理的時候,我想服務好我的客戶,做對公客戶經理的時候,我想服務好企業,做公益社群的時候,我想服務好與我志同道合的女性朋友。我想,這就是我的價值,發揮自己小小的能量,去幫助和影響他人。

而未來,我還會實現怎樣的價值?我不知道,不過,我滿懷希望地憧憬著。

全文完

本文來自所有理財師都在關注的微信公眾號「麥策家」

原文鏈接:人人都說要做「有用之人」,但我用10年證明「無用」也是一種歸宿

推薦閱讀:

整「死」理財師操作指南
金鑽理財師要說件嚴肅的事
中資美元債的波動是泡沫還是機遇?
投資移民,這個冬天有點冷
中資美元債投資感想

TAG:理财师 | 职业规划 | 职业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