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至今為止我一共辦了6期訓練營,從第二期開始實行打卡制度。

最初只是想把每節課的作業進行分解,每天可以完成一點思考,降低作業難度,後來發現大家每天打卡內容都好精彩,訓練營結束後,同學們感慨最深的都是關於打卡 。

尤其是在打卡制度下(當日不打卡有處罰,一次30塊人民幣),和其他人一起打卡,一起分享每天的收穫,看別人每天的進步,也會激勵(刺激)到自己,不敢怠慢。

35天下來,職業規劃方向更明晰了這是自然(廣告是不是太硬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大家都反應說因為看見群內的小夥伴都很努力(反正不交作業就罰款),所以自己也變得很有力量。

比如有的同學職業規劃35天的課程學到最後幾天,直接在群內宣布轉行成功,這讓群里一下就不安靜了(嫉妒+刺激吧?)

再比如有的同學,直接在群內公布自己的工作轉換和應聘情況,超快速的行動力對其他一直猶豫著要不要換工作的人也是不小的衝擊。

還有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尤其是完成知識和技能以及以往經歷梳理的時候,有的同學的作業(經歷)真是夠牛×,讓大家仰慕不已。

這樣的事件發生的多了,我都不以為然(心裡賊驕傲),但是對於每次訓練營的小夥伴來說,都是一段特別難忘的體驗,訓練營結束後很久,都會一直回味一起打卡,相互鼓勵(刺激)的35天,感覺自己成長的特別快,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這麼好的同類。

所以,其中一期訓練營的同學乾脆在結束後,自發又組織每日打卡行動,每天自覺自動到群里打卡,分享每天的收穫、改變、心得、體會,還會相互討論,相互鼓勵,私下不少人都結成好朋友,在一個城市的面基。

我看到很多人都跳槽了、該行了、重新開始了,或者更有奔頭兒了(不是我說的,如實反饋群內情況而已,得意臉)。

不少網友都問過我:「盧老師,你是怎麼走上職業規劃諮詢師這條路的呢?「這是個好問題,我要仔細講講。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想法: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什麼是自己的事情呢?那時候我也說不清。

畢業之後,我沒有從事本專業(具體原因之前曾經寫過),第一份長期的工作做了銷售(近5年),有一個原因是導員在畢業前給我們開會時講:「銷售是最鍛煉人的職業!」現在我明白了,他至少有一半是為了解決就業率的問題,但是我依然從實踐當中總結出:「銷售確實是最鍛煉人的工作!」

我那時隱約覺得銷售可能離我的目標最近,將來就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但是直到轉行,我也沒摸到邊兒。

後來我轉到學校做了老師,這時貌似和我「自己的事情」已經偏離了,我覺得可能是自己想多了,還是踏踏實實做好眼前的事兒吧,就安安靜靜的過了有幾年。

後來,有一天我突然覺得:「不行啊!就這樣下去,我遲早變成路人,哪還有自己的事兒啊!」

從小的信念就像一顆種子,我以為它已經壞死了,原來沒有。

我開始折騰,尋找各種機會,每次遇到貌似新的契機,我都馬上去考察一番,有人找我合作的,有人挖角挖我的,有人為我提供兼職的,有人和我談轉行的,我用了2年的時間來回去試探,居然發現能走的路都不是我期望的路。

我到底在等什麼?自己其實也不明確知道。

直到有一天,北京的同事推薦了一個課程給我,是她學過的,當她介紹這個課程的時候,我瞬間就感覺好像就是這個了,這應該就是我想要的。

你猜到了吧?就是職業規劃的課程。

因為我之前從事了6年的學生就業指導、就業推薦工作,當我聽說這樣一個課程的時候喜出望外,這不就是幫我把這6年的經驗系統梳理成體系,讓我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項鏈嗎?

我毫不猶豫的飛到上海,接受系統的培訓學習,如果職業規劃這門課程讓我看到光亮,那麼一起學習的同學就都是一隻只的聚光燈打在我身上,從畢業後我就沒有系統學習過,更沒有和一群人討論問題天天超過12點過,課間休息在討論,上廁所在討論,吃飯在討論,睡覺之前都在討論。

我覺得這是一群瘋子吧,這麼瘋狂的學習,關鍵他們的背景資歷都很深厚,碩士,博士,博士後,工作年頭至少都是十幾二十幾年,我這個平時過了10點就想睡覺的人跟著打雞血天天超精神。

如果你以為這就完了,那就錯了,因為是全國各地的同學,後期我們都通過群交流,很多都加了好友,會天天看見他們的朋友圈,你會看見今天他在某個地方新學習了××技術,明天她在某個地方參加了××論壇,後天他的朋友圈出現他在學習××的現場照片。

我經常和朋友說,感覺自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為什麼呢?行業內同學中牛人太多,愛學習的,愛讀書的,愛研究各種技術的,愛組織各種活動的,經常感覺自己智商不夠用,需要多使勁,再多使勁才行,不然都沒有臉在這個圈子裡混。

不過也像一位同學說,每當我感覺自己太累太鬱悶的時候,最喜歡找同行聊一聊,聊著聊著就開心了,職業規劃師的使命就是找到對方的優勢,並且鼓勵對方借勢前行,所以對於自己人更是看得精準,鼓勵的徹底,我是有多幸福!

去年的一位諮詢客戶,女生,諮詢完不到半個月就辭職了,中學老師不當了,飛到北京去做了記者。

我問她:「做出這麼大的改變,你不會後悔嗎?」

姑娘說:「我覺得這輩子做出的最英明的一件事,就是走出來,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這裡有很多有趣的人,有很多有趣的事,無論你有什麼樣的想法都會找到屬於你的志同道合的夥伴,我覺得很開心。」

所以我想說什麼呢?

你得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就像35天打卡群里相互支持的小夥伴,就像和我一起在職業規劃領域開疆破土的小夥伴,就像尋找理想同伴的這位姑娘。

當你和一群有共同追求的人建立緊密聯繫,你就會被帶著往前走,你會越來越自信。

你和這些人,相互認同,相互激發靈感,相互成為動力,相互推進。

你們彼此成為不可缺少的力量,你們相互成就。

別再孤單一個人了,趕緊去找同夥,不,同伴吧!

結尾小貼士:

圈子的力量不容小覷,你也要學會尋找這樣的圈子,幾個步驟:

1,根據目標搜索人群,如果是加入到收費的群體最好(金錢是檢驗實力的標準,不是唯一的,但是在某種程度上講,會提高識別效率)。

2,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懂得分享自己擅長的。(做一個有交換價值的人)

3,快速學習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推薦閱讀:

內向的人,從事需要很好地與別人打交道的職業一種怎樣的體驗?
來自20多年職業諮詢顧問的5大職場建議
互聯網人的職場路徑面面觀

TAG:职场 | 职业发展 | 职业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