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遜和智慧:如何做一名正直的學佛人

請讓我們來問自己第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學佛?」如果你的答案跟我的一樣——解脫生死,那麼請按佛陀所教之法精進練習,斷除讓人感到厭倦的五蘊,從這騙人的生死輪迴中解脫出去。

請讓我們來問自己第二個問題,「佛陀用 45 年的時間進行了怎樣的教導?」學佛人都知道,通過結集,佛陀的教法包含「律、經、論」三大部分。巴利文叫 Tipi?aka,英文稱 Three Baskets。

請讓我們來問自己第三個問題,「我是一個正直的學佛人嗎?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正直的學佛人呢?」學佛人有兩種身份,在家和出家。就戒律而言,佛陀對在家居士和出家僧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接下來,請允許我,通過分享幾篇自己的出家生活記錄來說明我對「正直的學佛人」的理解。

  • 2017 年 3 月 2 日

一個以佛陀的教法為學習對象的人,是一個能夠持戒的人。只有理智和本質都能做到的人,才是一個不必加上引號的,真正的學佛者。倘若只是想要做到佛陀所教,實際上卻不能做到的人,稱之為預備學佛者。而一個人只是嘴上說說,什麼都不做,則稱為非學佛者。

拿「五戒」中的第五條「戒飲酒」(I abstain from taking intoxicants)舉例說明。intoxicant 在牛津詞典里的釋義是「a substance such as alcohol that produces false feelings of pleasure and a lack of control」即「一種讓人產生錯覺並失控的物質」。所以,除了酒以外,麻醉劑,致幻劑等都是 intoxicant 的範疇。

有一群人,他們說,迫於應酬、同伴的壓力(peer pressure),不得不喝酒;還有一群人,他們守著基本的原則,拒絕酒類飲品。前者既然可以迫於壓力而做出選擇,飲用酒類,那為什麼不能迫於後者的壓力,將其戒掉呢?我的導師,雷瓦達尊者(Ven. Revata)曾做如下開示,「對放逸的人來說,四惡道是他們最終的家,因此請記得緊緊關上那扇門。」

  • 2017 年 3 月 12 日

當你投入到某一領域中時,存在著兩種危險,第一個危險是上癮。另一個危險正相反,你可能變得毫無重點,非常的發散。上癮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如同飲酒,服用麻醉劑一樣。有的人,走向了一個極端,腦子裡充滿了大量的佛學概念,但要他安安靜靜地禪坐半小時,哪怕十分鐘都很難。還有的人,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喪失了剛開始學佛時的目標,開始東搞西搞,弄一些雜七雜八的玩意。

  • 2017 年 4 月 30 日

我們需要用謙遜來意識到原則都在控制之中。我們需要勇氣在價值體系轉向的過程中還服從於那些原則。而正直,就是謙遜與勇氣的結晶。也就是說,正直的生活,是一種以原則為基礎,智慧且豐富的生活。

持戒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達到目的的基礎。如實體征解脫生死的智慧才是佛教的終極目標。戒律和智慧這兩種功德,相輔相成,就如同鳥的雙翼。

  • 2017 年 5 月 1 日

聽了雷瓦達尊者的開示音頻,開示的主題是「The Highest Art」(最高的藝術)。「真正的慈愛(mettā,love-kindness)是完成他人需求,而非自己的需求,且對方是否準備好了,沒有我們個人的期待。(Mettā is doing good for the others, not in the way we want but the way they can.)」尊者說,「我們是基於自己的欲求,而不是基於對方的能力去完成他人的需求。(We do good for others, depending on our own desire, but not on their capabilities.)」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這是一個自問 why(為什麼要學佛?),what(佛教是什麼?),how(怎麼樣學佛?)的過程。在完成了自我省察以後,我們應該知道怎樣去做一個正直的(在家、出家)人了。

願,在剩下的日子裡過得平靜安詳。

推薦閱讀:

請問觀禪如何念住所緣?
無我,五蘊,煩死了?
有個可愛的女朋友依然選擇出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唯一路》
相信與不相信里的因果

TAG:上座部佛教 | 思维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