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行業如何培養人才?方法和問題都很多
文/三文娛(公眾號:hi3wyu)
三文娛是ACG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產業新媒體
訪問三文娛網站http://3wyu.com查看產業必讀文章
摘要:動畫番組的逐年增加,意味著對動畫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大。一直以來動畫人才培養是日本動畫業界需要長期深耕的課題。行業發展至今,培養動畫人才的方法很多,然而為什麼日本動畫行業還是年年遭遇人才危機?JAniCA理事山崎理指出:「日本動畫業界的人才培育和僱傭形態到現在依然沒有保障,這樣的結構存在很大的問題,也會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
作者:K醬
從1917年日本第一部動畫《塙凹內名刀(なまくらがたな)》誕生,今年迎來日本動畫100周年誕辰。1963年,一部《鐵臂阿童木》開啟日本TV動畫時代,其後TV動畫作品開始井噴式湧現。根據日本動畫協會最新《日本動畫產業報告2016》顯示,2015年新增動畫番組為108部,達到往年最大值。
動畫番組的逐年增加,意味著對動畫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加大。此前,日本動畫產業專家增田弘道就發表文章稱,「近100年間,日本動畫人才的需求從未得到滿足。」一直以來動畫人才培養是日本動畫業界需要長期深耕的課題。
根據日本動畫製作演出協會(JAniCA)發布的《2015年日本動畫從業者實況調查報告書》(為方便描述,後簡稱「調查報告書」),目前來看,日本動畫人習得專業技能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幾個:在動畫製作公司就職、就讀專科學校或養成所等、大學或短期大學動漫專業科班出身,以及自學成才。
另外,除了專門的動畫專業教育機構,各路民間團體和個人也舉辦相關的動畫人才培養活動。比如從2010開始實施的「日本年輕動畫人養成計劃」,由日本文化廳委託給日本動畫製作演出協會(JAniCA)主辦,JAniCA為日本動畫製作者自發組織的團體。活動通過向社會徵集動畫短片的形式,評出優秀作品在網路、院線或電視上放送,計劃包括「Project A」、「Anime 未來」和「Anime Tamago」,主要面向經驗尚少的年輕動畫製作者。此外,還有個人與團體舉辦講座,傳播動畫專業知識。
如此看來培養動畫人才的方法很多,然而為什麼日本動畫行業還是年年遭遇人才危機?JAniCA理事山崎理指出:「日本動畫業界的人才培育和僱傭形態到現在依然沒有保障,這樣的結構存在很大的問題,也會導致各種問題的出現。」
自學成才:不是沒可能,但道阻且長
20世紀80年代以前,日本動畫人才基本上是邊工作邊學習的師徒式培養方式,但如今中堅動畫製作人員被越來越多的動畫項目壓得喘不過氣來,工作檔期排的滿滿當當,基本沒有時間帶領新人了。《網球王子》動畫人設石井新治就曾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工作的同時還得忙著培養新人,自己的負擔也很大。雖然是負責培訓員工但也沒從公司拿到更多的資金補助,基本上是志願者形式進行。
不過,行業內普遍認為,自學成為動畫製作者還是可能的。比如新海誠第一次試作《她與她的貓》,就是結合多年自學的動畫製作經驗獨立創作出來的作品。據日本職業情報網Career Garden所載,在日本,動畫創作者的學歷要求往往都不高,只要有足夠的實力和天賦,自學成才完全有可能。當然也要有相當的覺悟,如果僅僅是憑著一點興趣而想成為職業動畫師,結果很有可能是跟不上動畫製作現場的快節奏流程,最終被淘汰下來。
一般來說,動畫製作中分為原畫和動畫兩個方向,新人一般要從動畫開始學習,主要負責將原畫進行清理和勾線,並畫出原畫之間的中間張;而原畫是人物動作的起止點,往往用粗糙的線條呈現。動畫是原畫的基礎,原畫是又是整個動畫作品的關鍵部分。而在自學的過程中,的確不會受到學校制式教育的影響,但往往不能對自己的作品形成較為客觀的評價,容易故步自封,導致動畫基礎打得不牢固,從而無法進階到原畫水平,因此想從素人進入到動畫行業十分困難。
高等院校動畫專業:專業性打折扣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傳統的培養模式發生了一些變化,高等教育開始涉足動漫人才培養,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許多大學開始設立動畫專業。2000年,日本的私立大學——京都精華大學首次在大學裡開設漫畫專業,並招收4年制的學生。隨後,不少大學效仿京都精華大學的做法,相繼設立動畫專業、漫畫專業或動漫專業。目前,設置動畫專業的大學主要集中在日本的關西地區和東京地區。而且這些學校以私立大學為主,且多為設有藝術系的大學所創辦。
日本私立大學紛紛開設動漫專業與日本的大學競爭加劇有直接的關係。為了獲取更多生源,很多私立大學想方設法開設新專業,以滿足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但就像所有大學與專科學校的區別,通常大學院校對實用性強調不夠,很多時候從學術和理論的角度研究問題,對於強調實操性的動畫專業而言,結果可能是量產出一批眼高手低的動畫製作者。
動畫專科學校:畢業生即戰力堪憂
20世紀80年代,日本動漫產業已形成了巨大規模,加上動畫製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而首先受到了中等專科學校和職業高中學校的青睞,許多學校相繼開設了動畫專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已有400多所中等專科學校和職業高中學校開設有動漫相關專業。
對大多數志願從事動畫行業的人來說,就讀專科學校是首選,專科學校因為垂直於專業領域,專業劃分很細緻全面,包括原畫、角色設定、背景美術等方向;而且,有的學校和動畫製作公司有直接聯繫,比如白組動畫公司與專科學校Human Academy聯合創立了「白組Human Studio」。同時引進企業實習制度,讓學生到製作現場見習。
因此動畫專科學校,相比於大學院校更注重實踐性,但最近有不少動畫從業者表示,從專科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即戰力往往不夠。「教他們使用各種作圖工具就很費勁費時。」而且現在的動畫專科學校更看重技術的培養,往往忽略最基礎的筆頭工夫。「有的學生畢業出來甚至不會摹寫,學鉛繪都要很長時間。」
日本勞動政策研究機構的《動畫產業人才育成現狀報告》指出,如果專科學校能將企業實習制度落到實處,而動畫製作公司方面也願意進行新人培養,做到產學協同,提升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專業技能應該不會太困難。
動畫製作公司:不願培育新人,受困分包結構
隨著動畫項目的不斷增加,如今幾乎很少有動畫製作公司會把動畫製作者培訓和新人教育項目列入公司的預算中。畢竟現在行業競爭激烈,動畫公司要維持自身的經營不得不車輪式的運轉,培養新人對公司來說壓力很大。
山崎認為,目前很多業界公司並不在技術和交涉能力方面培訓新人製作者,直接就推向了動畫製作的現場,讓新人製作者沒有能夠作為自由職業者活躍的壓倒性的實力。「即使有動畫公司踏踏實實的培養人才,但最後這些培養出來的人才被資金充足的大動畫公司挖走的情況也很多,好好培育的人才被大公司隨意挖走的這股風氣也令很多公司不想自己培育優秀的人才了。」
通常,日本的動畫公司都有本社員工和臨時員工,本社員工一般是直接簽訂多年合同,在待遇和福利上比較完善。臨時員工則是按作品簽約,計件算錢。據《調查報告書》的數據顯示,員工在簽的正規合同只有35.1%,臨時社員和自由畫師足足佔了60.8%。
山崎表示,目前很多動畫製作公司不採用正規社員的僱傭方式,而是用臨時工和短期員工這樣的方式來使用製作者,從上司那裡得不到指導,自己又是臨時工,工作效率也上不去。最後就是大公司聚集著一群有著過硬技術和實力的製作者,小公司聚集著一群經驗尚淺能力不足的製作者,這樣導致行業整體的生產效率低下利潤率低下,最後又陷入非正式員工的年輕動畫製作者工資很低的惡性循環。
而動畫行業特有的層層分包結構也是個問題,在動畫行業一個新人製作者要從中間幀動畫開始做起,當經驗和技術實力積累到一定階段再去做原畫。山崎提到,一部動畫製作現場有時可能聚集100名以上的製作者參與,這些龐大的人手和耗費的時間令動畫製作花費巨大,通常30分鐘的TV動畫製作成本是1000萬到2500萬日元,13話的一部動畫製作成本在2億日元左右。如果這些錢是動畫公司自己出,萬一動畫火不起來,這些成本就變成了巨額的負債,而為了分擔風險就要引入廣告公司和贊助者。
為了保證作品能順利播出,實際上動畫的製作又要外分給很多中小公司,這些中小公司的傭金是從製作費用中抽撥,承包這些工作的中小公司利潤也不多,動畫製作行業的生產結構就和建築業與人才派遣行業一樣。這樣的結構即使令一部動畫人氣大熱,卻讓基層的製作者,尤其是新人動畫師吃不到肉。
《白箱》的動畫中有說到,新人動畫師的年收入只有110萬日元左右,但根據山崎的說法,普遍新人動畫師的年收很多不足100萬日元。「薪酬主要採用多勞多得的制度,這就會因為個人工作的速度和要領掌握好壞而產生巨大差異,導致很多人到最後拿到的工資根本維持不了生活。而且製作動畫一天的工作時間甚至要超過10小時,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做副業。」而薪酬問題直接導致較高的離職率,山崎表示,現在的情況按照比例來說,進入動畫業界的10個人里只有1個人能留下。
日本動畫人才培養方式多種多樣,然而歸根結底都是要進入動畫製作公司投入一線生產。如果不能給新人動畫師較好的待遇和發展機會,動畫製作行業將很難注入新鮮血液,發現新生的人才。
推薦閱讀:
※The One Studio:為《秦時明月》 《不良人》 《少年錦衣衛》等動畫番劇全程創作音樂|三文娛新星計劃
※我的道歉信
※日本網友對國產動畫全職高手的評價!
※日本動畫產業商業運作的基本 (十七):五大放送網和三類時間帶
TAG:A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