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中國底層社會的一個縮影
比起《我是范雨素》一文中開頭的那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范雨素在2015年3月29日北京皮村「工友之家」文學小組的研討會上,講述的」藝術家應該做的事是改變我們的思維習慣——不要將藝術家和農民工分成三六九等,應該將『藝術家』和『農民工』都看作是中性詞,不要覺得誰比誰高一等,人與人都是平等的,只有追求平等,才能更加推動國家的繁榮昌盛「,這一段講話其實顯得更為震撼,更富哲理。
范雨素其實是個有智慧有文化的底層農民工,她只是沒有學歷,不善於用語言文字將自己所思所想表達出來,誠如她引用錢鍾書先生的那句話「不讀書的人上語言的當,讀書的人上文字的當」,她不幸的起源,可能真的是跟「沒讀書」、沒學歷有莫大關係。
在《我是范雨素》一文中,范雨素這樣介紹自己:
(1985年)12年歲那年,因為看了很多書,想去外面看看更大的世界,不想再待在農村,於是輟學逃票去了海南島,回來後因為被村裡人鄙夷,沒臉再上學,在已經是大專畢業的二哥的安頓下,謀了一份民辦教師的工作。
如果她不離開老家,一直做下去,就會轉正成為正式教師。她不能忍受在鄉下坐井觀天的枯燥日子,(1993年)20歲那年,她到了北京,她要看看大世界。
到了北京以後,過得不順暢,甚至可以用慘來形容,每天干著類似端盤子的活計,掙點錢只為吃口飯,不餓死。
在北京蹉跎了兩年,因為看不到理想的火苗,她跟一個東北人結婚,草草地把自己嫁了。
結婚短短五六年,生了兩個女兒,老公生意不好,脾氣也不好,酗酒打人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她受不了家暴,帶著兩個孩子回老家襄陽求助,在娘家安頓了下來,再沒和那個男人過。從此,她帶著兩個女兒相依為命。
因為娘家大哥的不滿,她沒法兒在娘家繼續待下去,只好帶著兩個女兒又重回到了北京,在北京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照料某富豪情人的三個月大的小女兒。
而她自己的兩個女兒,則在皮村僅僅只有八平米的出租屋裡生活,皮村是個打工村,有一千多本地人和兩萬多外地人,本地人幾乎個個是有錢人,而且喜歡養狗,一大群一大群地養,用意再明顯不過。
兩個女兒逐漸長大,孩子要讀書,沒錢沒戶口,上不起北京本地正規學校,只能上打工學校,但是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打工學校是沒有學籍的。
大女兒14歲輟了學,就出去打工了,現在已經21歲了,在上海一家文化公司上班,年薪9萬,公司每天發一瓶匯源果汁,大女兒將它送給門口流浪和撿垃圾的老奶奶。
小女兒現在14歲,已經轉到襄陽老家念正規學校。
……
看了范雨素的個人經歷後,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毫無疑問她和她的大女兒都是不幸的,只是她們都在苦難中表現得很平靜,自力更生,堅強勇敢,不抱怨也不埋怨,只是冷靜地對待生活。
這樣的精神,應該足以讓我們之中許多在5A級寫字樓里、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飯、還每天抱怨生活艱難的人感覺到羞愧,讓那些口口聲聲說「大城市真正的社會底層,其實是那些5A級寫字樓里、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飯的上班族」的人感到汗顏吧?
2.
《我是范雨素》一文中,平靜的文字表面下,其實蘊藏著的是一個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無力抗爭,只是忍受著被命運的擺弄與捉弄,就像文中所說,「神州大地的每個旮旮旯旯都是這樣,都認命了」,充分暴露了中國社會底層的近狀和現狀:
范雨素的母親張先芝,只有幾歲的時候,就被訂娃娃親,許給鄰居家,在張先芝父母眼裡,這樣就可以幫襯著張先芝的弟弟(范雨素的舅舅)了。
1950年,張先芝14歲(張先芝自稱是16歲)就被民主選舉為婦女主任,一直幹了40年,雖然當了「官」,但是家裡一大家子還是經常吃紅薯果腹,自己清貧也就罷了,還自願說媒,當起不要錢的媒婆。
張先芝到40歲才生下范雨素,前面還生了兩男兩女,一共生了5個娃子,二男三女。其中大女兒(范雨素的大姐)因為發高燒時被打針葯下太重,藥物中毒,從此成了小兒麻痹症,20歲時死了。
范雨素的大哥,一直有認真學習的精神,考了兩年都沒考上大學,想跳農門當文學家,當文學家是要投資的,但是家裡窮得叮叮噹噹響,大哥把家裡的稻穀麥子換成錢,錢再換成文學刊物、經典名著,沒有了糧食,全家都吃紅薯。
大哥又讀又寫了好幾年,沒有當成文學家,在鄰里眼中成了孔乙己,還差點沒能娶上媳婦,多虧了母親,才給他找了一個如春天的洋槐花一般樸實的妻子。
後來,大哥一直在村裡種地,過著苦巴巴的日子。鋤頭、钁頭、鐵杴,把他要當文學家的理想打碎了。
范雨素的二哥,從小就被村裡人捧為天才神童,大專畢業後,當了小官,還幫范雨素安排了民辦教師的工作,手上是有些權力的,但是在40歲那年,染上了賭博,輸得傾家蕩產,還欠下一屁股高利貸,官也被撤了。
沒了官位,二哥也就沒了朋友,沒了親戚,深夜在漢江二橋一遍遍徘徊,在母親的勸慰之下,才活了下來。
范雨素的大姐,生下來五個月,發高燒,得了腦膜炎,住院治療,因為打針葯時下得太重了,藥物中毒了,從此小兒麻痹症,一直到12歲腿上開刀治療,才算好了些。
期間張先芝還各種迷信討神符,燒神水給她喝,只為喚起那渺茫的希望。
不過還是很可惜,無論怎樣努力,她20歲就死了。
范雨素的二姐,文中沒有作過多交代,只提了一句小時候兩人腳對腳看小說看累了時,兩人聊天,二姐說崇拜的是二哥,因為二哥是神童嘛。
范雨素說崇拜母親張先芝。
兩人的性格與追求,其實早已現出端倪,可能兩人並不自知。
雖然文中沒有說二姐究竟過得怎樣,我們大抵也可以猜測到,應該是不好不壞普普通通吧。
3.
除了范雨素家人各自的經歷、成長、命運、現狀之外,文中還提到了兩個在打工學校輟學的別人家的孩子。一個是丁建平,一個是李京妮。
丁建平來自甘肅天水,他媽媽拋棄了他爸爸,有可能是離婚,有可能是壓根兒就沒結婚,文中並沒有交代,丁建平的爸爸認為,反正上打工學校也沒有學籍,還不如不上,浪費錢。於是,讓丁建平輟了學。
李京妮是婚外情所生的,李京妮的爸爸原先在老家有老婆孩子,騙取李京妮媽媽的感情,偷偷生了李京妮,後來李京妮媽媽知道了這件事,憤而離去。李京妮爸爸也沒再讓李京妮繼續上學。
假如我理解錯了的話,那就是沒有上過學,連打工學校門都沒進。
文中沒交代清楚,具體情況有待考證。
後來,丁建平和李京妮都成為了流水線工人。
而范雨素眼中,「李京妮的爸爸是個善良的人,沒有拋棄李京妮」,大概這件事情在一些網友眼中,就是出軌與渣男的故事吧。
4.
此外,范雨素在文中還非常隱晦地描述了富豪僱主的一些狀況,「男僱主的夫人生的兩個孩子,已是成年人了」,「男僱主的如夫人生了一兒一女」,「女僱主(如夫人)畫好了精緻的妝容,坐在沙發上等她的老公回來」,「她像宮斗劇里的娘娘一樣,刻意地奉承男僱主,不要尊嚴,伏地求食」……
其中意思,雖然隱晦,也可能有所站的角度不同,但富豪生活可真不是普通人所能臆測的。
5.
范雨素曾經在採訪中講述,自己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有感情而發」,「我靠苦力謀生,不相信文字能改變生活」,「就是我老母親被推了一下」……
其實文中也有詳細交代:
今年,母親打電話告訴我,我們生產隊徵收土地,建鄭萬高鐵的火車停靠站。我和女兒還有大哥哥一家子戶口都在村裡,有土地。村裡征地,一畝地只給兩萬二千塊,不公平。隊長貼出告示,每家要派個維權代表,上政府告狀,爭取自己的利益。大哥哥也出門打工去了,我們家的代表只能母親來當。
母親告訴我,她跟著維權隊伍,去了鎮政府,縣政府,市政府。走到哪裡,都被維穩的年輕娃子們推推搡搡。維權隊伍里,隊長六十歲,是隊伍里年齡最小的,被維穩的年輕娃子們打斷了四根肋骨。母親八十一歲了,維穩的年輕人是有良心的,沒有推她,只是拽著胳膊,把母親拉開了,母親的胳膊被拽脫臼了。
「一想到在正月的寒風裡,八十一歲的老母親還在為她不成器的兒女爭取利益,為兒女奔走。我只能在這裡,寫下這篇文字,表達我的愧疚,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活著總要做點什麼吧?我是無能的人,我是如此的窮苦,我又能做點什麼呢!」
像魯迅先生那樣,拿起筆,作出反抗或者說哪怕僅僅只是傾訴 —— 這才是這篇爆紅文章誕生的真正原因吧?
6.
結語:
通過范雨素的《我是范雨素》一文,我們許多人都找到了自己影子,那種不急不緩娓娓道來,甚至有點兒站在上帝視角俯視眾生的姿態,真的可以擊潰每一個底層人士的內心,我相信許多人都哭了。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戶戶不同,身在底層,誰家還沒一本難念的經呢?
粗米油鹽醬醋,只是應對生活的必需品,這些也是幾乎所有人都願意並且能夠承受的。
但是人性的複雜與互相傾軋,卻是遠遠超出我們正常生活所能接受,承擔物質生活的壓迫同時,我們還要承受精神的雙層壓迫,這真的很痛苦。
」底層「這個詞,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詞,而是在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城鎮鄉村都切實存在的,底層之下還有底層,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底層,但是有些人說出」大城市真正的社會底層,其實是那些5A級寫字樓里、每天上班打卡中午吃盒飯的上班族「,就真的稱得上罔顧事實甚至冷血了。
我們並不奢求」上層「能夠對底層給與施捨、幫助、安慰,但是至少不要去從底層群眾口裡搶奪那一丁點兒僅供生存所需的微末口食,總是可以的吧?
你們」上層「都吃上肉了,底層連湯都沒得喝。
底層,真的好難啊!
一個范雨素紅了,中國還有千千萬萬個范雨素身處水深火熱。
范雨素雖然火了,但是實際問題卻並沒有得到解決,這只是一場媒體的狂歡。
范雨素躲到深山寺廟去了。
對於一些網友來說,茶餘飯後的談資不再新鮮了,圍觀的散去了,上帝視角批判的不再罵了,同情的收起同情回歸自己生活了……
熱點還會有,「范雨素」終將逝去,慢慢被人們遺忘……
但我們到底能從中思考些什麼呢?
本文完。
感謝閱讀。
本文參考、引用
《我是范雨素》原文
范雨素 百度百科
我是范雨素 | 正午_新聞_騰訊網
范雨素:人和人就是握個手交往,怎麼叫介入呢_170426網羅天下_騰訊視頻
推薦閱讀:
※山寨App混進蘋果系統,最大來源是中國?
※Pinterest 里大部分圖片都是 portrait 比例,也就是高比寬長,為什麼?
※科技陰暗面:聯合國曝光AI殺手機器人
※網媒擁有采編權後,會對媒體行業格局產生怎樣的影響?
※這些創意滿滿的名片設計,我看了就想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