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曲入門淺析

當今世界音樂流派五花八門,風格更是古今中外無奇不有,但絕大部分音樂所運用的作曲技法是相同的,對於初學者來說上手知識更加沒有區別。本文就針對在作曲方面希望入門但尚未入門的網友淺談一下相關問題。

一、樂理與視唱練耳

nn

基本樂理是毫無疑問要首先掌握的,其內容主要是訓練讀譜、寫譜、理解樂譜的能力。初學者應當選擇一本樂理教材逐章學習,充分理解音程關係、節拍節奏、調式調性等概念,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樂譜乃至理解音樂,而不僅僅是把樂譜當作一堆音符。

nn

有一種反對學習樂理的理由是有些熟練掌握某種樂器(特別是和聲樂器)的人可以脫離樂譜直接創作,但這種情況存在幾個問題:首先這樣的創作局限於該人的演奏水 平,如果他不是一個能勝任各種技巧的演奏家,他的創作語彙將是很狹隘的;其次這種創作局限於該人所會的樂器,當他需要為自己不熟悉的樂器寫作或者為大型樂隊寫作時就無能為力了;最後這種創作完全依靠個人記憶,當樂曲達到一定的複雜程度、精細程度時難免捉襟見肘。各國傳統音樂(例如古希臘音樂、我國 民樂)都是由這種創作型演奏家編創、傳承的,但如今這種方式已經過時了,它的效率是低下的——對於個別人來說是捷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繞遠路。

nn

另一種反對學習樂理的理由是部分原創歌手能哼唱出歌曲旋律,不用識譜依然可以一曲成名。世界各國的民間歌曲都是由或許連字都不識的農民哼唱出來的,那些民歌不但流傳千古,而且充滿藝術性。僅僅把目標定位於能哼唱出歌曲旋律的人可以無視一切音樂理論、盡情地去哼歌,學習樂理是多餘的。但希望能像原創歌手一樣成名則需要了解一個事實,那就是歌星是商業化包裝出來的綜合性藝人,和音樂家或藝術家不能劃等號,如何成為歌星不是一個音樂問題,本文不討論。

nn

還有一種反對學習樂理的理由是如今藉助音頻工作站可以直接在midi窗口寫作(或錄入)音樂,既不需要識譜也不需要了解各種樂器性能。這個理由某種意義上是成立的,midi化的作曲在配樂等領域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例如漢斯·季默的作品就是在電腦上「彈」出來再交給別人去配器、排練,理論上作曲家並不需要識譜。在經費不足的遊戲、電視劇或業餘創作中音樂作品可能根本不進入錄音棚由演奏家錄製,而是直接在電腦里用軟體做出音頻,那樣就更不需要藉助樂譜和樂理知識。可實際情況是如果因此而跳過學習樂譜,就失去了閱讀絕大部分音樂文獻的能力,也失去了進一步學習和聲、復調、配器等課程的能力,唯一的學習途徑就僅剩下「扒帶」,如此一來眼界就大大縮小了。如果對未來的發展要求不高的話並不反對這種做法,可以跳過音樂理論直接上手音樂軟體。

nn

綜上,我非常不建議初學者以任何借口逃避學習樂理。不過單純的樂理不僅枯燥乏味,脫離聽覺體驗紙上談兵也難以真正理解樂理概念,因此學習樂理最好配合視唱練耳的訓練。視唱是指將樂譜上的旋律用音符名稱歌唱出來,練耳則指把聽到的音樂(一開始主要是單旋律)用樂譜記錄下來。通過視唱練耳可以很好地把樂理知識與實際音樂聯繫在一起,從聽覺上理解樂理,進而理解音樂。

nn

視唱的訓練很容易,只需要挑選一本視唱教材,在樂器(或軟體)的輔助下逐一練習即可。練耳則未必能找到教師或同學來給你出題,因此可以從扒旋律練起——把熟悉的歌曲旋律逐一用五線譜以正確的格式寫出來。在追求視唱或練耳的準確性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逐漸體會到節拍、節奏、音程、調性這些概念具體指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些概念。

nn

練習演唱或演奏的人也最好不要放棄視唱的訓練,因為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演唱時注意力不會集中在音樂與譜面的聯繫上,特別是加入歌詞演唱後,往往只是根據聽覺記憶來表演,無助於鞏固內心的樂理概念。演奏樂器則一般不需要在內心想像出音高,也無法培養內心的音高感覺。

nn

通過樂理與視唱練耳的學習,最終要訓練的是一種能力:把讀到的樂譜變成音樂;把聽到的音樂變成樂譜。這兩者(尤其是後者)是作曲家的必備能力。

nn

最後說一下簡譜的問題,簡譜適合於在非樂譜紙上方便地記錄單旋律,但其記譜局限性很大,多聲部音樂則基本無法記錄。如果沒有特殊需求無必要學習簡譜,想學的話在掌握了五線譜後稍微了解一下就能學會。

二、旋律寫作

nn

在掌握了讀譜、記譜之後,就可以開始練習旋律寫作了。以往只能哼唱出旋律的人現在則需要把那些旋律記錄下來。單旋律練習主要有兩種:歌曲旋律和器樂曲旋律。你可以為一段歌詞配曲,也可以憑空想像一首曲調。初學者只需要寫一個完整的段落即可,沒必要構思更大的結構。

nn

初學者需要鍛煉的是旋律的流暢、悅耳與完整,一般來說從對稱、方整的結構開始(也就是所謂「4+4」、「8+8」)——旋律由長度相等的兩句話或四句話組成,其中每句話又由2小節或4小節組成。旋律的每一句話都要聽起來順耳,特別是每一句話結束的落音需要聽起來舒服(落音就像詩歌的韻腳一樣重要),旋律的結尾要能穩定地停下來。

nn

練習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在局部上或布局上去模仿任何自己能夠模仿的歌曲、樂曲,初學者不用擔心「抄襲」的問題,如果實在有哪個片段和別的作品太相似了就設法改一些音讓它們不那麼相似。形成自我的風格是作曲技法相當成熟之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入門階段模仿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但模仿不等於放棄自己的想像力,相反,模仿寫作必須加入自己的創意,要在模仿對象的基礎上別出心裁,否則就真成了毫無意義的「抄襲」。

nn

如果寫出來的旋律自己唱了都覺得不好聽,那一定要修改到好聽為止。不要吝嗇演唱自己的作品,要反覆唱、反覆品味,也許剛寫完覺得很好聽,第二天又覺得難聽了。自己覺得好聽也未必真沒有問題,還需要多給別人聽,特別是給專業的老師、同學聽,讓他們挑毛病,然後去努力體會、修改。哪怕一個音、一個節拍的改動也可以使一段旋律變得優美或拙劣,可以令其風格迥異——正是在這種細節的磨練中,才能誕生真正的藝術。

nn

練習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去建立旋律的「線條」這一概念。旋律的上行、下行、徘徊、跳躍、起伏、停滯……在譜面上和聽覺上都會形成線條輪廓。旋律的線條與旋律是否動聽有複雜而深刻的關係, 特別是在揭示旋律的結構時,線條這種有畫面感的概念會讓抽象的結構變得清晰易懂。例如一段旋律的前半部分倘若總是在幾個音之間徘徊,它的後半部分就需要一次起伏來滿足期待感;一段多次起伏的旋律需要在後期形成一個頂峰作為高潮……不過並非所有旋律都依靠線條上的美感來取勝,譬如有時候旋律主要以節奏來引人入勝,這時線條就可以非常簡單。

nn

在和聲學習到相當程度之前寫作旋律時不必考慮其和弦如何配置,只需要考慮旋律的輪廓、調式、調性、風格等問題。當和聲水平足夠高,不會對旋律寫作造成束縛時就沒必要再練習單旋律,而需要直接構思多聲部音樂了。當然,那已經不是初學者的問題。

三、和聲

nn

如今幾乎所有音樂都是多聲部音樂,只想出一段單旋律就能創作完整音樂作品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因此一定的和聲知識無疑是作曲入門的必修課。

nn

和聲學是研究如何寫作、分析多聲部音樂的學科,我們這裡說的和聲學指狹義的傳統和聲學,或說「經典」和聲學,其內容主要總結自古典音樂大師們的創作,並廣泛存在於流行歌曲、影視配樂等當今的各種音樂領域中。此外還有很多別的和聲知識,例如爵士樂和聲、無調性和聲等,這些「專題」學科都建立在傳統和聲之上,所以初學者暫時不必關注。

nn

與旋律寫作一樣, 在掌握了基本樂理之後就可以開始和聲學習。中國音樂學院內流行的「斯波索賓和聲教材」並不值得參考,除非你打算報考音樂學院作曲專業。這本教材過於機械、教條, 幾乎完全是一本應試教材而非藝術教材,書中的概念、術語有的已經過時或脫離國際主流習慣,不利於學術上進一步深造。包括這本書在內的大多數和聲讀物都是針對古典音樂作曲的,其複雜程度超過了很多業餘愛好者或自學者的需求,因此不一定要採用。如果壓根不打算學習古典音樂作曲,那麼選擇一本通俗音樂和聲教材即可。即使專門學習古典音樂的和聲,如果不是為了應付國內考試的話,也有遠比「斯波索賓」教材更好的選擇,例如庫斯特卡和聲學、勛伯格和聲學、辟斯頓和聲學等。

nn

初學者首先需要學習所有常用的和弦。古典音樂理論用調內級別來標識和弦,流行音樂理論則用實際音高,二者只不過視角不同,本質上沒有區別,選擇哪一種都可以,最好兩種都能掌握。

nn

學會了和弦之後就要學習如何連接和弦,以及如何用連續的和弦造句以及為旋律配置和聲、伴奏。和聲寫作更加決不可以紙上談兵——儘管它需要大量的紙上工夫—— 而是要時刻從聽覺上去體會,無論是聆聽自己寫的和聲段落,還是分析別的作品的和聲手法。一個地方應當用什麼和弦不是推算出來的,而是像寫作旋律一樣通過自己的審美體驗和大量的實踐經驗來確定的。雖然某些情況下通過和聲知識可以去推算,比如給旋律配和弦的題目就可以根據旋律音來推算,但這種「討巧」其實是南轅北轍,它絲毫無助於提升你的藝術水平,只是把你的時間浪費掉。

nn

隨著和聲的學習,練耳的內容也將從僅僅聽出旋律擴展成聽出和弦,在練習的過程中內心將慢慢形成和弦的聽覺記憶。有時候無法辨認出聽到的和弦,那麼就先把構成它的每一個音分別聽出來,再去組合、理解。

nn

為一段旋律寫作和聲之後,很容易就可以把這段和聲變成伴奏。這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伴奏音型,也叫伴奏織體,以及一些樂器法。一般來說可以先從鋼琴伴奏學起。織體的學習主要靠模仿寫作,也有一些教材會涉及相關內容。

nn

當可以為自己的旋律寫出和聲、伴奏時,離創作簡單的音樂作品就不遠了。

nn

樂理、視唱練耳、旋律寫作、和聲是幾乎所有音樂創作者都要掌握的知識。音樂創作還有更多更複雜的知識,根據音樂類型、流派的不同,它們就不是所有人都必須掌握的了。例如對於古典作曲家來說還需要掌握復調、配器、曲式等知識,而對於爵士作曲家來說則需要掌握爵士和聲、即興演奏、爵士配器……由於那些已不是作曲入門的內容,本文就不再進一步討論。

四、創作完整音樂作品

nn

這裡說的完整音樂作品是指製作出音頻,而不僅僅是把樂譜寫出來。初學者,特別是業餘愛好者無論寫歌曲還是器樂曲,找專業演奏者、歌手來表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要得到作品的音頻就需要掌握作曲類軟體。即使自己本人是演奏家並且有錄音條件,局限於自己的演奏樂器也會需要用到各種軟體。

nnnn

作曲類軟體主要有三種:制譜軟體,音序器和音源。制譜軟體主要功能是繪製樂譜,它們大部分雖然都有回放功能,但和音序器比依然相距甚遠,因此對樂譜要求不高或者不依賴樂譜的人可以直接在音序器里創作。當然,制譜類軟體中寫好的樂曲也可以導出midi文件或音頻文件再導入音序器里進一步編輯。音序器,或稱宿主、數字音頻工作站,是音樂製作的主要軟體。大部分音序器都會自帶音源、效果器以及制譜功能,所以初學者僅擁有音序器已綽綽有餘。音源,或稱音色採樣,則是虛擬樂器,在電腦中創作的樂曲大多都是通過音源獲得播放效果的,制譜軟體和音序器都可以載入音源。

nnnn

此外還有一種插件叫做效果器,可以對音頻做出各種後期調整,完成音樂創作後會需要用它們來提升最終的音頻質量。大部分音序器都自帶常用的效果器,初學者掌握幾種基本的用法足矣。

nnnn

這三類軟體(尤其是後兩者)是在電腦上創作音樂必須掌握的,除了自己摸索之外,市面上、網路上也有不少教程可以參考。除了這三類基本軟體外,還有很多跟音樂創作、音頻製作乃至於音樂工程有關的軟體,例如更為複雜的效果器、合成器、交互音樂軟體等,這些超越了初學者需要掌握的範疇,有志於在音樂工程、電子音樂等領域發展的人會需要接觸那些知識。

nnnn

掌握了作曲類軟體的操作,有了旋律寫作、和聲寫作的能力,離創作完整作品只有一步之遙。你只需要把旋律與和聲用需要的音色表達出來即可,上手的方法依然是模仿與扒帶,可以從模仿自己喜歡的作品開始。這個過程會涉及一定的配器與音樂製作知識,亦已超出作曲入門範圍,所以不再討論。

五、走上專業道路

nnnn

走上專業音樂創作道路的相當一部分人是通過進入音樂學院學習來獲得專業能力,這就涉及到報考音樂學院與選擇專業的問題。

nnnn

國內的音樂學院、藝術學院或綜合大學音樂學院大多設有作曲系,一般來說進入這類作曲系後學習的課程是古典音樂理論與當代古典音樂創作。雖然不教授通俗音樂,但掌握了古典音樂作曲技法後完全足以自學其它音樂,國內外很多影視配樂作曲家都是作曲系畢業的。不過這不表示作曲系畢業生能順理成章地進入商業音樂創作領域,事實上他們大多數並沒有從事職業音樂創作或乾脆放棄了作曲行當。也許有一個原因是國內很多音樂學院作曲系與音樂市場基本脫離關係,其人脈是隔絕的。作曲系畢業生很難擠進商業化創作的圈子裡,除非你私底下去結交一幫朋友或你的導師恰巧是商業圈子裡的人。作曲系畢業生中熱衷本專業的很多人會留在音樂學院中當教師,其創作既有面向學院內的「學術性」作品也會有面向社會的「商業性」作品,這些就看各人的選擇與努力了。

nnnn

國內音樂學院里還有一些專業也可以很好地學習作曲,例如電子音樂作曲、流行音樂作曲、音樂劇作曲等,各個院校的設置不一樣。如果古典音樂毫無興趣則不建議選擇作曲系,可以考慮這些專業。這些專業的課程情況我不是很熟悉,不詳談。

nnnn

外國音樂學院的情況各個國家不同,總的來說歐美的音樂教育水平、文化氛圍比國內更好。

nnnn

報考音樂學院本科作曲類專業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這些素養包括上述的樂理、視唱練耳、旋律寫作、和聲寫作等,具體參見各院校官方網站。自學者很難確認自己是否達到了考試要求(一般也難以通過自學達到),最好的辦法是在音樂學院內找一個老師私底下上課,由老師來安排你的複習備考事宜。

nnnn

在配樂、流行音樂等領域也有很多職業作曲家都沒有進入過音樂學院,所以對音樂學院不感興趣的人完全可以通過自我摸索以及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來學習進步,並尋找機會去從事職業創作。


推薦閱讀:

我們坐下來安靜的聊一聊古風這個獨特的風格
Steinberg Dorico 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問世
[漫談] 曾志豪就器樂法對樂思的回收利用

TAG:作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