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進入互聯網,拿到兩個不太滿意的 offer,現在卻很迷茫
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之前的一切經歷都是有價值的。在職人社與上千人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每個人既擁有獨特的經驗,也有不一樣的迷茫。
在「職問 · 職答」這個欄目里,我們將通過問答的方式,呈現每個人不一樣的故事。
職問 ▼
段同學提問:
您好,我大學畢業快兩年了,第一份工作在銀行做客戶經理,後來來北京做一家互聯網公司的運營。年底考研失敗,現在在找工作,目前有兩個 offer,一個是電信某事業部的用戶體驗,工資稅後 10k,一個是百度某部門的外包商業產品運營,稅後 6k,五險一金都是最低標準。現在非常迷茫,因為學的專業和以前的工作都跟互聯網不沾邊,方向想干互聯網文化傳媒,旅遊,知識付費等領域,具體崗位是產品助理,現在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轉行的選擇對不對,也不知道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職答 ▼
1. 首先得有一個心理準備,那就是任何「轉行」都隱藏了很大的風險和成本。從銀行到互聯網公司做運營,是在兩個差異很大的軌道上切換,能夠切換過來,說明你有一定的決心和學習能力。你現在面臨的是第二次切換,需要再次拿出你的執行力和魄力。專業和互聯網不沾邊,這個是過去的事情了,現在想這個沒有用,索性不要再想。有大量牛逼的互聯網人,此前的專業和互聯網不沾邊。你知道俞軍大神進入百度之前的履歷嗎?可以去搜索了解一下。相比當年俞軍面臨的互聯網行業,我們現在有太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了,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2. 建議你整體先考慮自己短期(1-2年)、長期(8-10年)的職位規劃是什麼?現在一個 offer 是用戶體驗,另一個 offer 是產品運營,但你的真正方向是產品助理(產品經理),其實區別很大。有可能是你在準備面試的時候,定位、優勢發揮還不夠清晰。
3. 怎麼更清晰?如果是認定了要做產品助理(PM),就可以朝這個方向有更充分的準備。一個建議是這樣的:找到 8-10 家你十分想去的公司,通讀他們對於產品經理的 JD 要求和職責的定義;把其中的能力要求的共性提煉出來(這也是一種需求整理),並按照共性的多少進行排序;然後對著這些共性去積累你自己的知識結構,看書/看優質的文章/優質知乎答案和博客等,不斷更新,同時產出需求分析(文檔化)、產品分析報告、原型設計等內容,形成一份你的 portfolio(作品集)。
4. 關於 portfolio 怎麼寫,參考我在小密圈裡發的關於設計師作品集的那一篇。把設計師換成產品經理一樣適用。產品經理,尤其是產品助理在求職時,最好也有自己的作品集。作為一個產品新人,你如果能夠拿得出你的 portfolio,裡面包括你對於一類需求從需求洞察、需求分析、需求整理、用戶場景、切入點、設計方案的選擇、有哪些關鍵數據可以評估產品表現是否成功、冷啟動運營策略/思路、產品推廣策略等環節的考慮,必定是大大加分的。
5. 公司挑人,實際上是很「功利」和「勢利」的。所以最核心的是你要證明你這個人在整個市場上有「稀缺性」。稀缺性包括但不限於:學歷好、聰明腦子好使、長得漂亮/帥、有獨到的見解、執行力強、洞察能力強(產品經理這一點很重要)等等等。從簡歷的製作設計、到面試,都是體現你的稀缺性的重要環節,這是一個轉化漏斗。
6. 單純就這兩個 offer 的選擇來說,在對公司、業務的興趣度差不多的情況下,肯定選擇錢多的。何況是高出了 60% 之多。
7. 還是說職位規劃:如果你的長期發展方向就是互聯網,那麼在上一家互聯網公司做運營時,為什麼要去考研呢?如果把考研所付出的時間、金錢成本用在互聯網產品、運營的學習與積累上,可能效果會更好,對你長期的發展也會更有利。如果考研成功,你將來又回到互聯網行業,那讀研 2-3 年給你的成長,可能未必有互聯網公司 2-3 年給你的成長多;如果考研成功,將來不再從事互聯網行業,那你之前第一次軌道切換的積累又不能夠直接用得上,走了一些彎路。這都還是比較大的機會成本。
在出發前規劃得更清晰,會走得更輕鬆從容。
本期答者 ▼
黃海均,八年級產品汪,二年級創業者。現在是「職人社」的創始人,從前曾就職於網易、知乎創始團隊、網易和豌豆莢等公司。
歡迎加入「職人社的朋友們」小密圈,向他提問吧。
推薦閱讀:
※為什麼萬萬不能裸辭?
※一枚普通剪輯師的告白
※25歲做些什麼,可以讓職場人終身受益
※他的故事,你的鏡子,給準備從事理財職業的你
※「 職場故事 」既然你現在迷茫 那就享受當下的迷茫吧!